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罗马人来说,输出公民权利是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力;吸纳别人的优秀成果同样是开放,同样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实力,创造更高的文明。

众所周知,古代罗马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渊源。它之所以成为重要渊源,是因为古代罗马文明是一种综合性文明,多源但又有特质。它是在吸取埃特鲁里亚和希腊等地中海先进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共和国早期,罗马文明较多地接受了埃特鲁里亚文明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以后,随着罗马对意大利南部地区、西西里和希腊巴尔干地区的征服,罗马人开始从希腊人那里吸取营养,希腊文明尤其是诗歌和演说等立即成了罗马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罗马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拉丁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反而征服了粗鲁无文的征服者,把艺术带到了粗野的拉丁姆。”[1]

罗马人向外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三:首先是从实践中随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对此,恺撒说得非常清楚。他说:“我们的祖先绝不缺少智慧和勇气,他们的自尊心无法阻挡其吸纳外国的做法,只要那些做法是可行的。从萨谟奈人那里,他们学会了大多数进攻和防御的武器,从埃特鲁里亚人那里,他们吸纳了埃特鲁里亚人长官使用的大部分标帜。总之,只要他们在同盟者甚至敌人那里发现有适合于他们的东西,他们就非常主动地将其行之国内。而对于成功的事物,他们是宁愿仿效而不会嫉妒的。”[2]罗马人从埃特鲁里亚人那里学到了青铜盾和剑术的使用,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了优质盾、矛的制作;他们又从皮鲁斯那里学到了安扎营地的技术,从汉尼拔那里学到了两翼包抄的战术;他们还从意大利南部希腊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造舰技术,从迦太基人那里学到了组织海战的本领。正是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罗马人才创造了当时地中海世界最优秀的军事组织模式——罗马军团。

其次是主动走出去向文化先进的民族学习。到希腊去留学、向希腊人取经是崛起后的罗马年轻人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恺撒还是西塞罗、无论是布鲁图斯还是卡西乌斯、无论是屋大维还是阿格里帕都是求学希腊的楷模。博学的瓦罗、革利乌斯等也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受益者。他们在雅典接受教育,然而用拉丁文字书写罗马的辉煌。伟大的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曾这样夸耀罗马,认为:“没有哪个民族比他们更愿意采用新的方式、取他人之长了。”[3]这应该是一语道出了罗马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根本。

最后是有选择地把地中海文化引进来,将其融入罗马文明之中。罗马人非常欢迎行医者、教师以及天文学家到罗马工作,为罗马服务。对于异族的宗教,罗马人更是敬重有加。在战争结束以后,他们一般都把一切有益的神灵请入罗马,将他们供奉于万神殿里。对此,公元2世纪下半叶的罗马作家米努契乌斯·菲里克斯在其所著《屋大维对话录》中分析得十分透彻。他说:“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神灵崇拜仪式——如埃留西尼人拜西瑞斯神;弗里吉亚人拜大母神;埃庇道利人拜埃斯库拉庇乌斯神;卡尔狄亚人拜巴尔神;叙利亚人拜阿斯塔特神;陶利安人拜戴安娜神;高卢人拜墨丘利神——罗马人除了拜自己的神之外,还拜所有的神……刚征服一个城堡,就对这一地区的神灵叩拜起来,无论什么神都拜,甚至设立神龛拜不知名字的神,还拜亡灵。只要是罗马人统治地区的神,他们都接受、都拜。”[4]把异族神灵立庙崇拜,实际上就是把异族的文化请进罗马,使其成为服务罗马、巩固统治的重要武器与工具。

综观罗马一千余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完全能够得出:罗马是一个勤劳、务实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善学习、爱思考的民族。他们不但用自己的劳动和心智创造文明,而且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广泛地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给它带来的众多养分。在弱小时,不消极;在强势下,不保守。在开放、比较中定位自己;在开放、学习中,充实自我;在开放、融合中,创造更具自身特色的文明。罗马人的这种开放精神,不但迅速地改变了罗马早先文明的落后地位,而且后来居上,很快超越了其他近临的地域文明,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中海强势文明。罗马文明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适时开放、兼容并蓄。开放是手段,融合是关键。开放和融合的结果便是活力、效率与创造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罗马持续一千年发展的不竭动力。

[1] 贺拉斯:《书简》,2,1,156。

[2] 萨鲁斯特:《喀提林阴谋》,51。

[3] 波利比乌斯:《历史》,6,26。

[4] N.Lewis and M.Reinhold(eds),Roman Civilization:Selected Readings,Vol.2,New York,Harper and Row,Publishers,Inc.1990,p.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