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晓磊,一个22岁的青年,工作努力,人也不错。但是,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有点事就爱发火,而且与人发生冲突,甚至有两次大打出手,造成很大的损失。事后也很后悔,不久却又会旧病复发。晓磊感到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前来求助了。

晓磊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沟通,发现晓磊存在明显的爆发型人格障碍。

爆发型人格障碍,是指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而又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甚至暴力行为的人格障碍。具体表现为:①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由于控制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可以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②情绪和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性,因而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生活角色,但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定位,就导致变化无常的生活态度,形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③情绪和行为具有反复性。每次在暴怒或暴力行为之后,十分内疚懊悔。在间歇期表现正常,能与人正常相处。但过不了多久,暴怒或暴力行为等又会重新表现出来,呈现出明显的反复性。④挫折耐受力差。这种人遇到刺激强度即使很小,也能触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小题大做,这是因为挫折阈限低,挫折耐受力差。

爆发型人格是可以通过自我调控得到改善。

首先是在间歇期里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二是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三是学会心理换位,经常替别人想想以使自己学会冷静。四是学会运用“制怒”等座右铭来提醒自己,从而提高自控能力。五是学会用愉快的情境体验等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六是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

其次是学会在**爆发时自我调控的方法。①警醒法。当怒火即将爆发的瞬间,立刻卷起舌头不讲话,闭上眼睛,脑子里默念“忍”字警醒自己。②回避法。迅速离开产生**的现场,去从事别的事情,如去跑,去跳。③暗示法。如果一时离不开现场,在脑子中迅速默念:“大发脾气有什么用?发火会使自己失态的,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上一次发火自己已懊悔极了。这次千万不要再发火了……”④假想法。迅速想到暴怒或暴力后的严重后果,尽量把自己**爆发后的后果想象得严重些,以使自己息怒。⑤宣泄法。实在怒火难耐,你赶紧对准一堵墙,挥舞你的拳头。这样,既宣泄了怒火,又避免了造成人员财务的伤害。

告别的时候,晓磊对管好自己的情绪有了信心。我知道人格特征的改变不是一个早晨就可以的,但是,只要积极自我救助,人格是可以得到完善的,人是可以做情绪的主人的。

女孩脸红怕什么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生在农村的女孩,今年24岁。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我们三姐妹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由于他们重男轻女,我从小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后来我们搬到了城里居住,我也在一个很好的单位求得一份工作。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单位,我只是一个中专生,内心又有一种自卑感。因此,我很容易脸红,如同事问我毕业于何校,我会脸红,问我何时毕业,我也会脸红。一次,一位同事无意间和我说她丢了东西还没找到,我顿时莫名其妙地满脸通红。还有一次,在一个公共场合,我身边的一个妇女突然大声说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我的脸又顿时通红起来。那妇女看我的脸突然通红,以为我偷了他的钱包,就很霸道地夺去我的包,当众打开。我觉得受了侮辱,就打了110报警,本来想把她告上法庭,但是由于我的软弱,怕造成更多的麻烦,于是,通过私了结束此事。

从那以后,一听到有人说东西丢了,我就会脸红,而且表情特不自然。马老师,请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殷切期待着您送来的福音!

痛苦的女孩林楠楠林楠楠姑娘:你好!因为脸红而被人误会,真是冤枉。不过站在对方想想,也不是有意陷害,虽然简单粗暴,也不必太放在心上。你没有过分地追究此事,不是软弱,而是你的宽容。其实,你写信也不是要马老师给她定罪,而是让自己怎样告别痛苦。对吧?

你该怎样告别痛苦呢?

首先是调整自我认知。

最初你的脸红源于自卑。你的自卑源于什么呢?也许你说是源于自己的境遇,家庭呀,学历呀,等等。其实不然,是否自卑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以及境遇。比如说让你自卑的不是中专学历,而是你对这个学历的看法。你越是看不起自己的中专学历,就越感到自卑,越是自卑就越是怕人说起,别人说起你就越过敏,越容易窘迫脸红。你不妨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境遇:我中专毕业却能够在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单位工作,不论是凭主观的能力还是靠客观的机遇,这不都是值得令人骄傲的吗?换个女孩也许早就成了骄傲的公主了呢!我不当骄傲的公主,但是我可以满意自己!这样一来你还有什么窘迫,你的自卑就烟消云散了。

此外,系统脱敏疗法还可以帮助你。

别人说丢东西你脸红,是对有关情境的心理过敏反应。系统脱敏疗法作为一种行为疗法,就是引导人有计划有目的的一步一步去接触体验那些过敏的事物和情境,即使暂时还会产生过敏反应,也要使之以最大的勇气和毅力忍受、习惯和适应,直至过敏反应消除为止。它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明确引起过敏的具体刺**境;然后将这些情境按过敏的反应症状由弱到强排成一个等级系列;再逐级适应。针对你的具体情况,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这样:首先把引起脸红的情境分成等级,按程度由弱到强排队,如:想象别人说丢东西→家人说丢东西→好友说丢东西→别人不经意间说丢东西→别人大声说丢东西。然后从引起过敏强度最弱的等级的情境开始,反复地主动接触体验有关情境,适应了这种情境,再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情境,以此类推。这样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别人说丢东西不再过敏。

最后是别太在意自己脸红的感觉。

只要不再自卑,只要不再过敏,至于单单说脸红,其实不算什么,一般说是不会影响生活的。生活中谁都有过在大庭广众面前脸红的经历。有的人没怎么往心里去,也就时过境迁,没那么回事一样了。有的人却以为别人都盯着自己,总会记着他的脸红。于是,自己在心里跟自己过不去,体验越来越深。这叫做自我强化。于是,以后再遇上类似的场合就更容易脸红。其实,除了那个极其特殊的情况让你蒙冤外,别人没人那么在意你的脸红,更不会因为谁容易脸红而有所不恭。常常是自作多情。所以,你尽量淡化自己的这种感觉才好。或者不妨这样想:脸红怎么了?脸红说明精神焕发!精神焕发不正是青春女孩的风采吗?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警花”看到希望在前周六晚,一个女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诉说她心灵的困惑:我今年24岁了,做警察已经三年。一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男孩。我一见钟情。这个男孩后来到我们单位当临时司机。我对他一直都有那种感觉,我觉得他是符合我理想的男孩。但是他已经定亲了。我控制自己,一直没有表露出来。

半年后,他突然对我表露了好感,给我买点小礼物什么的。不久的一天,是他的生日,让我到了他的房间。我们谈了很多。我们表达了相互喜欢。他告诉我,他正和女友闹矛盾,因为性格不合。我心态复杂地说顺其自然。一天晚上,我们又在一起了。他又提起了与女友闹矛盾,我说如果真的性格不合,还不如及早分手。出口后我突然觉得不应该这样,我说我要退出,不能介入。他说,你已经介入了。我没有想到,也没有要求,但他真的和女友退亲了。后来他说希望我给他一次机会。当时我没有回答。因为,他有很多方面符合我的要求,但我又感觉性格有缺陷。

后来,他说要离开这里去打工。这天晚上,我们约好话别。他开着单位的车子,我们在一起。我们都喝酒了,冲动之下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切。偏偏就在我们回来的路上出了点车祸,这样一来单位都知道了我们的关系。大家的那种眼神,对我很有压力。第二天,他的前女友知道这件事又电话责骂我。后来,这件事闹开了。

我不知自己心里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特别矛盾。到底是该选择他,还是放弃?

24岁的女孩对于自己的感情怎么可能一点把握没有呢?为什么如此犹豫?心理咨询中,当事人往往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的问题,这叫做阻抗作用。突破阻抗,才有进展。经过沟通,女孩终于又继续了自己的故事:我是自己凭真才实学考上的公务员,穿上警服的。刚上班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纯洁的女孩,名声非常好,而且也很漂亮,当时单位的人们都叫我“警花”。

我刚刚上班就碰到了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离婚的男人。他和我一个办公室。他在外面的名声虽然不好,但对我特别好。后来才知道他对我别有用心。我以为别人对我好,就是真心待我,于是我们就恋爱了。后来,我发现这个男人挺花心,他喜欢上了一个街上很**的女孩。按说我应该恨他,但是我特别软弱,依赖,老是迁就他。最后我们还是分手了,庆幸的是我没有失身。

这是我的真正的初恋,我非常非常难过,我感觉我的心理变了,变得不像以前的那个女孩了。此后,我就自甘堕落,非常堕落。

这时也有男孩追我。他追我,我就利用他,很虚荣地让他带我出去,给我买东西,主要是想找那种有人爱我的感觉。我觉得当时的心态很幼稚,我就想,为什么我这么好的女孩比不上街上混的女孩?女孩难道一定要卖弄风情?于是自己开始堕落了。我是警察,却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男孩混在一起。其中有一个特别名声不好的男孩,特别花心的男孩。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我爱上了他,把第一次给了他。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不是存心要这样的。我特别后悔,很多事情我真的很弱智,很傻。现在,在这里没有了好名声。为什么我快25岁了,还没有自己的恋爱,没有自己的家,都和这些有关。后来一个男孩对我有了感情,可听到了关于我的不好的传闻,就分手了。

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就努力工作修复维护自己的形象。可后来发生开头说的事,我感觉努力修复的东西一下子又毁掉了,我的希望破灭了。如果我不选择这个男孩,那我以后怎么办,以后还会不会有男人爱我……“马老师明白了你的心了……”我的心情与女孩一样沉重。

“我真的特别难过……我不想自己变成这样……可是,我,我不知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女孩阵阵抽泣,泣不成声了。

我理解女孩的心痛。但是,命运是自己铸造的,每个人命运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性格。女孩的性格中有明显依赖性和幼稚性。他与几个男人的关系很难说是爱情,甚至很难说是性的吸引,而是出于一种人际依赖心理。作为一名漂亮年轻的警花,所以与一个年长的离婚的男人发生感情,很明显地是依赖心理的需要。受伤之后,近乎疯狂地与男孩交往,也是为了满足人际依赖心理。所以才幼稚地要和街上**的女孩比。而自己隐约感到这时的满足是虚幻的。虚幻的满足让人更感到需要的匮乏。于是,就不惜放纵自己,再三地发生性行为。就是与最后男孩的一见钟情也是依赖性和幼稚性的反应,是一种补偿心理。再有,漂亮也给女孩提供了一种资本。女孩身着警服已经是一种魅力,警花就更多了一份魅力。这往往会被年轻的女孩当成资本,由此就容易招来伤害。为此,漂亮女孩更应该注意自我保护。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我说:“马老师知道,你的泪水,不是再痛诉别人,而是追悔自己。但是,你并非堕落,而是人格的依赖和幼稚,让你走到了这一步。只要让自己成熟起来,你仍然是一个好女孩。”

女孩一直静静地听,久久地沉静之后说:“谢谢您把我看成好女孩……可是,我不知自己未来的婚姻会怎么样……我想,喜欢我的人还会喜欢我,我就这样是安慰自己,可我知道很多事不是我能够把握的……”

“马老师知道,你肯定会拿出更大的毅力拯救自己。不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沟通。拨通心理咨询专线本身就是自救的行动,就是创造把握美好未来的实际行动。马老师相信你会继续努力。”我给女孩以支持,“你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往往在最后的一步坚持中就达到了成功的彼岸。”

“我也一直这样告诫自己,我不会让别人看贬,我一定坚持。”女孩看到了希望。

最后我说:“千万不要因为担心自己以后没人喜欢没人爱,就盲目地选择一个男孩。你的人生刚刚开始,如果以前做得不好了,不过是起跑的时候摔了一跤,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还有很多很多的希望。如果觉得自己不能继续做一个好女孩,那么即使现在粘住一个男孩,将来你就会幸福吗?所以,现在关键的不是怎样对这个男孩,而是修炼自己的性格,重塑自己的形象。但这绝非一个早上就能实现的。马老师相信你会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做一个好女孩。”

“我也相信自己会继续作一个好女孩。我会努力的!”女孩语气里流露的是坚定。

“马老师仿佛已经看到,我们年轻漂亮的警花已经拭去泪水,正飒爽英姿地向生活走来,英姿飒爽地向未来走去,未来就在你的手上,一定的!”

“一定的。”女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真谢谢您帮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人生,只要有希望,就会有美好的未来!我祝福着我们的警花。

让心中有一个大世界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一新生,是经历了三次高考的折磨才走进大学的女孩。第二次高考失败的时候,我又坚持回校复读。面对复读的同学,由于我的考分不是很好,而他们大多是上了专科线的,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一种自卑感始终笼罩着我。过了一个月,一次我坐在教室里,突然对周围同学产生一种排斥情绪,而且感到特别紧张。也许同学看到我的排斥情绪对我很反感。慢慢的,我的眼睛便不由自主的想去看周围同学。我害怕自己这样,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总在我心底。虽然现在我已踏入大学校门,可每当和很多人在一起时,情况却依然这样。我害怕和同学交往,怕他们看出我心中的秘密,而且每当和同学说话时,我总觉得从我眼中流露出恐惧的神色,以致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尤其是安静的课堂上,我的心思会总在周围某个同学身上,想到他会怎样怎样,以为别人老是在关注我。就是他发出的一点声响,也会让我为之一颤。我感到自己很卑劣,就像感觉对不住人家似的。后来,就连吃饭睡觉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就想,为什么老是在乎别人呢?可我却心不由己,这种情况让我痛心不已,我强迫自己不要这样,可我却控制不住自己。

现在我们刚军训完毕,还没有正式开课,可我却害怕再进入教室,怕自己再出现紧张不安的情形,怕看黑板,怕看周围的同学。我总觉得自己快崩溃了。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帮我走出痛苦的深渊吧!

一个急需帮助的女孩赵敏慧赵敏慧同学;你好!首先,马老师告诉你,其实你什么心理问题也没有,如果说你有什么心理问题,就是你很会自己吓唬自己。你的痛苦都是自己亲手编织的。

你说同学“对我很反感”,“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老是在关注我”,“怕他们看出我心中的秘密”,都是你的主观猜疑。不信,你可以做一个侧面调查,其实别人根本就没有注意你,而是你的“自作多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所谓投射作用就是凭主想法推及外界事实,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东西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你对自己不满意,不能接受自己。这种想法情不自禁地就投射到了别人身上,认定别人肯定不满意你,不接受你。越是感到别人不能接受你,你就越发不能接受自己了,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那么,你为什么不满意自己呢?就客观方面说,是你的高考失利,你的补习生活。但关键的还是主观方面的问题。高考一再失利,让你在补习生活中一直怀着深深地担心。担心,担心,就是把“心”“担”在肩上。心的分量有多重,这关键是个主观感受。“心”本该放在肚子里,一旦担在了肩上,这心的分量就被主观夸大了。于是,变成了过重的压力,弄得不堪重负。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又源于你的完美主义人格。完美主义,其实是对自己不能接纳的表现。你说“自卑感始终笼罩着我”,其实是你这种人格的折射。瞧不起自己的人,表面看来就是自卑,其实,这样的人是自尊太强了,对自己怀着盲目的过高的自我期望。于是就很难满意自己。于是,就产生了不安全感。于是,就追求完美来自我保护。但是,盲目的完美主义,只能让你越发不能接受自己。越是不能接受自己,越是感觉别人不能接受你,就越是痛苦。

你该怎么办呢?

先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你高考三年才走进大学,你以此为耻,你焦虑,你自责,你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越强迫越混乱。这一切是你用脑子,用观念和价值来判断的结果。所以,接纳自己不是用脑子,不是用观念和价值,而是用心,用心灵爱自己,鼓励自己。接纳自己,你就看到自己的生活是另一番景象:连续三次高考,也许换个人早就打退堂鼓,当逃兵了。而我持之以恒,正是自己意志力的成功。

再要对自己的心态顺其自然。森田疗法认为,有些人原本无任何身心异常,只是因为他将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慌等,误认为是“病”而焦虑恐惧。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越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越容易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根据上述理论森田提出,一要“顺应自然”。二要“为所当为”。就你的情况说,你对自己的心态想控制它,消灭它。可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你越是不想让它出现,它越是要出现,你越是和它斗争,它越是要表现强烈。所以,你越是想控制消灭自己的某些心态或意念,就越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上面,它反而更挥之不去了。所以,对自己的心态需要顺其自然。谁的心灵天空都有阴天下雨的时候,明白了这点,你就不必再为它而忧虑,不必为它而自责,也不必要千方百计地控制它,克服它了,而应顺其自然,允许它出现和存在,带着它照常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此你的那种感觉就会慢慢淡化了。

还要让自己放开眼界。你的痛苦还源于你过度的自我关注。虽然这不是直接的原因,却是更根本的原因。一次马老师接待一位来访同学,也遇到了和你相似的问题。在做了较多的沟通后,我笑道,如果你想想西部人民的艰辛,想想阿拉法特的境遇,想想祖国未来的前景,想想世界和平的大业,你的痛苦自己就会烟消云散了。来访的同学当时就脸上愁云消散,挺起了胸膛,说,您说的真不错,我们念书念得心里只有自己了,心胸太小了。您的话让我的心中不再仅仅有自己。是的,我们的心就是这样,如果里面只有自己,我们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狭小,最后狭小的连自己都装不下了。挤压之下的心灵怎能不痛苦?让自己的心胸大起来,让自己的眼界宽起来,我们心中就会有一个大世界,我们的心灵就会突破为自己编织的痛苦,去享受外面的阳光。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