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叶 从济南出发,到法兰克福去(2012)(1 / 1)

这些年来,林大叶这位年轻指挥家在各项比赛中似无机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上一次被选入决赛是2006年在深圳举行的指挥比赛。到了决赛,排名第四的他却遇上机会:深圳交响乐团十分赏识他,认为他表现最佳,经团员一致推举,林大叶成为乐团的新任驻团指挥。“我在比赛中失败”,他说道,嘴边不禁流露笑容,“但是,我在工作上却获得成功”。

2012年9月底,山东出生、柏林受训、现年32岁的林大叶一举夺得第六届索尔蒂国际指挥大赛的一等奖。德国黑森电台乐团的团长(黑森电台乐团的前身是法兰克福电台交响乐团)告诉林大叶,整个乐团都支持他。

若问为何林大叶在国际乐坛上鲜为人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国内实在太忙了。他是现任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也曾被邀参与多个受高度重视的演出,其中包括为周龙夺得普列策音乐大奖的歌剧《白蛇传》的中国首演,这也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联合委约作品。

“我很幸运,索尔蒂比赛期间,我没有其他演出或档期的冲突”,林大叶击败了其余两位决赛者:30岁的澳大利亚指挥丹尼尔·史密斯(Daniel Smith)与31岁的美国指挥布兰顿·基斯·布朗(Brandon Keith Brown)。他说,“评审团说最重要的是参赛者如何善用时间。根本上,其他选手经验不足”。

林大叶出生于济南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作曲家,母亲是位声乐家,两人都是军区歌舞团的团员。他4岁开始学钢琴,到了8岁那年看到卡拉扬指挥贝多芬交响乐的录像。“我指着电视荧幕说,‘我要做他’”,林大叶回忆道,“他跟音乐配合的动作实在太有意思了,与乐句齐头并进”。

可是,在当时找到一位好的钢琴老师已经十分困难,更何况是教授指挥的专家。林大叶15岁那年,每个周末都自己坐10个小时火车远赴中央音乐学院上课。周末过后,他再回到济南上学。

“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林大叶说,“有时候在音乐学院里,你没有机会接触更多元的文化。尽管一个孩子可以弹奏完美的贝多芬乐曲,但缺乏基本历史或者哲学概念则不行。要当一个指挥,你必须懂得一切”。

三年后,林大叶完成了音乐理论、和声与指挥技巧的学习,成功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他也同时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指挥系。在上海考试那天,林大叶遇上了刚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回国的张国勇,当时张国勇还没有接任上海歌剧院院长一职。

“张大师坚持不懈”,林大叶的话一针见血,“他让我意识到,我的榜样不只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活跃于演出的职业指挥。我佩服他,五体投地”。于是,他选择了上海。在还没有到上海之前,林大叶学习了指挥的技巧与应做的动作,但从来没有机会站在乐团面前进行任何实践。2003年,林大叶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在学校他累积了丰富的临场经验,其中包括一些商演以及由上海歌剧院委约、温德青创作的歌剧《赌命》的前期排练工作。对林大叶来说,面对学生乐团的经验才最为宝贵。“学生乐团从不计较,什么都可以接受”,他说,“就算你犯了错误,他们也不会介意。要是职业乐团的话,一次错误足以令他们失去对你的信心,你或得离开了。但是面对学生就没问题,因为大家是一起成长的”。

林大叶在从前的杭州交响乐团(今天的浙江交响乐团)任职一年,当年演出的常规曲目大多是施特劳斯与苏佩(Suppé)等相对轻松的古典音乐曲目,也有中国作品。过了一年,他终于达成自己童年的梦想,入读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师从克里斯蒂安·爱华德(Christian Ehwald)教授。

爱华德教授为林大叶安排了一个长达3年的德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DAAD奖学金是专门颁给德国以外的优秀学子),在柏林居住的中国留学生欢迎林大叶到来之余,更帮助他适应了欧洲生活,比如说,找银行、熟悉公共交通等。因此,林大叶很快融入了欧洲生活,并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那是个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他说,“在中国,我们学习完美的技术,但没有机会多学曲目。在欧洲,歌剧不仅是必修课,更是学指挥的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巴洛克时期盛行的通奏低音的理论并不复杂,但我在中国没有学过。我在柏林的第一年差不多变成一个钢琴学生。每一天我都在琴房里埋头苦干”。

在柏林念书的时候,林大叶参加了两项比赛。2006年年初,他参加索尔蒂指挥比赛,但在第一轮筛选后就被淘汰了。他在深圳的比赛虽然落败,却为他开启了职业生涯。

在深圳工作3年后,林大叶遇上中国指挥家与乐坛领军人余隆——林大叶被聘请担任新成立的杭州爱乐乐团的驻团指挥,也首次指挥了广州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广交”,余隆是广交的音乐总监)。当余隆发觉自己2009年演出季的日程安排出现冲突,他推荐林大叶为广交的闭幕音乐会担任指挥,曲目是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经历这一次演出后,林大叶被乐团邀请为常任指挥,也有机会在广交欧洲巡演中,与余隆分担指挥的重任。

接下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客席指挥项目是《白蛇传》。这次歌剧演出正好融合了林大叶在上海与柏林的学习经验。“我欣然接纳这份差事。首先,因为这是我首次指挥歌剧;其次,因为我是中国人”,林大叶说,“这部歌剧具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元素。我们演员阵容强大,包括出色的歌唱家黄英与龚冬健。中国爱乐乐团也十分胜任。乐团首席正好是周龙的小舅子,所以我觉得大家享有天时地利的条件”。

2012年,林大叶再次参加索尔蒂指挥比赛并夺冠。因为夺得索尔蒂大奖,林大叶在国外声名大噪。索尔蒂大奖有1万5千元的奖金以及在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指挥演出的机会。曾经有不少经纪人想跟林大叶签约,但他仍然选择与一直以来帮助他的、现居北京的瑞·阿姆斯特朗(Wray Armstrong,前IMG公司经纪人)合作。为了准备他的国际事业,阿姆斯特朗让林大叶不断改进自己,而余隆(林大叶描述他为“我的大老板与教父”)则帮助林大叶在国内的发展。

“夺得大奖后的首要任务,是把英语说得好一点”,林大叶说,“但是,英语说得不好也可能是个优势。我只需要说可派用场的词语就够了。我发现美国指挥们喜欢长篇大论,一大堆字从口中喷出来——用词动听极了——可是乐团团员全都坐在那里,什么都没有做。我只会说,‘这里不好。要把平衡弄好一点’,他们回答‘OK’,然后大家就一起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