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大人加上三个孩子,徐老爹要了五碗面,几人坐下不到一会,面铺的伙计就将面条端了上来,熟络的算著张“客官,你们是三碗哨子面,两碗清汤面,一塿三十四文钱”
许老爹从里面口袋里掏出布袋子,一枚一枚数出了三十四个铜板放在桌子上,等伙计拿了铜板开后,徐忠才小声说著,“这清水面都要五文一碗,这在城里做买卖也太赚钱了吧”
这面碗有刚出生婴孩的头颅这么大,满满的洁白的面条窝在碗里,加上一小勺猪油,撒上一小把葱花,最后在滴上一点酱油,一个成年人的饭量刚刚合适。另外三碗面,上面铺满了一大勺用红油炒的香喷喷的肉末和蒜蓉,“这碗面的成本我看也不过两文钱”
“行了,快吃吧,在外面少说两句”,许老爹叫见徐忠这心疼的样子,一年也就犒劳自己这几回,穷人家在外面下个馆子吃个清汤面都算改善生活了。徐老爹把一碗哨子面推到徐州一面前,另一碗给了徐有梁。
“小二,再帮我们拿个碗儿来”,“好嘞,客官”,伙计把碗拿过来,徐老爹给花花挑了一碗碗面条,再将剩下的大半碗推给徐鹤,“鹤哥,花花,快吃,都饿坏了”。徐鹤和小花两个孩子一起吃一碗面都还有多呢。
“爹,我不爱吃哨子,这些给你吧”徐州一用勺子将面上的哨子分给了徐老爹,徐有梁见状,也将碗中的哨子挑到徐忠的碗里。
“你吃吧,我就喜欢吃清汤面,吃得爽口”,徐老爹嘴里不说,心里还是欣慰,他这小儿子,哪里是不爱吃肉呢,小时候家里煮了猪肉,拳头大的肉块可吃了好几块呢,他这是心疼我这个当爹的。
这般推来推去,刚刚还烫得厉害的面也凉了许多,“爹,这是我卖书稿的钱,你先拿着”,徐州一吃到一半,才想起今早赚了银子,他从怀子掏出来,递到徐老爹面前。
徐老爹看这袋子银两应该不少,他打开看了看,足足有十两银子,“三郎你那抄书不是一百字才三十文银吗,怎么这么多银两?”,那抄书的活还是那钟老板看徐州一写的一手好字,抄得板书也整整齐齐,才让徐州一接下的,徐老爹担心徐州一是不是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这要是影响了科举,那可得不偿失。
“爹,大哥,这是我空闲时写了篇杂记,上午去交书稿的时候顺便问了下致远书斋的老板,钟老板看了说写得还不错,他买了去,那杂记刚好卖了十两,之前又抄了两本《百家姓》和《千字文》,一个是十四两银子,刚刚又买了本前几届状元的释义手稿”徐州一见徐来福和徐忠一脸严肃的看着自己,有心的解释道。
对面的两人一听,才松了一个气,“小弟,你写杂记啥的,影响你看书不,你赶考的费用你不用操心”,徐忠第一反应就是怕影响道徐州一考试,写一本杂记能赚十两银,这可是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但是徐忠第一反应是怕耽误徐州一复习的进度。
“没事的,大哥,看书看累了可以放松一下,而且也可以练练字”,徐州一心中也是一暖,他隐约记得不知多少年前,他的家人也是这般关心爱护着他。
几人吃完面条,就是去杂货铺买调料品,家里的盐和酱油糖都吃完了,出门前苟翠翠叮嘱了几次,可要把这些买回来,还有买些杂粮和陈米,陈米比新米一石少二十文,本来家里要供徐州一读书,家里好久都没有吃过甜食了,现在徐州一才赚了十两银子,徐老爹又咬咬牙,称了一斤酥饼给家里的女人带回去。
”梁哥,鹤哥还有花花,一人五文钱,你们也可以去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徐州一看几个小孩子眼巴巴得盯着徐来福选东西,徐州一有些好笑,默默怀里,把刚刚徐来福给的铜板掏出了一把,数了数,“家里还有我呢,你们小孩子不要想太多了。”
孩子们见徐来福点点头,才接过徐州一的钱,“梁哥,你带着弟弟妹妹去买点零嘴吃吧,我们就在这边,等下过来找我们”,徐老爹笑着说,家里有了这十两银子,要宽松许多。
有梁十三岁了,也是半个大人,徐老爹可不怕有梁要走丢了。待有梁拉着弟弟妹妹走了,徐州一三人将东西装好放在板车上,又去另一边的猪肉铺买些猪肉。
走近些就可以闻到猪肉的骚味,这时候猪还没有阉割,杀出来的肉可不好闻,有钱人和那些贵族可不爱吃这个,不过农庄人来说,这二十多文一斤的猪肉,可是解馋最好的下酒菜。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