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改变发生(1 / 1)

·学习成果

我知道学习某种技能的不同方法。

我能够说出我可以带来的一些改变。

我能够为自己想要做出的改变付出努力。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确定足够宽敞、安全的场地,让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圈并坐下。

准备以下三组道具。

第一组可以是自行车、篮球和呼啦圈等一些可以滚动的物品;

第二组准备些玩具汽车,还有不同角度的斜坡和平面;

第三组准备一些形状可以多变的道具,如柔软的面团或黏土、橡皮筋、松紧带、弹簧等。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这节课是一年级“迎接新改变”中的第三课,是扩展内容。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自己能够做出改变,知道有些改变很容易,有些改变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本课的一个教学点是让学生理解有些改变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可以联系本册教材专题四“向目标迈进”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实现目标的方法,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帮助,实现自己想要的改变。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圆圈游戏。

主题导航:我可以带来的改变。

探究与体验:改变容易吗?

采访活动。

总结与反思:我的改变。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圆圈游戏(5分钟)

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轮流说:

“如果我想,我可以改变……”

“即使我想,我也不能改变……”

“我们今天要做的游戏叫‘圆圈游戏’,请同学们轮流说一说:

“如果我想要,我可以改变……

“即使我想要,我也不能改变……

“游戏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参见教材第一部分“使用指南”中“给教师的建议”关于“圆圈游戏”的组织方式和注意事项。

(二)主题导航:我可以带来的改变(3分钟)

“在刚才的圆圈游戏中,有的同学说出了自己能够改变……(可以引用学生在圆圈游戏中的发言),但也承认,即使自己很想改变,但也不能改变……(可以引用学生在圆圈游戏中的发言)。同学们,你们觉得改变容易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咱们能够带来哪些变化。试一试,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出改变。”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改变容易吗(12分钟)

和学生做一项户外活动,准备“课前准备”板块中提到的三组道具。

(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准备这些东西,那么用身边的其他东西代替)

学生两两一组,运用手中的道具,做出尽可能多的改变,教师记录下学生做出的改变,以及所使用的方法。

(变化举例:运用第一组道具,做出的改变可以是停下、开始、转弯、减速……)

“同学们,你们想出来这么多种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轮子是圆的,汽车可以在坡上自由行驶,面团是柔软的,可以随意改变形状)。这些玩具在大家的操作下,可以快速地发生变化。但是,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大家提到的那些改变中,是否所有的变化,都可以像汽车加速一样迅速而容易发生呢?”

第一,如果学生一时没有想出太多种变化,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

第二,轮换分组,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和感受到自己能够带来改变。

活动2:采访活动(15分钟)

学生两两一组,轮流采访对方。

每一轮采访的时间约3分钟。教师提醒时间。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互换角色。

学生汇报采访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所列出的变化分类,也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代表不同类别的圆圈,让他们将所列变化放入不同的圆圈,或者二人小组继续合作讨论,将不同类别的变化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其中一名同学扮演小记者,采访另一名同学以下几个问题。

“现在的朋友与过去的朋友是同一个人吗?

“你过去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现在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你过去会做什么?现在,新学会了什么?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采访到的这些变化,哪些变化是你不能控制的?哪些变化是你可以控制的?哪些变化是你必须通过努力才能控制的?

我在黑板上列出了这个表格,我们可以试着将答案填进表格里。”

如果学生不好理解三种分类,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解释。例如,在学习上有所进步是我们通过努力才能发生的变化,它不会自己发生。

(四)总结与反思:我的改变(5分钟)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改变。有些改变是很容易就发生的,而有些是需要通过我们努力的,如在学业上学生有所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取得进步,即使最聪明的同学,也还是有进步空间的。(要不断重申熟能生巧、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我们之前学习了“向目标迈进”这个专题,教会大家一些帮助我们取得进步的小方法,大家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制订计划,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做出我们想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