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解答黄中庸来函“天才是否应当排”。
1月7日
陈独秀致高语罕(王灵均)信称,旧居里的“书籍似宜搬出,因有许多日文书颇有用。”
△解答沈亦民来函“应当怎样解释生产合理化”。
1月8日
解答汪立德来函“谁是罪恶的制造者”。
1月9日
解答常一清来函“怎样铲除花会的恶习”。
1月12日
解答汪洗平来函“恐慌周期律与反帝问题”。
1月13日
发表“恐慌周期律与反帝问题答汪洗平君”。
1月16日
解答冰女士来信“恶丈夫”。
1月17日
解答胡良存来函“怎样维持治安”。
1月18日
解答李永明来函“小贩与文学家”。
1月20日
解答朱书麟来函“学徒的出路”。
△解答汪洗平来函“恐慌周期律”的问题。
1月21日
解答简明来函“升学与学校”。
1月22日
解答江西午谦来函“生活与苦工”。
1月23日
发表“恐慌周期律再答汪洗平君”。
1月24日
解答亮君来函“职工生活与学业自修问题”。“在现社会的组织之中,阶级的分限极严,上层人员对于下层职工之虐待,真是极普遍的现象。你若果对于这人海茫茫的都市社会的各个机关的待遇,还有选择彼善于此的希望,那就是幻想。因为天下老鸦一般黑,这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整个的经济问题,整个的社会问题。最好:一方面暂时忍耐做去;一方面大家职工联络起来,藉谋改善的方策。若是眼光仅注在一身一家,那就永远不会翻身。”“你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初中毕业生,如何能担负五口之家的生活?煞是可怜!这在将来×××××国家或××××××社会,自然不成问题;因为在这种社会中,所有工农贫民的幼童的教育,都应归社会担负,老弱孤独废疾者皆由社会为之扶养。然而在中国,甚至在欧美的极高度的资本主义的国家,都办不到这一层,不但办不到这一层,反而一方面日日在造富,一方面却日日在造穷,这是现在××制度的生产社会之一种必然的现象。由此看来,整个问题不解决,你的家庭问题,也就很难有解决的希望。”当局注明“鼓吹阶级斗争”。
1月25日
解答沈亦民来函“再论生产合理化”。
1月30日
解答蔡念荪来函“向上心与劣根性”。
1月31日
解答汪礎厚来函“青年婚姻问题”。
2月1日、2日、3日
解答沈祖光来函“中国的病在哪里”。
2月4日
解答王素民来函“青年性烦闷问题”。
△解答任望月来函“我的自杀观对否”。
2月7日
陈独秀致高语罕信,称自传稍迟即可动手,汪孟邹处不能出版,“曹聚仁代表群益公司来索此稿(大约稿费每千字二十元,每月可付二百元)。曹为人尚诚实,惟不知该公司可靠否?望托人打听一下。”还表示急欲得到托洛茨基的《我的生平》、《不断革命论》、《西方革命史》、《法兰西革命》等书。
△解答洪怀德来函“私奔呢?自杀呢?”
2月10日
解答阎赣明来函“怎么完成地方自治”。
2月11日
解答邬君来函“改变职业问题”。
2月15日
答复杭州苏林女士来函“爱情的保证”。
△解答沈祖光来函“中国的病在哪里?”
2月16日
答朱次循来函“同情于任望月君的自杀观”。
2月18日
答陈君来函“怎样奋斗”。
2月19日
答刘文俊来函“慈善事业”。
2月20日
答海门江定远来函“奋斗的路径在哪里?”
2月21日
答镇江吴君来信“无路可走”。
2月23日
答武进黄汝成来信“出路在哪里?”
2月24、25日
答塘沽郭子珍来信“为什么青年不爱读书?”
2月26、27日
答本埠韦影来信“做工和恋爱”。
2月29日
答本埠徐先孚来信“体育与民众健康问题”。
2月
上海光华书局出版高语罕的《文章及其作法》。
3月5日
答本埠法华来信“儿女之略”。
△答望月来信“再论自杀”。
3月6日
答罗淑清来信“婚姻问题”。
3月7日
答古英来信“读书与恋爱”。
3月8日
答汉口胡伯涛来信“爱的歧路”。
3月9日
答马变来信“生活及其他”。
3月10日
答本埠宋美英来信“自由恋爱与强迫婚姻”。
3月11日
答汉口杨腴文女士来信“子女解放与家庭问题”。
3月12日
答南昌古尚言来信“我的烦闷——教育与婚姻”。
3月13日
答南京王慕冲来信“婚姻问题”。
3月14日
陈独秀致高语罕信:“自传尚未动手,此时是否急于向人交涉出版?倘与长沙老友(编者注:指汪孟邹)一谈,只要他肯即时付印,别的条件都不重要。”
△答本埠徐先孚来信“供给力量与西洋文明”。
3月15日
答宿迁静龛来信“学徒生活之回顾与前瞻”。
3月16日
答镇海斯荫来信“遗产问题”。
3月17日
答殷日炎来信“穷师范生的出路在哪里?”
△答向青来信“怎样到边疆去屯垦?”
3月18日
答何超民与炎君来信“两个三角恋爱问题”。
3月20日
答江阴濮秉钧、南京柏超来信“中国的病在哪里的问题”。
3月21日
答宜昌罗维扬来信“贫困青年的读书问题”。
3月22日
答本埠赵勇诚来信“为读书而引出的风波”。
3月23日
答本埠赵寄渔来信“师范生的出路”。
3月25日
答涟水汪泰霞来信“农村破产与失业问题”。
△答江阴周谆来信“恋爱与爱国两途”。
3月26日
答本埠尤诚来信“童子军与新使命”。
3月27日
答枫泾周西开来信“恋爱悲剧”。
△答本埠傅宾来信“爱国的方法及其他”。
3月29日
答苏州屈藻琪来信“堕落的家庭”。
3月30日
答本埠瞿问寿来信“开店与借款问题”。
3月31日
答平湖徐士璋来信“中国农民问题的出路”。
4月1、2、3日
答徐先孚来信“再论供给力量与西洋文明”。
4月4日
答雄声来信“农村里回得去吗?”
4月5日
答尤怀皋来信“答复雄声君”。
4月6日
答叶资槎来信“如何解决失业的痛苦”。
4月8日!
答刘思民来信“对于农村回得去吗的讨论”。
4月10日
张梅来信“关于农村回答去吗问题讨论”。
4月12日
刘思民来信“再论农村回得去吗与教育问题”。
4月12日
刘思民来信“三论农村回得去吗?”
4月13日
朱天青来信“同情尤怀皋先生的办法”。
4月14日
胡念祖来信“我是由农村来”。朱婴来信“在现状下要回农村去事实上是办不到的”。
4月15日
徐先孚来信“以牧师传教式的教育方法是否就可以救济农村”。
4月5日
陈独秀致高语罕信,要求将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欧洲经济发展史》和德文原版书各寄一本,“以便对照译文一遍,以此作学习德文的教科书,虽稍艰难,而比他书有趣也。《德文入门》将习了,大约可求教字典强行读书,狱中从事于此,最足消遣日月也。”并附寄《辩诉状》的修改稿,“望交老友饬人抄录数份,分送知己传阅。本月14日准开审,弟虽要求公开发表该《辩诉状》,而将否为政治力所阻,不可知也。倘开审后,上海各报未见发表该文件,请君等设法油印数十份,分送上海大小报及北平《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庸报》、《大公报》,是为至托。”
4月16日
南京唯明来信“由农村问题说到青年之出路”。
4月17日
刘思民来信“为农村问题再质尤怀皋先生并朱天青先生”。
4月18日
王龙章来信“再回农村应该先有办法”。
4月19日
余曰生来信“我们到何处去呢?”
4月22日
李馥来信“回农村去奋斗”。
4月23日
叶梦影来信“为农村问题敬质朱天青先生”。
4月24日
朱天青来信“答刘思民先生质问。”
4月26日
南京浪仙来信“我们怎样在现状下发动革命的民族战争——敬质刘思民先生”。
△章海良来信“中国农村问题应采何种办法来解决。”
4月28、29日
刘思民来信“再答朱天青君”。
4月
陈独秀在南京受审。国民党以“危害国民”罪,判处13年徒刑,一年后改判为八年,关在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
5月1日
尤怀皋来信“再论农村回得去吗?”
5月4日
答陆陞来信“未来世界大战之趋势”。
5月5日
答南京沈女士来信“怎样对付没良心的男子”。
5月6日
答傅若青来信“资格问题和中学生出路问题”。
5月7日
答松江周鑫坤来信“只有这一条路”。
5月8日
答南浔曹海帆来信“恢复勇气与团体生活”。
6月
《社会新闻》第2卷13期刊登《党政文化秘闻:高语罕仍是取消派》:“取消派老将高语罕,年来因其同志自新,数度受惊,对于托派运动,已表示十分消极。上月因夜出——老高日里不大外出,以免祸生不测——访友,归时适值雨骤风狂,老高那时坐在黄包车里,衣服尽被打湿,同时亦冒了风寒,回家后,即大病一场。服药休养,经两个星期方愈。仍从事撰述生涯,以为其糊口之计。老高近以托派自托洛茨基训令到达后,一般‘同志’对于这位领袖的训诫,保守,不动,文化运动之类,都能一一遵守。特别是对于运用技术以和缓侦缉机关之注意,埋头从事文化工作等,尤为赞成。因此近来老高对于所谓‘革命’亦较为乐观,对于行动,亦不如以前之严密警戒云。”
“1930年(编者注:原文如此)被共产党干部派开除的高语罕,一向在取消派中枢工作,去年曾一度要求干部派恢复党籍,但干部派以其毫无诚意,而拒绝之。故高至今仍为取消派,且为取消派之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外传其已脱离取消派,后回干部派工作,实非事实也。但高之生活问题,尚未能适当解决。盖取消派内经济本甚困难,高氏每月固定所得之生活费,不过十五元,而高之嗜好极多,十五元万不足以维持,幸高能文,已与现代书局接洽妥当,由高为现代编一种丛书,而由现代按月给高若干元,高之生活,即赖此维持。”
5月23日
答芜湖周文清来信“又一想要自杀者”。
5月24日
答吴县吴以田来信“婚姻难题”。
5月25日
答宜昌田崇恃来信“破落的家庭”。
5月26日
答万崇来信“到边疆去”。
5月27日
答江西刘恨痕来信“教育与社会”。
5月28、29日
答扬州闻君来信“如何读书的问题”。
5月30日
答松江汪斌来信“往哪里走是生路”。
6月1、2日
答绍兴周民安来信“求学与投军”。
6月3日
答武进赵煜来信“走投无路”。
6月4日
答济南万君来信“何必怨天尤人”。
6月8日
答南洋李郁来信“怎样回祖国来?”
6月9日
答太仓张济时来信“恋爱、读书与救国”。
6月23日
答南京马君来信“反对呢还是服从?”
6月25、26日
答浙江何君来信“屈服呢,还是继续奋斗,怎样奋斗?”
“记者向来是反对流泪的,尤其是反对对强人流泪,因为对付强人,是要用血来答复的;对于困难问题,也是反对流泪。因为困难也只有刚毅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来克服它;哭是不能排除它,对它屈服也是无益的。所以我平生未尝为上述两事流过一滴泪。”
高语罕自注:本文原有四千字,为××××××删去一半。原稿散失,无从补录。
6月
潘朗(笔名潘公昭、潘光祖)淞沪抗战爆发后,力主奔赴前线,被军方勒令辞职。遂以“浙江何君”的名义,致函上海《申报》“读者顾问”栏,揭露反动军队,倾诉自己衷肠,询问如何继续奋斗。数日后,高语罕在《申报》全文刊登此信,并指出“真正为民众奋斗,就会得到人民和社会的支持”。此后,各地读者七八十人写信给潘朗,表示同情和鼓励。不久,潘朗被《申报》馆录用,初任校对,后被聘为编辑,并参与该报社论起草工作。
6月28日
停止《申报》“读者顾问”栏目的答复工作。
6月
上海光华书局出版《文章及其作法》,选曹雪芹、胡适、李一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霍夫、莫泊桑、克鲁泡特金等人的17篇作品为范文,于篇后进行段落分析、讲述结构、说明文章大意,以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社会新闻》3卷2号发表少离的《现代史料:高语罕转变记》:“高语罕的大名,在读者的听闻中,想总有些耳熟吧?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元老,取消派的当代巨头。他在长期的不得志当中,他的政治认识和信仰,起了一种突变的现象。1930年中,随着陈独秀的塌台,失去了党中央的一切职务。这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老妖精在它自己的认识上,他的理论,至少是赛过列宁的。”
9月10日
为《读者顾问集》第一集作序。
11月中旬
江董琴为策应福建事变游说陈济棠惨遭杀害。
11月20日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中国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发动的抗日反蒋事件。简称“闽变”。
11月22日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告成立,由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等十一人任委员,李济深任主席,改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为“中华共和国元年”。
11月
刘伯垂赴闽任职。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被迫解散后返沪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