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 当别人离开我……(1 / 1)

·学习成果

我理解如果有人离开我,他们可能还是爱我的。

我知道如何调节我的情绪。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一幅画。

故事单,印发给每个孩子。

表情贴。

畅想生命活动需要的材料。

清明节的资料。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教师了解本节课是“我周围的人”学习专题中的二年级第四课,是核心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该专题中“面对离开”这一主题的延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即使重要的人离开了自己,他们还是爱我们的,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关于离开和失去的话题,将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继续涉及,教师可以回顾一年级的教材,并提前阅读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教学方式上以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分组,中间可组织些有趣的方式重新分组。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一幅画的故事。

主题导航:《向日葵》。

探究与体验:畅想生命;介绍清明节。

总结与反思:说说心里话。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一幅画的故事(5分钟)

教师假装失手撕坏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幅画,引发学生的讨论。

“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幅画,这是我特别喜欢的……(然后假装失手撕坏了画,表现出震惊、难过的样子)哦,天啊,这真是……你们想和我说些什么吗?”

“你们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失去什么特别重要的人或者东西的事情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谢谢大家愿意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无论是和人还是和东西分开,都会令人感觉到不愉快,分别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啊。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分别的话题,分别的时候我们要怎样理解别人的感情。”

教师可以用一幅画引入,也可以用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小故事(比如,宠物死去)引入,一定要真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能会有学生哭泣,教师需要抱抱他或者安慰他:“哦,那真是非常难过,我能理解。谢谢你愿意和我们分享。”

(二)主题导航:《向日葵》(15分钟)

教师讲述《向日葵》的故事,请学生体会故事中小本的心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用表情贴表示这个过程。

根据教师的提问,小组或者两人讨论后来回答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向日葵的故事,请你们认真听,特别注意去体会故事主人公小本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用表情贴贴在故事中来表示这个变化的过程。”

“请你将表情贴贴在故事中每次小本心情变化的时候,小本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让你有什么想法?

“向日葵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么看待它最后的枯萎?那是死亡吗?看到种子,你觉得小本会舒服一些吗?为什么?

“你觉得妈妈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妈妈对小本说什么?

“如果你是小本,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对向日葵说什么?你想对爷爷说什么?”

“我们都会经历分别,比如,妈妈要上班,没办法陪伴你,心爱的宠物死去了,那确实令人很难过,但是就像向日葵一样,虽然它枯萎了,但是它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希望。虽然要分别,但是我们知道爱还是存在的。”

向日葵有象征意义,代表了虽然生命经历了生老病死、离别,但是仍然留下了希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教师需要体会这点,作为整节课的另一个线索。

教师可以多看看关于分离焦虑方面的资料。

(三)探究与体验

1.活动1:畅想生命(8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以及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种子、秋天的落叶、蚂蚁、宠物、人的照片、蝴蝶标本、毛绒玩具)。

请学生们说一说看到这些东西后,他们能够想到的关于生命的话题或者词语。

请学生把这些东西分类(最好能分成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

全班分享。

“这些词语或者东西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认为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它的过去和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它引发了你的什么情绪?为什么?

“(指着小蚂蚁),如果你踩踏它,会发生什么?它会死吗?你有什么看法?”

“生命是永恒的主题,虽然有些人、物和我们分开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记住它们。同时,即使对于不那么熟悉的生命,我们也应该尊重它。它有生存的权利。”

有些学生看到动物的标本会联想到动物的死亡而不安,教师需要注意引导他们。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不安,这是什么情绪?(回避、否认)

2.活动2:介绍清明节(8分钟)

请一个同学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大家说说为什么要有清明节?人们在清明节都做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在清明节可以怎样来祭奠逝去的人(根据需要)。

“清明节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日子,证明我们非常重视离别。在这个日子,人们通过开展很多活动来寄托哀思,但是哀思过后,人们会更加积极地生活,因为人们身上寄托着爱和思念,人们有信念。”

学生需要提前准备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教师需要把握整节课的情绪,虽然讲的是分离,但是因为爱存在,所以应该有积极的气氛,教师要注意引导。但是如果有学生还是沉浸在悲伤里,教师可能需要下课与他单独谈话。

(四)总结与反思:说说心里话(4分钟)

学生说说自己对离别的人或者事物的心里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理解别人的感情,特别是当对方离开我们时,我们和他们的心情。我们知道虽然分开了,但是爱和希望还在,所以如果请你和这些离别的人或者事说一句心里话,你会说什么呢?”

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事情来说一句话作为引导:“小鸡,虽然你离开了,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你。”

教师要鼓励每个表达的学生。

·主题资源

《向日葵》

每个星期六,妈妈都要去上班,小本就被送到爷爷家。他很爱爷爷,但是当妈妈离开后,小本感到很不舒服。他不想让妈妈离开。他大叫着,大哭着,爷爷把他抱紧,来到了窗户边。他看到妈妈进入了汽车,他和他的妈妈招手,妈妈也和他招手。后来,爷爷和小本走向橱窗,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做,这让他很高兴。

一个星期六,小本像往常一样来到爷爷家,当他到窗户边向外看时,看到了外边有一个花盆。他说:“爷爷,那只花盆是做什么的?”

爷爷来到橱窗边,拿出了一个小盒。他把它给小本看,盒子的外边有一张黄色花的图片。

“你认为这里边是什么?”

“一朵花?”

小本打开了盒子。盒子里有三粒小种子,小本非常失望。

爷爷解释道:“如果你把种子种在泥土里,它就会长出和图片上一样的向日葵。”爷爷和小本一起把泥土放到花盆里,然后把种子也放到里边,非常小心地用土掩埋上种子。小本很失望,但是爷爷说:“有耐心些,小本。你需要的是耐心。”

小本给花盆里倒了些水。

下个星期六,当小本来到爷爷家时,立刻冲过去看花盆。他认为他会看到一朵大黄花。最开始,他只看到了土,但是当他再看的时候,就看到了土里的一些东西。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小虫。他正打算把它挖出来时,爷爷制止了他。

“耐心点,小本,你需要的是耐心。那是一株苗,它还会长大的。”

再下个星期六,当小本来到爷爷家时,还是跑去看花盆了。他非常仔细地看,能看到幼苗,但是那仅仅是一株幼苗。它有一片绿色的叶子。

“那是一片叶子。我的向日葵在哪儿呢?”他问。

“耐心点,小本,你需要的是耐心。那是一片叶子,它会成长为一株植物,植物的顶端会长出漂亮的向日葵。”

整个夏天,小本都会去爷爷家。每一次他都跑去看花盆,每一次向日葵都会新增一片叶子并且长得更高。小本问:“我的向日葵在哪儿?”爷爷总是会说:“耐心点,小本。你需要的是耐心。”

一个星期六,小本来看植物的时候,发现了植物顶端有一个东西。它不是花。小本说:“那是绿色的,那不是图片上漂亮的花。”

爷爷说:“耐心点,小本。你需要的是耐心。那是一个花蕾,有一天它会绽放,长出一朵漂亮的花。”

再下个星期六,当小本跑去看植物的时候,他停下来开始观察。植物的顶端有一朵漂亮的向日葵,看起来就像盒子上的那样。小本非常开心。

小本很喜欢向日葵。他期盼着星期六的到来,这样他就可以去看它了。当小本的妈妈离开去上班时,他没有哭,也没有叫。他知道妈妈会在吃晚饭的时候回来的。

一个星期六,当小本在向日葵边玩耍时,有些东西掉到了他的头上,然后飘落在他的面前。那是向日葵的花瓣。他捡起花瓣,走向向日葵,试图把它放回原处,但是另外一片花瓣掉到了他的手上。他跑着去找爷爷。

爷爷说:“快到秋天了,向日葵变老了。”

当小本下一周来时,向日葵已经不再有花了。它变成了褐色的,并且是干的。小本哭了。

“它死了,”他说,“为什么你没有好好照看它?”

爷爷拿起了一把大剪刀,把植物的顶端剪下来了。他展示给小本看,中间有许许多多的种子,就像他们春天在花盆里种植的一样。爷爷拿出其中的一粒给了小本。

“这是给你明年种的。”爷爷说。

(改编自英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课程教材,原故事出处“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UK,Excellence and Enjoyment: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Relationships Foundation Stage,2005,DfES 1362-2005 G,page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