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自去年九月五日成立以来,历时已一年多了。“两会”的成立,又一次为陶行知先生正名平反。胡乔木同志在成立大会上说的“近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先生是完全当之无愧的。”这是对陶行知先生及其一生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和人民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的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对于改正“左”的看法,重新认识陶行知先生,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指导全国陶行知研究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两会”的成立,促进了陶行知研究工作由个别少数地区、学校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研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有组织、有计划、深入持久的研究,初步展现出这项工作对于有效地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强大生命力,全国陶行知研究工作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好势头,好形势。
一、转变和提高了对陶行知先生及陶行知研究工作的认识
对陶行知先生及其在政治的、教育的、文艺的等方面的观点、理论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是不足为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经过长期艰巨细致的斗争和工作,在几个主要问题的认识上开始有了深刻的变化,这些转变是:转变了对陶行知先生是“改良主义”的认识,肯定了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转变了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实用主义”的认识,肯定了他在革命教育事业中所作的伟大贡献,由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进步的科学的教育理论;转变了对陶行知研究工作“已经过时”的认识,肯定了陶行知研究工作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这些认识上的深刻变化是进一步开展陶行知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全国陶研组织不断发展,陶研队伍不断壮大,陶研成果不断丰富
“两会”成立后,浙江、吉林两省又正式成立了陶研会。连同以前成立的,全国已有省、市级陶研会十八个。不少省、市陶研会经过改选,健全了组织,加强了领导,根据“五湖四海”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扩大了队伍,充实了力量。省(市)辖的市、区、县和学校纷纷建立陶研组织的越来越多,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地也有了热心陶研工作的“种子”和开拓者。陶研组织的建立反映了陶行知研究工作已出现了有普及全国的趋势。这是陶研工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真实反映。
全国各地陶研工作的历史、基础和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取得的初步成果也是各具特色的。安徽省陶研会经过了七年努力和探索,组成了由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直接关心和领导,并由省陶研会、教育学会、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组织的整体统一活动,出现了由个别少数学校的试验,发展到地区性(徽州地区)实验和全省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习陶行知的新局面。由他们编辑出版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画册、《陶行知教育思想十二讲》、《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开馆典礼暨学术年会专辑》、《人民教师的典范——陶行知》图片集、《行知研究》等书刊,扩大了宣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肥西、天长、徽州等中等师范学校的实验,已在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见习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正在影响和促进全省中等师范的改革。北京市陶研会在筹建“两会”成立和支持、配合“两会”召开常务理事(委员)会、“两会”理事(委员)会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拟定重大决策方面承担了重大责任,取得了各地陶研会的信赖和赞赏。江苏省较早地成立了陶研会,恢复了陶行知纪念馆,出版了《陶行知文集》,以晓庄师范为基地,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开办自然教学研究班和“大改”班等,连同江浦五里小学、南京育才职业大学的试点,南京市开展“以陶为师、为人师表”等方面,给各地陶研会新的开拓性启示,现在全省陶研工作已逐步扩大到师范院校和各级各类学校,行知路上后来人不断壮大。四川省陶研会在各方支持下组织力量,筹集资金拍摄了电视片《最后一百天》、《烛光曲》,在扩大宣传、教育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陶行知先生生前活动不多的广东省,省陶研会也着力于通过报刊、电视、讲学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并且较早地把陶研工作引进高等师范学院。这对于改革师范教育,培养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给全国陶研工作做出了榜样。由此,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学院等也先后建立陶研组织,开展陶研工作。上海市陶研会在创办各种类型学校,摸索和积累了初步经验,在收集、整理陶研资料,支持各地开展陶研工作作出了无私的支援,给各地陶研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中师大的陶研会和湖南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的《陶行知全集》,为全国陶研工作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资料,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和北京举办的“全国书展”中得到了广大国内外读者、出版界的重视和好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也组织人力编辑出版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基金会成立大会纪念文集》等书,“两会”编的《会讯》,起到了交流陶研信息,推动陶研工作的作用。江苏、安徽的陶行知纪念馆,以及淮安新安小学的陈列馆,都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参观者,最近建成的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都将成为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福建省陶研会出版的《陶研通讯》季刊,强调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门先进的教育科学,并创办行知学校进行试验。在厦门特区也成立了陶研会,开拓国际交流的渠道。浙江省陶研会在积极配合教育行政,努力办好湘湖师范和美术电视函授教育,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吉林、陕西、太原钢铁公司教育处等的陶研会也在宣传、研究、实验等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努力。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的,全国陶行知研究工作的发展,始终得到直接受过陶行知先生教育的老同志、陶行知先生的亲属和日本友人斋藤秋男等的热切关心和帮助。这种关心和帮助是真诚无私的,是出于高度事业责任感的,因此是极为宝贵的。还有,热心支持“两会”工作,筹集和资助基金的许多同志、社会知名人士、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和单位,截至1986年10月已募集基金人民币三十余万元,美金一千元,港币十万元。在此,让我代表“两会”向他(她)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谢意。
近年来,各地同志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和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整理了大量文史资料,举办了学术论文报告会和讨论会。这些论文和资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看,质量比过去有了普遍的提高。
三、全国各地陶行知研究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很多同志从不了解陶行知先生到自觉学习、研究、宣传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学说,实践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拥护,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密切结合,构成有领导,讲团结、能协作的工作班子,正是顺利开展陶研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和一项根本保证。各地陶研会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努力做到这一条。
总结全国陶行知研究工作的现状,应该说方向是对的,势头是好的,是有生命力的,是大有希望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困难和阻力还是很多的。这些困难和阻力,有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1951年批了《武训传》电影,株连了陶行知先生,有的是认识上的原因,更多的是一代年轻的教师、干部和领导同志,他们不了解陶行知,更难要求他们去研究、宣传、实践陶行知的思想和理论,这就要做艰巨细致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开展陶行知研究工作提供了充分有利的条件。在这之后,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些重大决策,对于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重大决定和决策,为“两会”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陶行知研究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人才,要为实施义务教育法做出贡献,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 原载《教工月刊》,198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