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
我理解自己产生不适情绪时,可能表现出的行为。
我通过思考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能够理解他们表现出某些行为的原因。
我能够接纳自己的不适情绪,改变消极的行为,以避免不良后果。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教师在课前确定足够宽敞安全的场地,让同学们围一个圆圈坐,为每个小组准备两张空白表格(表格样式参见“探究与体验”中的表格1和表格2)。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这节课是六年级“迎接新变化”专题中的第二课,是核心课程。本节课是前一主题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焦虑、紧张等不适情绪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不适的情绪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行为,进而引起不良的后果。本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理解面对升入中学,每个人在期待和兴奋的同时,也会有不适感,如焦虑、紧张、恐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与分析自己的感受,并说明这些不适感都是正常的。
本课的一个知识点是让学生理解不适感是正常的,升入中学后可能会产生的紧张、焦虑、尴尬等情绪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这些情绪很容易触发消极的行为,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圆圈游戏。
主题导航:理解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探究与体验:情绪和行为,行为和后果。
总结与反思:改变消极的行为。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圆圈游戏(10分钟)
学生围坐成一个圆圈,轮流说:
“去上中学,我感到……
我希望……
我担心……”
教师可以事先指派1~2名学生作记录员,在纸上(或黑板上)分三栏记录学生的回答。记录纸的格式示例如下。
“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圆圈游戏,请同学们围坐在一个圆圈中,轮流说一说“去上中学,我感到……,我希望……,我担心……”
1.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场地,灵活调整圆圈游戏的形式。
2.圆圈游戏的具体组织策略和注意事项,请参见本册教材使用指南中“给教师的使用建议”部分的内容。
(二)主题导航:理解情绪与行为的关系(3分钟)
“同学们,上一次课我们讨论过,升入中学,我们可能会有各种复杂的感受。刚刚,同学们在圆圈中也依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期望和担忧。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同的情绪会触发不同的行为。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面对上中学,我们的这些感受和想法与我们可能发生的行为会有怎样的联系。”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情绪和行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下面的表格,理解不同的情绪和想法,可能引起的行为。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了一张表格。在表格的第一列,列出的是在新的学校你们可能遇到的情境。请每个小组设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境下,你的情绪如何,会有什么想法,也许会做出什么行为?请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填在表格中的空白处。”
(表格1)
“同学们,从大家填写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情绪、想法和我们的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们伤心或者生气时,行为一般都不好。就像你们讨论发现的一样,升入中学后,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境,我们的不适情绪会导致不好的行为出现。”
1.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情绪和行为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动机,从而增进宽容,让学生更加体谅别人。
2.根据圆圈游戏的结果,教师也可以不选用这一表格,将圆圈游戏中写下的学生的担心作为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
活动2:行为和后果(15分钟)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表格2,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表格1中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你能够做什么来避免负面结果的产生?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表格2)
续表
1.学生可以不必将表格一中的内容誊写在表格2中,可以将两个表格结合起来看。
2.不鼓励直接过渡到表格的最后一列,教师重点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情绪、想法、行为和后果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四)总结与反思:改变消极的行为(2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讨论了升入中学后,你们可能会面临的不同情景。你们可能有着各种担心,会有各种不适的情绪和想法。这些情绪和想法都是正常的。但是,它们有可能会触发你们的消极行为,并产生不良的后果。为了避免这些后果,一方面,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
教师需要强调,产生焦虑、担心、尴尬等不适情绪都是正常的和被接纳的。但是,情绪可能会引起消极的行为,进而导致负面的结果。学生需要做出的改变是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改变自己的消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