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我能够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
我能够接受可能发生的情绪变化。
我能够掌握有效的办法,接受自己的消极感受。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确定足够宽敞安全的场地;准备好展示相关问题和图片的幻灯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本节课是一年级“迎接新改变”学习专题的第一课,对以后本专题的教学在概念理解、现象辨析等方面具有承上启下的奠基作用;理解针对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应采取难度适宜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变变变”。
主题导航:改变带来的情绪变化。
探究与体验:“张松的故事”。
接受改变带来的情绪变化。
总结与反思:“我要适应新环境”。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变变变(5分钟)
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可以选择跳、走或脚尖紧挨脚的方式跟走,当教师喊“变”时,所有人都改变方向。
“请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圆圈走起来”。
“当我喊道:变!同学们都要换个方向,往反方向走。”
“请所有同学踮起脚尖走……”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变变变”,请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我们绕这个圆圈走起来,好吗?
“我们变了3次,走、反方向走,踮起脚尖走……
“每次改变,我们好像都需要一点时间,慢慢适应!”
第一,游戏的组织,建议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可以在圆圈的中间,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圆圈中。
第二,学生齐答部分,教师可以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齐答一遍或两遍。
(二)主题导航(5分钟)
“同学们,我们升入小学一年级已经快一年了,大家想一想,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做游戏、做运动,但现在上学了,我们会发现每天都在学习知识。跟以前比,现在有了一些变化,这需要我们慢慢适应!”
第一,教师提示学生,当同学说出感受时,要接纳、理解。
第二,找一找同学说的哪些感受和自己的感受是相同的。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张松的故事(12分钟)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这个专题的集会活动上,校长给大家讲了张松的故事。下面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回想一下张松的故事。”
……
“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故事中的张松有什么感受。张松有哪些积极的感受?有哪些不舒服的感受?”
四人组成一组进行交流,每个人先说出积极的情感体验,四个人都说完了,再轮流说出不舒服的情感体验。
请每组记录员在全班分享本组讨论出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小组汇报记录。
“同学们刚刚都已经说出了张松的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我们大多数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既有一些积极的,又有一些消极的。在故事的最后,张松能够融入新的集体,张松是怎么做到的呢?当面临改变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应对吗?”
在学生分享时,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理解如何当众表达和交流。
学会分享。
轮流/等待轮到自己。
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共鸣: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
活动2:接受改变带来的情绪变化(13分钟)
“同学们,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几个小朋友的故事。你们想一想,当这个小朋友有了以下这样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感受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依次呈现照片,让学生回答。)
情景1:李亮在搭积木。他想把每块积木都摆在另一块积木的顶上,建一座高楼。他一直没有成功,越来越焦虑,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情景2:赵莲在给妈妈画像,她感到沮丧和生气,因为她总是犯错。如果她有了这样的感受,那么接下来她应该怎么调整?
情景3:张强在操场跑步的时候被人推了一下。他摔倒了,磕破了膝盖。他现在非常伤心,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
情景4:放学了,陈丽等着她的好朋友来自己班上找她。她等了很久才看到朋友过来,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那么也可以情景短剧的方式,由学生表演出当时发生的场景。
“同学们,刚才的情景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当我们学会一项新的技能,或者要改变自身,通常都很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会有一些生气、焦虑,甚至愤怒等消极的感受。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接受这些感受。”
(四)总结与反思:我要适应新环境(5分钟)
“同学们,面对新环境,每个人都需要时间以适应新环境。回想一下,对于一些原来不会的技能,我们是如何学会的呢?例如,写字、骑自行车、游泳、画画……起初,我们也一定会经历这样的消极情绪,但渐渐地,就像在刚才的情景中大家做的那样,当我们发现出了差错时,我们会马上改变方法;当我们无法成功时,我们会请教他人帮助或加强练习;当我们感到泄气时,我们仍然坚持不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这些都是我们接纳消极感受的好办法。同学们,让我们彼此分享一下自己的好方法,互相帮助,尽快度过适应期,好吗?”
·主题资源
参见本专题的集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