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我能告诉你什么是欺负。
我能解释直接欺负与间接欺负的不同。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选定“庆祝我们的不同”适宜的、宽敞的场地;准备好学生们合作探究所需的大白纸与彩笔。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认识本节课是五年级“向欺凌说‘不’”专题中的第一课,在掌握欺负的定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要进一步探究五年级生活中的欺负类型并区分其常见形式;同时,本节课还将探讨如何区分直接欺负与间接欺负,这是本主题新增的知识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庆祝我们的不同。
主题导航:寻找归属感。
探究与体验:什么是欺负;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的区别。
总结与反思:生活中的欺负经历。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庆祝我们的不同(5分钟)
教师让学生坐成一个圈,并喊出不同群体的特征(例如,如果你是女孩请站起来),如果学生感觉自己属于那个群体,他们就站起来,其他人欢呼并为这个群体的成员鼓掌,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找到自己的群体并站起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但我们都属于一个团队。我们来看一下,你的不同在哪儿?你又属于哪个团队?当我喊出一个小组的特征时,我希望属于这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请其他的同学为他们的不同鼓掌:
·如果你是女孩请站起来。
·如果你是男孩请站起来。
·如果你留长头发请站起来。
·如果你带有眼镜请站起来。
·如果你的生日在五月请站起来。
·如果你的生日在十月请站起来。
·如果你喜欢茉莉花请站起来。
·如果你喜欢旅游请站起来。
·如果你曾见过欺负行为请站起来。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爱心请站起来。
……”
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自行设计小组特征。如果在最后一组,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同属一个团队,游戏则更有意义。
(二)主题导航:寻找归属感(2分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但我们都不可能孤独地存在。无论怎样,我们都会属于不同的团队。不要让任何一个伙伴伤心地离开这个团队,让我们为自己共同的归属自豪!”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什么是欺负(15分钟)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来讨论以下这几个问题:
·欺负的关键特征是什么?如何辨别欺负?
·五年级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最有可能发生欺负?
·欺负有哪些不同的类型?(谩骂,偷盗,毁坏某人的东西,散布谣言,有意疏远某人,取笑某人等)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写在大白纸上,我们共同分享。”
欺负是很严肃的事,它意味着一个人故意使用其力量而让他人感到难过;欺负不是单方面的争吵或者与人打架,也不是当你生气时对别人不好;欺负是持续一段时间的行为,是故意的;欺负能使受欺负的人感到痛苦并伤心。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标准来判断欺负:
1.它是故意的。它不是突然、无意地伤害别人,而是有意、基于一定目的的行为;它也不是平等双方的对抗。
2.它是不公平的。欺负者依靠他们的强大力量(如人多势众等)享受欺负带来的快乐,而被欺负的人却遭受不公平的痛苦。
3.它不是偶然发生的,往往是持续的。它经常是重复的行为,我们可以用相关的字词表达,如“每天”“一次又一次”“一直”等。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是欺负的案例,让孩子们掌握欺负的辨别特征,如下所示。
小雨跟她的两个朋友小玲和小玮一起去滑冰。小雨不小心撞了小玮,结果她摔倒了。小玮对小雨大吼大叫道:“你在干什么?!”然后整个下午都不再跟她说话。小雨十分沮丧,她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哭个不停。
活动2: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的区别(18分钟)
“在上述大家列出的欺负类型中,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
·五年级最常见的欺负类型是什么?(请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的一边写上‘最常见的欺负’,另一边写上‘最不常见的欺负’,然后按常见的程度,把欺负的类型标注在直线上。)
·如何区分这些事件中的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每个小组选择两种不同的颜色笔来标记直接、间接两种不同类型的欺负事件。)
直接欺负是指欺负行为直接针对被欺负者。它们可能是被欺负者被推挤、撞击、绊倒或收到短信被告知“你不能再跟我们一起玩了”等。间接欺负是指欺负行为发生在某人背后,如散布谣言、窃窃私语、相互间使眼色、偷盗或在被欺负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毁坏其东西等。
(四)总结与反思:生活中的欺负经历(3分钟)
“今天我们讨论了什么是欺负。在生活中,你曾经欺负别人或受到过别人的欺负吗?如果愿意,请写下你的经历,下次上课前交给老师分享,好吗?大家放心,我一定会为大家保守秘密的。”
教师要注意保守孩子的秘密——尤其是那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倾诉的、受到欺负的伤害,教师应该有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