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善待受欺负者(1 / 1)

·学习成果

我知道欺负场景中的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旁观者。

我能告诉你受欺负者的感受。

我能善待受欺负者。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教师运用网络或其他路径充分收集热身活动所需的图片、声像素材;准备好《小林和文文的故事》资料;准备好学生合作探究所需的大白纸与彩色笔;为“谁参与了欺负”选择安全、适宜的情景体验场地。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在知道什么是欺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辨欺负场景中的欺负者、受欺负者以及旁观者,能体验受欺负者的感受。教师理解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难过宝宝。

主题导航:辨别生活中的不快乐。

探究与体验:《小林和文文的故事》;生活中的欺负现象;情景体验:谁参与了欺负?

总结与反思:受欺负者的感受。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难过宝宝(5分钟)

教师收集有关小动物悲伤、失落、孤寂、沮丧等各类情景的图片、声像资料,课前为学生播放5分钟视频。

“同学们,你们喜欢身边可爱的小动物吗?(列举将呈现的动物名称。)你们知道吗,它们也有受到伤害、不快乐的时候。”

(二)主题导航:辨别生活中的不快乐(3分钟)

“同学们,了解了刚才的图片(或声像)资料,我们都感觉到了小动物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学生列举出来。)可爱的小动物常常遇到烦恼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呢?虽然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快乐和幸福,但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我们一块儿来了解下小林和文文的烦恼吧。”

(三)探究与体验

1.活动1:《小林和文文的故事》(22分钟)

学生阅读主题资源《小林和文文的故事》的第一部分并思考相关问题。

“在阅读《小林和文文的故事》之后,第一,你是否认为小林和文文受到了欺负,为什么这样判断呢?第二,小林和文文受到的是哪种类型的欺负?第三,你认为哪一种欺负是最不好的?为什么?请学生分组讨论并举手告诉老师。”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教师提醒学生使用判断欺负的三个标准,注意以下关键词或句:“持续”“故意”“一个人更强大或更有权力”。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方面:

小林:“身体伤害”“拿走钱财”“损害他的东西”。

文文:“推倒”“取笑”“排斥她”“说难听的话”“假话”,等等。

2.活动2:生活中的欺负现象(25分钟)

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学生继续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同学们,请你们把在班级或年级(二年级)生活中所看到的欺负现象记录下来,整理成不同的类型并排列。请在大白纸上这样来描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欺负现象依次排列是……’‘我认为最不好的欺负现象依次排列是……’同时请大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排列?”

教师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欺负现象。教师在提供欺负的事例时,不要针对具体的人名,也不要提出表征过于明确的具体事件。不要让学生——即使是可能做过一些错事的学生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样做本身也是社会情感的一部分。

3.活动3:情景体验:谁参与了欺负?(33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组,每一个组围成一个小圈,其中:A组为小林和文文;B组为小明、成成以及他们的朋友;C组为旁观者。每一个组都围着小圈走动,在走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想想自己此时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心情、想法,并用表情、动作表达出来。每一组的学生可以相互观察本组成员的表情、动作并不断改变,进行多种方式的表达,但不能相互吵嚷、交谈。

2分钟以后,学生变换组别,再过2分钟又变换组别,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扮演每个角色。

“同学们,想想刚才在角色互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请回答老师的以下问题:

在体验中,谁是欺负者,谁是受欺负者?

你在每一组的感受、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欺负者是如何显示他们的强大力量的?

你能讲出多少关于受欺负者感受的词语?(例如,悲伤、愤怒、沮丧、无助、窘迫、惊恐)

欺负如何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它对小林和文文的生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比如,小林生气、打架;文文认为自己笨,不回答问题,也不和其他人在操场上玩。)”

本主题因为教学内容较多,共有三个探究与体验活动,总课时需要2节课以上。教师应在整体上把握好教学时间、设计好教学进程;同时,可以根据本主题在二年级“向欺凌说‘不’”专题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定位,将重点放在活动3,培养学生对他人认知上的移情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受欺负者的感受(2分钟)

课后教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在遇到欺负时可能出现的表情(3个以上)。

“同学们,如果你们受到了欺负,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把这些心情用简笔画画出来吧!你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这个任务。画的时候记住提醒自己,生活中不要把这些令人难过的表情加给自己的小伙伴。”

·主题资源

《小林和文文的故事》

这是个关于两个受欺负的孩子的故事,我希望它不是悲伤的故事,我们来看看。

第一部分

小明和他的朋友讨厌小林。他们夺走他的包并将它扔在泥上,然后哈哈大笑;他们从小林的午餐盒中挑走好吃的菜;有时,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们拉小林的头发。时不时地,小林感到难过和生气,终于有一次他还手了。然后他就陷入了麻烦之中,小明和他的朋友笑得更厉害了。小林很不高兴。

成成和他的朋友讨厌文文,他们嘲笑她读课文像婴儿在读书。当她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们就偷笑,并私下说她很笨。他们告诉她没人喜欢她,文文开始觉得自己很笨,所以当老师提问时她不想回答。然后,她陷入了困境,开始相信没人喜欢她,所以她从不和任何人玩。文文很不高兴。

故事最伤心的部分是有很多孩子在欺负人,不仅是小明和成成,还有他们的朋友。这些孩子帮着对小林和文文做这些不好的事情并使他们感到难过。还有一些孩子,在旁边看到一切的发生,却没有做一些事情使情况变得更好。这些孩子使欺负得以继续下去。

第二部分

我们不希望把它变成伤心的故事,让我们把它变为一个开心的故事吧!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如何阻止欺负,让小林和文文高兴起来。

有一天,两个孩子决定告诉老师发生的事情,这对他们来说并不简单,因为他们害怕那些欺负者会不喜欢他们这样做。他们认为这些孩子还是会继续欺负他们。老师仔细听了孩子的话,然后与小林和文文交谈了很久,他们告诉了老师发生的事情和他们的感受。之后,老师与小明、成成以及他们的朋友也交谈了很久,老师告诉他们,小林和文文是多么地不高兴。

“我们只是开玩笑,”小明和成成说道,“这并不是真的。”

“现在你们知道这对他俩来说并不是好玩的玩笑了,”老师说,“现在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使情况变得更好。”

最后,老师与全部孩子交流道:“我想让你们所有人保证在学校里没有人不开心。”“如果你们看到有人受欺负,我想让你们来告诉我。”

第三部分

后来,小明和成成以及他们的朋友想做一些使小林和文文感到开心的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感到难过。刚开始他们觉得很难,因为欺负使得他们变得很好强、有力量、有威信。但是渐渐地,他们意识到没有人想让他们这样做了,另外一些孩子让小林和文文加入他们的游戏。小明和成成做出了保证,他们不再让小林和文文觉得孤单。渐渐地,小林和文文也开心了。

现在我们明白了,最终这不是一个伤心的故事,而是有一个开心的结果。如果你的学校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希望你也能这样处理问题,有一个开心的结果。

(改编自英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课程教材,原故事出处“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UK,Excellence and Enjoyment: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Say No to Bullying Year 1 and 2,2005,DfES 1340-2005 G,page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