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民国史与城市史研究都是当下历史研究的热门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本书以民国北京普通罪犯为研究对象,从犯罪者的数量、犯罪类型、犯罪群体、监狱、社会舆论等方面入手,对民国北京的犯罪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
本书从王阳明的生活史与思想史结合,重新考察阳明心学的形成过程与在往后历史发展上所起的作用,既发掘了新的历史资料,又对王阳明的事功与人格进行了重新解读,让人眼前一亮,是当下明朝历史研究中的创新之作。
本书从历史与文化的视野,研究近代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与外来的基督宗教、进化论、科学思潮、社会主义等近代主要西方文化和新生的三民主义等近代中国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相遇、冲突,到交流、对话,最后到融合与共存,探寻近代中国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
本书作者长期关注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术源流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的勾勒,关注了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近代四川地方认同与学术自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
《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革命心理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和马克思主义对待群众运动的历史作用观点相比,作者勒庞更强调了群众运动对个体意识的负面作用,比如个体在参与群众运动时会变得盲目、顺从,缺少理性,否定了集体意识。尤其是令人吸引的...
瓦尔特·本雅明收集了从1783年至1883年之间的25封书信,集中展示了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迁和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德国市民阶层的巨大思想变化。作为文本实验,本雅明的选材与点评,密切注视人性之物的所有暗示与论述,所呈现出来的,是一张概念和释义的图谱,就像一部人性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