八 修路计划(1 / 1)

村里致富 王子群 8286 字 1个月前

谢一本来打算一个人去的,想了想还是觉得两个人稳妥一些,就叫上了田明,两个人一起出发了。谢一来高朗乡报到的时候坐过这趟班车,从高朗乡到大康县是八块钱,就早早地准备好了零钱。

十块!售票员硬声薄气地甩过两个字。

不是八块吗?谢一问。

今天过节,涨价了。售票员依然冷冰冰的。

刚过完国庆节啊!谢一想不出还有什么节,不过国家早就取消了过节就涨价的规定她也是知道的。

十来一。售票员说。

什么十来一?谢一问。

就是阴历十月初一。田明解释说。

阴历是什么意思?谢一一愣。

田明想笑,但还是忍住了,说,不是有个公历吗?那是给上班的公家人弄的,阴历就是给老百姓弄的。在当地人的嘴里老百姓绝对不是普通的那种对没有官职的人的称呼,而是对没有吃国家饭的人的称呼,多数时候指的就是农民。

谢一顿了一下明白了,所谓阴历其实就是农历,她知道公职人员的日子是按公历过的,普通人的日子是按农历过的,不过有的时候公职人员的日子也得按农历过,比如过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日子,不过只有这些节日才是放假的,容易被大家记住。可她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农历十月一是什么节日,就问,这是什么节?

鬼节。售票员说。

这是什么鬼节?谢一被惹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是鬼节。售票员说。据当地的传说,清明节阎王爷要把小鬼小判们收回去,到了十月一再放出来,故而十月一在当地被称为鬼节。不过,直接说鬼节过于吓人,才改说十来一的。之所以不说十月一而说十来一含有这一天盼望赶紧到来的意思——这是当然的,鬼们被关起来肯定不好受,怎么会不希望早些放出来呢?

那也不能随意涨价!虽然听了田明的解释,谢一还是不肯干休,抗议道。

爱坐坐,不爱坐下去!司机忍不住了,插嘴说,恁些人都掏了,就你一个粘牙!恁些人,会单坑你一个吗?

算了,给她吧。田明说着,把钱给了售票员。

我要投诉你!谢一生气地说。

随你!少了十块就是不中!售票员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

都是这样的,要不咋出门?你是外地人不知道情况,不会坑你的。乘客中有人为售票员和司机帮腔道。

谢一听出来了,从高朗到县城这条线路被私人承包了,而这些私人客运班车又串通一气,故而可以随意乱涨价,乘客早已见怪不怪,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下了车,谢一想了想还是有些气愤,还是忍不住拨打了发改委的举报电话,将运营线路和车牌号清清楚楚地报给了对方,对方表示马上就会派人核实情况。谢一很感谢,立刻说你们核实完了要回复我,我想知道处理的结果。对方满口答应。

田明看着谢一心里又多出几分敬佩来,没想到连这也能告状,真是开眼界啊!

谢一松了一口气,按照栾明义跟她指明的道路向公路局走了过去。

让谢一没有想到的是上班时间公路局的电动大门竟然是关着的,她敲了敲门卫的玻璃窗,一个五十多岁门卫模样的男人隔着玻璃问,找谁?

谢一说,找你们局长。

下乡了。门卫说。

下乡干什么?谢一问。

扶贫。门卫说。

那么,现在谁负责?谢一问。

你有什么事吧?门卫有些不耐烦了。

我来申请修建乡村公路的事。谢一说。

你是谁啊?门卫有些意外。

我是省群艺馆派来的,驻高朗乡王菜园村的第一书记谢一,这是我们的妇女主任。谢一亮明身份道。

等局长回来再说吧。门卫说完就要走开。

局长什么时候回来?谢一问。

这我可不知道。门卫坐下来,翘起了二郎腿。

那我见见你们副局长行吗?谢一问。

副局长做不了主,你见了也白见。门卫不耐烦地扭过脸去。

那你开开门,让我见见嘛。谢一说。

都跟你说了,没用。门卫喝了一口水,不再搭理谢一。

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田明从来没来过这样的所谓有关部门,心里有点怕,可谢一却不甘心,也许门卫的态度惹着了她,让她忽然不屈不挠地敲起玻璃来。

弄啥?弄啥?你想弄啥?门卫生气地吼道。

见领导!谢一说。

跟你说了,没有用。门卫说。

那你也让我见见再说!谢一喊。

门卫没办法,只好打开窗玻璃递出来一个本子,本子上用一根细绳子连着一支圆珠笔,还有一句话,登记一下。

田明不知道登记是怎么回事,就愣愣地盯着谢一看,只见谢一拿过来本子龙飞凤舞地就把她和田明的名字写了上去,翻了一下手腕看了一眼坤表,把表上的时间填了,接着把来访事项也填了,然后就要递过去。田明忙说,还有离开时间没填哩。

谢一说,咱们刚来,还没离开呢。

门卫接过本子看了一眼,这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

这阵势显然把田明吓到了,她不由自主寸步不离地紧跟着谢一,心里恨不得拉着谢一的手或者衣服,但又觉得不像话才住了手,但忍不住还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谢书记,这咋恁严啊?

官老爷作风呗。谢一说。

哎,除非是你,要是我真不敢来哩。田明仍然有心不安。

咱是来为民办事的,又不是来无理取闹的,怕啥?谢一领着田明直奔公路局办公室,边走边说。

找谁?一个戴着眼镜的瘦高个问道。

你是办公室主任吧?谢一问。

是,你有事吗?主任问。

怎么称呼你呢?谢一再问。

叫我胡主任好了。主任说。

胡主任好,我是高朗乡王菜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谢一,这是我们的妇女主任。我们是来咨询一下关于我们村的乡村道路建设的。谢一不亢不卑大大方方地说。

哟,今年的指标都用完了,得等到明年才能有机会。胡主任说。

那我先申请,总可以吧?谢一问。

当然可以。你回去打个报告上来吧。胡主任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高局长的办公室在哪里?谢一问。

都跟你说了,没指标你见谁也没用啊。胡主任有点不耐烦了。

我是从省群艺馆派到王菜园的,村里是一个烂摊子,我来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千头万绪的,来一趟不容易,我一定得见到高局长!谢一恳切地说。

胡主任大概见多了,并不为所动,依旧是公事公办地说,可是高局长没在家啊。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谢一追问道。

那可说不准。胡主任说。

高局长干什么去了?谢一问。

到县委开会去了。胡主任说。

不对吧,有人说去乡下扶贫了。谢一说。

还是啊,不在家嘛。胡主任有点得意道。

那我等他。谢一说着,拉着田明在一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胡主任看了看谢一和田明,就接着忙自己的去了。

两人等啊等啊,不知道等了多久,办公室有人来了去,去了来,有人看看她们,有人连看都不看她们一眼,就好像她们是两个无所谓的什么似的。

田明有些坐不住了,轻轻拉了拉谢一的一角,悄声说,谢书记,要不,咱们回去吧。

谢一说,那不是白来一趟吗?

田明说,没有啊,胡主任不是说叫咱们打个报告上来吗?

谢一说,你不懂,他那是在糊弄咱们呢。

田明被谢一说糊涂了,愣愣地看着谢一。

谢一说,你想想看,咱们想修路,别人就不想吗?一个县,得有多少像咱们王菜园一样的村啊?要是都像胡主任说的那样,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田明说,可就算咱们见到一把手,他要还是这样说哩?

谢一说,那也得见,初次混个脸熟,以后就好说话一些了。

正说着,谢一的手机响了,是栾明义打来的,谢书记,到哪儿了?找到公路局了吗?

谢一就把情况简明扼要地跟栾明义作了汇报。

好,我帮你说。栾明义挂了电话。

随即,胡主任的手机响了。

栾书记啊,有啥指示啊?胡主任打着哈哈说。

我是来求你的,哪敢指示啊。栾明义说。

有啥指示尽管吩咐就是了。胡主任说。

俺王菜园的谢书记是不是在你办公室里啊?栾明义问。

哦,是,我跟她说了,今年的指标用完了,得等到明年,可她不听啊,非要见高局长。胡主任说。

那行,我给高局长打个电话。栾明义说完挂了电话。

胡主任看了看谢一说,栾书记打电话来了,要我多关照你们,我也没什么能力关照,下班了,我请你们吃个饭吧。请——

谢一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不耽误你下班。请问你们下午几点上班?

两点。胡主任说。

那我们就两点再来。谢一说着,拉着田明走了。

田明看着满大街的花花绿绿,不知道该到哪里去。谢一却有主张,拉着田明去了一条小吃街,惊得田明只问她,你来过啊?

谢一说,刚才在车上我看到了,就记下了。

田明很佩服,说,怪不得你能当书记哩,就是比我脑子好使。

说着话,两人来到了一个摊位跟前,问了一下,最便宜的一碗三鲜面也要六块钱。田明感叹道,这要是在家,六块钱的面能把六个人吃撑死!

谢一说,没事,咱们再找,总会有更便宜的。

两人挨家问了,价钱都差不多。

田明说,谢书记,不问了,咱吃吧,我请你。

谢一说,我请你。

田明说,不就一碗面吗?

谢一说,我来一个多月了,天天麻烦你给我做饭吃,请你吃一顿也是应该的。

正说着,田明忽然看到街口有一个烧饼摊,过去一问,一个烧饼一块钱,夹鸡蛋或者豆腐串另加一块,不过看看谢一,还是打住了。

谢一明白田明的意思,想请她吃,又嫌吃得太简单,好像在糊弄她,就走过去,买了两个烧饼,分别夹了豆腐串和鸡蛋,又在对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两瓶水,一瓶一块钱。

买完东西,提在手里,田明忽然想起来问,谢书记,咱在哪儿吃啊?

谢一早就计划好了,带着田明去了街心公园,在一条长椅上坐下来,打开装着烧饼的塑料袋,再打开水,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田明吃着饭忽然说,哎,谢书记,一会儿吃完,咱就在这休息,等公路局的人上班了咱再去。

谢一笑着点点头,她心里就是这样计划的,不过并没说出来。

吃着烧饼,田明有些担心,问,要是歇晌还见不到局长咋办?

那就接着等。谢一说。

要是局长不给咱批咋办?田明还是不放心。

见到局长再说吧。谢一心里也没底。

好容易等到下午公路局上班,两人又一起赶了过去,等到接近三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姗姗来迟的高局长。

哦,谢书记,栾书记给我打过电话了。欢迎,欢迎。高局长看到等在门口的谢一和田明赶紧走过来,随即掏出钥匙打开门,把两人迎进办公室。

高局长,我知道作为一局之长,你肯定很忙的……谢一说。

是啊,忙死了,都是来要项目的,可资金很有限啊!高局长立刻打断谢一说。

那,我们村的路……谢一试探地说。

恐怕得等等了。高局长说。

那要等到啥时候哩?田明忍不住插嘴问。

这位是……高局长指着田明问谢一。

哦,忘了介绍了,这是我们村的妇女主任田明同志。谢一说。

高局长不再理会田明,只看着谢一说,究竟啥时候轮到你们村,我也不知道,这得看资金情况。

那依你的意思俺们就一直等下去呗。田明说。

我也替你们着急,可是我也没办法,毕竟钱是硬头货啊!还请你们见谅。高局长一脸的无奈。

就在这时,忽然呼啦啦涌进一群人来,七嘴八舌地吵吵着,都是来要建设项目的。这么看起来,驴年马月也轮不到啊!谢一心里一下难过起来。她有点不甘心,可也毫无办法。

田明看出了谢一的心思,下楼的时候问,谢书记,咱们要是就这么走了,不是白跑一趟吗?

谢一摇着头说,没想到会这么难啊。

田明说,咱管再试试啊。

谢一没明白,问,怎么试?

田明眨了眨眼睛说,那你别管了,看我的就中了。

两人就在院子里找了一处较为僻静的地方站下来,不时地看着楼梯口,直到过了很久才见那拨人包括后来又来的人都先后摇着头慢慢地走出来,一看就知道他们没能达到目的。

田明看了看说,谢书记,我上去找高局长,你在这儿等着我吧。没等谢一反应过来,田明已经往楼梯口走了过去。

高局长好不容易送走了一拨接一拨的人,正坐下来喝水,田明敲响了门。高局长却故意装作没人,既不开门也不应声。

高局长,我知道你在,你要不开门,我就一直敲。田明说着话就梆梆梆地敲起来。

高局长无奈,只好打开了门,却拦在门口问,你什么事啊?

田明听出来,高局长已经把她忘了。其实,田明之所以忽然长起胆子来也是有原因的。谢一的一举一动让她明白,只要自己不是胡闹官老爷也没什么可怕的,何况自己大小也是个干部了,就算闹僵了也会有栾明义在背后撑腰呢,高局长刚才对她的不屑也让她很是愤愤,在心里下了决心,今天非得把项目要下来不可!就说,我是高朗乡王菜园村的妇女主任田明,刚才还在你办公室里哩。

经田明一提醒,高局长想起来了,忙说,对不起,我都忙晕了。不过,你们真的得排队。

田明说,我们就排今年的队,中吗?

高局长说,今年的指标已经用完了啊。

田明说,我不信。

高局长说,你不信我也没办法。

田明说,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的。

高局长说,大妹子,我真的没办法。请你原谅。

田明不再说话,只是笑盈盈地看着他。

高局长被田明看得有点窘,就礼貌性地问,要不要进来坐坐?

田明说,好啊。

高局长以为话已经说过,田明不会进来的,没想到她竟然还是进来了,心里不满意,就不再客套,只管坐到办公桌后面去了。

田明知道高局长不耐烦自己,就说,能给我杯水吗?来了半歇晌了,渴死了。

高局长只好找出一次性的纸杯子给她倒了半杯热水,又兑了半杯凉水,希望她赶紧喝完走人。

田明却不急,两手捧着纸杯慢慢地喝着。过了一会儿,高局长站起来,径直向外走去。田明赶紧也站起来跟了过去。

慢走。高局长招呼道。

我不走。田明说,我跟着你。

高局长皱了一下眉头,说,我不走,我去办公室拿份文件。

拿呗。田明说。

高局长无奈,只好说,那你坐。

田明却没坐,作势要跟着高局长。

你跟着我干啥?高局长一回头看见屁股后面紧跟着的田明十分诧异。

拿文件啊。田明说。

我不会走。高局长有点不高兴。

没事啊,万一文件多,你拿不动,我可以帮你拿。田明说。

拿完文件回来,两人又各自坐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高局长给司机打了个电话,站起来就要走。田明也赶紧站起来要跟着。

我要到县里开会。高局长说,你跟着不合适吧?

没啥不合适的。田明说。

高局长气得一屁股坐了下去。

两人又各自坐下来了。

又过了一会儿,高局长又站起来了,看田明也跟着站起来了,说,我去一下洗手间。

我也去。田明爽快地说。

我是去卫生间。高局长以为田明没听懂,赶紧解释。

好。田明说着,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是去厕所啊!高局长的声音不觉提高了。

去呗。田明不以为然地说。

我去茅房!高局长终于不耐烦了。

我跟你一起去。田明说。

你……高局长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想了想,只管去了。

田明却没被吓到,竟然真的跟着去了,走到洗手间门口,高局长站下来,说,中了,你们的项目我批了,别再跟着我了。

田明赶紧问,说话算数?

高局长说,算数,叫你们谢书记上来吧。

田明却没离开,赶紧掏出手机给谢一打了电话。

一会儿,高局长方便完了,田明跟着他回到办公室的时候,谢一已经等在那里了。高局长立刻在谢一递来的申请书上签了字。

回去的路上,谢一好奇地问田明是怎么让高局长同意的,田明就把经过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让谢一大感意外又吃吃地笑个不住。

田明很得意,说,不管咋说,事情办成了,咱没白来一趟。

谢一虽然觉得田明的法子不那么地道,却十分有效,以后再跑项目就一次不拉地带上了她。

不久,但凡扶贫项目能争取的都一一争取了过来,但凡谢一到过的单位都知道高朗乡王菜园村有一个厉害的第一书记和妇女主任。到过年的时候王菜园村的水泥路、路灯、养老院、文化大院、健身器材等一应设施全都配齐了——这些在以前是连想也不敢想的,可在谢一的努力下,都齐整整地建好了。除此之外,扶贫贷款也都一一到位。听说顾振海喜欢养羊,谢一就给了他几只优良种羊;听说灰民会烧一手好菜,谢一帮助他在什集街上开了一家小饭馆,并要求灰民需要羊肉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顾振海的羊,灰民满口答应;听说赵素红喜欢手编,就跟街上的手工活加工点联系,顺便连同平常没事的人也一起发动起来了。对于那些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刘赵氏、李群杰三兄弟,谢一就帮助他们把扶贫款投资到大的公司入股,然后分红,每年每人都能拿到三千元的分红,按季度分发。刘赵氏拿到第一笔的750元分红时简直不敢相信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后来她逢人就说,只要有谢书记在,什么都会是真的的!李群杰三兄弟拿到红彤彤的票子感激得几乎要给谢一磕头了……

几个月的朝夕相处也让王菜园的人们熟悉了这个大城市来的书记,同时也让谢一熟悉了王菜园的每一个村民,他们不但再也不把谢一当外人看,还亲热得什么似的,因为谢一除了帮助了贫困户,也帮了好多人的大忙,比如帮助一些孩子补课、送家庭没有壮劳力的紧急病人去医院、带妇女们去体检……当然,有的时候谢一也会到一些人家拉拉家常什么的。王菜园人见了,都把谢一刮目相看,说她真是为王菜园办事的好书记。

春节越来越近了,外出打工的人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早就听家里人说起过村里的变化了,可真的看到了还是恍如做梦一般。大家除了记住并议论了一阵子王菜园新来的了不起的书记谢一,还接着聊起了各自一年的情况,互相打听着谁谁谁干什么挣了多少钱,谁谁谁家新添置了什么家什,彩电啦、洗衣机啦、电动车啦……

谢一走在村道上,只要遇到人都会跟他们打招呼,当然大家也会离着很远就迫不及待地跟她打招呼。谢一有时候想走过去跟他们握握手,可乡里人没有握手的习惯,谢一慢慢也习惯了。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说着,再看看大家新鲜一阵下来就开始打牌,谢一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谢一立刻提出要改变民风民俗的议题,请大家讨论。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多少年了都这样,再说累了一年了,大家天南地北的平常都见不着,在一起聚聚亲热亲热无可厚非嘛,再者不让大家打牌还能让他们干什么呢?没什么好干的嘛。

谢一说,不是这样的。我的意思不光是大家打牌消磨掉大好时光,还有大家在一起三句话说不完就会谈起钱,好像人活着除了钱就没别的一样。长此以往,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堕落的。我们一边感叹世风日下,一边却在听之任之甚至无意中助纣为虐。这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就此下去,多年以后我们会痛恨自己的。现在我们必须做出决断——扭转这样的不良风气!

大家听谢一这样说就知道她又有新的主意了。赵金海毕竟当过多年干部,还是颇有经验的,他马上意识到了什么,马上说,能改变这种消极的状态当然是好事,可不能硬逼啊,要不然会闹出乱子来的。

谢一笑了,说,谁说要硬逼了?不但不硬逼,还要他们自愿。

要大家自愿?一众村干部一下都懵了。

对,要他们自愿。谢一胸有成竹,关键要看我们村干部怎样引导。

当天上午,家家户户正热热呵呵地吃着饭的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下面播送表扬稿。今天早上李楼村村民李怀民赶集买了过多的年货,一时难以带回家。正在为难的时候碰到同村村民李金子。李金子便让李怀民乘坐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并将李怀民和他的年货送到了家。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表扬的。希望听到广播的村民努力向李金子同志学习,积极行动起来,多做好人好事。村委会即日起将建立起好人好事档案薄,把好人好事记录在案,同时张榜公布,请全体村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促进我村文明风尚的进一步提高。

连续三天早中晚三次的广播、各村在要道处张贴的大红光荣榜让这件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来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人之常情,也是以前稀松平常的举手之劳,可不知什么时候大家连这点善意之举也不愿意做了。没想到做这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也能受到村里的表扬,真是太意外了,然后就是让人趋之若鹜。自此,王菜园的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天晚上,谢一刚走访了几户贫困户回到田明家,就看见田明家围满了人。谢一心里一紧,难道又发生什么争执了?还没等谢一走近,就被黑压压的人们包围住了,谢一赶紧说,有事慢慢说。

谢书记,你对俺们太好了,俺们心里十分感谢你,快过年了也没啥给你的,自家炸了一些菜给你送来,没别的,就是一点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啊。刘赵氏一把拉住谢一的手再也不肯松开了。

这时候谢一才看到田明家的堂屋里摆得满满当当的,都是村民自己做的各种年货,麻花、馓子、糖糕、菜角、花馍、卤肉……谢一很感动,自己固然做了一些事,可这些都是她这个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份内之事而已!可村民们却是这样的感激她,他们用他们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最朴素的感情,这是多好的村民啊!事实上,谢一早该料到会有这一幕的,她很多时候都会工作到很晚,赶到饭时,村民们总会留她一起吃,她要是拒绝了大家就会一脸的失望,要是答应了则会喜滋滋的。谢一心里明白村民们的情义,望着那一双双眼巴巴的眼睛,谢一心里热腾腾的。她马上说,好,我都收下!大家一下欢呼起来。

大年三十,宋心之开着车带着女儿乐乐来了。虽然一家人在手机视频里看过无数次,可分开了几个月重新团聚在一起还是有一股久别重逢的欣喜和激动。谢一抱着女儿亲啊亲啊,再也不肯放开了。

村民们听说了,再一次把田明家围住了,纷纷要求他们留下来和大家一起过年。

谢一有些不舍,可又想见到久未谋面的母亲还有她最好的表姐唐晓芝,还是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他表示会尽早赶回来的。村民们把一家三口送了再送,一直送了很远很远,走在谢一争取过来的水泥路上,大家感慨不已,更觉得谢一亲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本小说网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