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住在落凤村,从落凤村到清水镇走路要半个时辰,不过今天要带十多石的麦子,还有三个孩子一起,可得早些出门。
徐老福拿出家里的斗车,将麦子都装在斗车上,徐忠在后面推车,其他人扶著垒起来的袋子,生怕下路颠簸把麦子摔了下来。
“爹爹,镇上是不是特别热闹啊,小娟和我说镇子有好多好玩的”,小花才五岁半,个子太小了,走了一段路,就跟不上大人的脚步了,徐州一只好把她背在背上,小花乖乖趴在徐州一背上问道。
“是啊,都会到了镇子上爹爹带你去该逛逛”,徐州一笑着说,小花上一次去镇上还是去年过年去岳父家拜年,“去年小花还去了镇上呢,小迷糊是不是不记得了”
“小妹,去年爹爹还给你卖了糖葫芦呢",徐鹤在前面听见他们的对话回应了一句,爹爹之前要准备乡试,很少去镇上,说起来,他都快忘记镇子上是什么样子了。
“有泥人,还有糖葫芦,还有糖画,镇子上到处都是卖吃的吆喝声,可热闹了”,徐有梁倒是经常去镇子上,说起镇子上的生活一脸的头头是道。
几人边走边说,路上也遇见了其他要到镇子上要纳粮的村民,差不多半个时辰,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城门了。
徐家口中的清水镇其实是清水县,之前清水县还是一个小小的镇子,后来慢慢的人多了起来,上面朝廷将这设成了县城,这些老人叫习惯了,倒也很难改口了。城门上的清水两字据说还是出自楷书第一人之称的欧阳老先生的手笔。
城门口有两个官兵守着,进城是要给人头税的,不过行人进城是不用给的,只有推车进城要一个人给两文钱。徐忠从怀里掏出两文钱,摸了摸才不舍的寄给官兵,这两文钱可以买上一枚鸡蛋了。
“买油饼哟”
“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
“糖果,甜汤,好喝不贵”
刚进城门就热闹起来了,小贩的吆喝声要此起彼伏,沿街的铺子有卖汤面的,有买卤肉的,食物的香气让没有吃早饭的一行人齐齐咽了咽口水。
“小弟,你先去忙你的事情,我和爹去纳了粮,再把这些麦子粮食卖了我们在杨记杂货铺那汇合”,徐忠想了想,这纳粮的事情小弟又没有经验,还是让徐州一先去把他的书稿噷了,这纳粮他和爹去就好。
正好徐州一也有自己的事情,他点点头,“鹤哥儿也和我一起吧”
府衙前面,有一块空地,几个差役守在周围,村民们排著队纳粮,等了一小会到了徐忠他们,先是给了户籍文书给了前面的官兵,“徐来福,家有壮丁五口,塿纳粮四石,少一口人的人口税”
“是的,官爷”,徐来福弯著腰赔笑着,还从怀中掏出一个布袋子,递给官爷,见面前的官爷点点头,在旁边的徐忠才将准备好的两袋子麦子搬进去,有负责的老吏量著粮食,“收四石?麦,纳齐”
上半年的纳粮算是完成了,徐有梁在外面看着徐来福的动作,等徐忠两个出来后,在不解的问道,“阿爷,你刚刚怎么给那些官差给钱啊,不是家里本来就...”
徐来福知道徐有梁想说什么,他打断有梁的话,徐忠把他拉到一旁,“你在这边仔细看看,这纳粮也是一门大学问呢”
徐家过了,后面的是一户年轻人,他应该是第一次来纳粮,直接将粮食给了前面的衙役,因为隔得远,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那官差没有收那年轻人的粮食,过一会,那年轻人在旁边的空地上晒起了小麦。
“看见了吧,这收粮,可不简单,他们说一句粮食不干,他们就不收,你说你阿爷为什么要刚刚要那么做了吧”,徐忠在旁边小声说。
等收完收粮,徐老爹带着两人又去粮铺将剩下的几袋子麦子卖掉,现在的新麦一斤两文钱,徐来爹给铺子里的掌柜有点噷情,一塿十石新麦,卖了二两四白钱,徐老爹仔细数了又数,才将那二两银子揣进了怀里,将那四?文单独拿了出来。
等到了巳时正,徐忠他们今天的事情才算是结束了,三人来到刚刚和徐州一约定好的杨记杂粮铺,发现徐州一三人早早的就在铺子旁边等著了。
“小弟,你们要办的事情可办妥当了?”
徐忠见徐州一来时背了几大本书稿都不见了,小花和鹤哥儿手中都拿着糖葫芦,小花已经吃了两颗了。小嘴上糊上了一层的糖迹,像只偷腥的小猫儿。鹤哥倒是拿着糖葫芦没有动,等徐有梁走过去,鹤哥儿将手中的另一串糖葫芦递给有梁,“有梁哥,给你的”
“大哥,和书斋的李老板都说好了,都还没有吃早饭,先去旁边铺子吃了早饭再说”,徐州一看这杂粮铺进进出出的人,指了指对面不远处的面馆。
“也是,大郎,大伙肯定都饿坏了,先过去吃些早饭”,徐老爹最后开口做出了决定。
“走喽,走喽,吃面了”,有梁带着弟弟妹妹,走在了最前面...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