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喜欢我自己(1 / 1)

·学习成果

我知道我擅长的事以及感觉困难的事。

我知道自己是特别的,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别人。

·课前准备

(一)教学资料

教师将《喜欢做自己的小老鼠》的幻灯片、故事中的五幅插图分别打印好。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教师让学生知道自己擅长的事和会遇到困难的事,理解特长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自己,需要喜欢自己,为自己感到自豪。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圆圈游戏“我擅长……”。

主题导航:喜欢自己。

探究与体验:《喜欢做自己的小老鼠》故事回顾;观察老鼠的轮廓,制作自己的轮廓。

总结与反思:相信自己。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圆圈游戏“我擅长……”(5分钟)

教师让学生思考半分钟,想一想: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思考不局限于学习上的,也包括生活技能、运动技能、音乐、绘画、表演等方面。例如:我擅长跑步;我擅长爬树;我擅长朗读……一个同学说完以后,相邻的一个同学接上,一直到最后一个同学说完。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这也是值得我们自己骄傲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都是特别的。”

1.学生的圆圈游戏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

2.游戏开始前,教师告诉学生擅长的意思。擅长,指在某方面有特长。如:他擅长画油画,他擅长玩电脑游戏。

(二)主题导航:喜欢自己(5分钟)

“同学们,当我们说到自己擅长的方面时,心情是怎样的?

“刚才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并说出了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每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擅长的方面时,都有愉悦的表情,这就是喜欢的外在表现,也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喜欢自己的。”

1.教师可以让一两个学生复述一下自己擅长的方面,其他同学观察他表达时的表情。

2.教师让学生从以下图片中选择最能代表刚才同学表述时的表情图片。

3.教师启发学生这样的表情(嘴角上扬、眯起眼睛等)说明此刻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愉快就代表喜欢。

(三)探究与体验

1.活动1:《喜欢做自己的小老鼠》故事回顾(10分钟)

讨论:使用“喜欢我自己”的图片,学生两两一组,解释每幅图片里发生的事以及老鼠的感受。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听过了《喜欢做自己的小老鼠》的故事,大家还能回忆起故事中的小老鼠吗?我们现在一起再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刚开始狮子、羚羊和猴子对老鼠的态度是怎样的?这样合适吗?

“为什么老鼠最终会去救被困在笼子里的动物?

“你喜欢自己吗?为什么?”

“刚开始的时候,狮子、羚羊和猴子都看不起老鼠,小老鼠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最后当她咬断绳子解救了动物们时,她才意识到要喜欢做自己。”

1.教师印制的图片要足够,保证每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多进行正面引导。

2.活动2:观察老鼠的轮廓,制作自己的轮廓(15分钟)

“通过前面的故事,我们了解了小老鼠由胆小、自卑到喜欢自己、相信自己的变化过程,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加深对小老鼠的认识。”

同学们看一张老鼠外形的图片,观察老鼠外形的特点。

同学们两两一组制作一个关于他们自己的轮廓,可以互相帮助。

从外形看,小老鼠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也可以认识到小老鼠是有思想的、勇敢的、友好的。

1.在学生讨论完小老鼠的轮廓后,老师再呈现提炼后的小老鼠不同部位的表述。

2.学生制作了关于他们自己的轮廓图后,可以交换看一下。

(四)总结与反思:相信自己(5分钟)

本节课的故事讲了小老鼠看着其他动物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当猎人来袭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要“喜欢做自己”。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何利用这些特长使自己在感到悲伤、恐惧或者失望的时候帮助自己,那就是要像小老鼠一样喜欢做自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大声说三遍:‘相信自己!喜欢自己!’”

教师在总结时,应抓住故事的关键要点进行。

关键要点如下:

1.老鼠想要和其他动物一样特别。

2.老鼠见识到狮子是一位伟大的领袖,羚羊跑得快而猴子则擅长攀爬,她期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特别。

3.老鼠躲起来,感觉自己一无是处,闷闷不乐。

4.动物们被猎人捕获,他们寻求帮助。

5.起初,老鼠认为她无能为力,但最终咬断了绳子,解救了动物们。

6.当其他动物对她表示感谢并主动提供她想要的东西时,她意识到他们开始给予了她想要的一切,他们让她明白了一定要“喜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