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吹拂著许家小院,嫩绿的枝丫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许远一路小跑,脚步匆匆,鞋底扬起的尘土在日光中飞舞。他的心好似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迫不及待地要把那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大哥许舟。
“哥,好事啊!”许远人还未进屋,声音便先传了进去,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
屋内,许舟正伏案读书,闻声抬起头来。他面容清瘦,眼眸深邃而沉静,书卷气十足。被打断思路的他,眼中却没有丝毫的不悦,温和地问道:“是什么好事,让你这么开心?”
许远几步跨到许舟面前,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如同春日盛开的繁花。他微微喘著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兴奋地说道:“唉呀,不是我,是你!”
一边说著,一边伸出手拽了拽许舟的衣袖,示意他凑近些听。“刚刚我出去玩,路过官府门口,看到那里张贴的告示,天家开恩,马上就要开始会试了!大哥,你不用再等一年了!”
“此话当真?”许舟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手中的书不自觉地放了下来。会试提前,这确实是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他的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内心也泛起了层层波澜。
许远忙不迭地点头,脑袋如捣蒜一般,脸上的兴奋劲儿愈发浓烈:“当然是真的!我亲眼看到的告示,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哥,你说你能中吗?
弟弟我也不奢望你能考个状元探花什么的,只要大哥你能中了进士,爹娘一定会高兴坏了。到时候,咱们许家也能转换门第,过上好日子了!”说著,他眼中满是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许家飞黄腾达的那一天。
许舟看着自己一脸天真的弟弟,无奈地笑了笑,伸手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你当进士是大白菜啊,说中就中?会试乃是全国才子汇聚,竞争激烈,谈何容易。”
“别人不容易,可大哥不一样啊!”许远不服气地鼓起腮帮子,大声说道,“大哥你可是方圆百里最出名的神童了!
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那些先生们都对你赞不绝口。这次会试,大哥你肯定能高中!”他一边说著,一边竖起大拇指,满脸的骄傲与自豪。
许舟轻轻摇头,眼神中透著谦逊与清醒:“这世上的天才多如繁星,大哥在里面并不起眼。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切不可小觑天下英才。”
他深知科举之路艰难险阻,每一位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精英,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说完,许舟伸手拿回桌上的书,手指轻轻摩挲著泛黄的书页。马上就要科举了,时间紧迫,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份沉甸甸的恩情,他铭记在心,唯有抓住这次机会,考中进士,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改变许家的命运。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落在书上的文字上,脑海中却浮现出父母那日渐苍老的面容和充满期待的眼神。
在这个时代,像许舟这样的寒门学子数不胜数。科举,对于他们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是通往光明未来的独木桥。只要一个家里能出个当官的,那整个家族的地位便会不可?日而语。
novel九一。com
从此,家族可以摆脱贫困与卑微,享受荣华富贵;可以光宗耀祖,让子孙后代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份诱惑,足以让无数寒门子弟为之拼搏奋斗,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许舟深吸一口气,将杂念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本之中。但许舟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著养分。
许远看着专注读书的大哥,张了张嘴,想要再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声。他轻轻地退了出去,小心翼翼地带上房门,生怕打扰到大哥。
他知道,大哥为了这次会试,已经准备了太久太久,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无比珍贵。
许远带来会试提前的消息后,许舟便一头扎进了紧张的备考中。终于,会试的日子来临,许舟怀揣著忐忑与憧憬,踏入了那决定命运的考场。
考场上,气氛凝重而压抑,考生们或皱眉沉思,或奋笔疾书。许舟深吸一口气,展开试卷,题目跃然纸上:“论治国安邦之策”。
这题目宏大而深远,考验著考生对天下局势的洞察与见解。许舟略作思忖,脑海中便浮现出平日积累的种种治国理念与民生思考,他提起笔,墨汁在洁白的宣纸晕染开来。
他先论民生,详述农业乃国之根基,应兴修水利、轻徭薄赋,让?姓安居乐业。谈及水利,他回忆起家乡因水患颗粒无收的情景,言辞恳切,“农者,天下之大本也。然今农田水利失修,旱涝无常,?姓苦不堪言。
当疏浚河道,筑堤防洪,引渠灌溉,使田亩润泽,仓廪充实。”接着论及商业,他指出虽商业繁荣,但关卡林立、税赋繁重阻碍发展,应营造宽松环境,促进贸易流通。
在人才选拔与任用方面,许舟写道:“人才者,国之栋梁。科举取士,当重实用,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他批判当下科举考试内容的局限,建议增加治国理政、民生经济等实用知识的考察,选拔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人才。
谈及教育,他目光坚定,认为应广设学校,普及教育,培养品德与才能并重的学子,为国家培育源源不断的人才。
几日后,会试放榜,许舟高中进士,得以进入殿试。殿试那日,金銮殿庄严肃穆,阳光透过琉璃瓦洒在金砖之上,熠熠生辉。许舟与其他贡士们身着素净的衣衫,整齐排列,等待着面见圣上。
祁芸端坐在龙椅之上,仪态端庄,目光威严而不失温和。她扫视著殿下的众人,缓缓开口:“今日殿试,望诸卿各抒己见,为?稷出谋划策。朕问,若边疆有扰,内患未平,当如何权衡应对?”
许舟心跳加速,深吸一口气后,出列拱手道:“陛下,边疆有扰关乎国土安危,内患未平影响民生稳定,二者皆不可忽视。
然臣以为,当以安抚内患为急,稳固民心。内患平定,方可集中精力应对边疆之扰。”
接着,他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减免受灾地区税赋、派遣能臣治理等方式平息内患,又如何加强边防建设,采用分化瓦解、恩威并施的策略应对外敌。
其他进士也纷纷发言,有的主张先攘外,以强硬军事手段震慑外敌;有的则认为应内外?时发力,双管齐下。
祁芸认真倾听,不时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之间流转,考量著每一个人的见解与气度。
殿试结束后,祁芸开始审阅试卷。她坐在御书房内,桌上堆满了试卷,每一篇她都看得极为仔细。
许舟的试卷文风质朴,条理清晰,对策详实且富有远见,字里行间透著对国家和?姓的深切关怀,让她印象深刻。她轻轻放下试卷,心中暗自思忖,此人有如此见识与胸襟,定能为国家所用。
“娄大人,朕认为此人可居于前三甲,你看如何”祁芸那些许舟的卷子说道。
娄之敬思考了一番“皇上,许舟还太过年轻,不如先沉淀一番”
祁芸摆摆手,“话不是这样说的,正因为他年轻,才有干劲啊,行了,就定他为探花郎吧,也符合他的样貌”
此话一出,不少大人都笑起来,确实,探花确实是前三名容貌最盛之人,要不怎么叫做“公子复青年,探花冠群芳”。
许舟紧张地站在人群中听着自己的名字在内官的口中响起时,他眼眶微微湿润,多年的努力与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novel九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