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怎样写人物消息(1 / 1)

一、人物消息的特点

人物消息有时也叫人物新闻,它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人物消息与人物专稿之间有相同点,都是以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但又各有特性。人物消息也具备普通消息的各种特征,同时它又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消息比起来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篇幅短小,叙事单一,一般五六百字一篇。人物消息以精练的语言截取新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展开报道。它主要报道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发明了什么,要求反映人的精神境界,但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成果来展示,而且只要求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时效性强。新闻人物的言行、活动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人物消息强调的就是及时把人物的动向、变化报道出来。这一点是它与人物专稿的显著不同之处,它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或刚刚完成的,否则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第三,根据人物的需要安排材料。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 “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写人。而人物消息最常见的情况是“因人写事”,通常是写公众人物:这些人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发表了新作还是演了什么新角色,度假去了还是住医院了……而“人因事显”一般都比较特殊。消息中的人物往往原先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做了某事或因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而成为新闻人物。如2003年9月,90岁的美国老人盖伊·格林斯基从2965米高空跳伞庆生,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跳伞者。他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法新社为此发了人物消息。

第四,有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人物消息一般都要选择适当的情节与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故事性较强,读来较有趣味。

【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据日本媒体报道,小泉首相酷爱音乐,相当喜欢瓦格纳的作品,而在流行音乐中则钟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日前在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面后对这位日本领导人的歌喉赞不绝口。“他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歌手,我们一起唱了埃尔维斯(猫王)的歌曲。”汤姆·克鲁斯在首相官邸和小泉会面后对记者说。

汤姆·克鲁斯此次前往日本是为了推广新片《最后的武士》。他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在19世纪被日本政府雇佣的美国军官,帮助训练日本士兵使用现代武器。汤姆·克鲁斯称,他已经邀请小泉参加影片的首映式。

二、人物消息的作用

由于人物新闻篇幅短小,一事一议,反映了人物活动的多角度、多侧面,因此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供了新闻人物,特别是对世界有举足轻重人物的活动信息。这种信息往往透出某种倾向,某种含义和信号,常常是意味深长的。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22日报道】如今德国已进入夏休季节,政治家们纷纷离开柏林,前往各自心仪的度假胜地。联邦政府进入了非正常工作状态,总理府也只留下值班人员待命,施罗德总理本人已返回他在汉诺威的家中,开始了他的“阳台”休假。

德国人管在自家休假戏称为“阳台尼亚”,它也是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到南欧度假的“家里蹲”者聊以**的表达方式,不过,堂堂一位大国的总理不至于连出国度假都享受不起。无论是在当下萨克森州长时,还是就任联邦总理5年来,施罗德每年夏天都要带着妻子多丽斯和女儿克拉拉出国度假,有时去意大利,有时去西班牙,但是去意大利的次数较多。

谁也没有想到,今年的形势突变。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刚当上欧盟轮值主席就口出狂言,将一位德国议员侮辱为“集中营的看守”。这场风波没过多久,意大利经济部负责旅游事务的国务秘书斯特凡尼又因为不过脑子而惹恼了所有的德国人。这位高官在为意大利一家报纸撰文中,将德国人说成“单调、呆板的金发超级民族主义者”,每到夏天,陶醉在膨胀得快要爆炸的自信中的他们,涌向意大利海滩。

尽管斯特凡尼已经为他的轻率而丢官,但是,施罗德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再说,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施罗德刚刚踏进家门,《南德意志报》记者就赶到。施罗德向记者透露了今年不去意大利度假的另一个原因:“在家的感觉最好。”他说,他今年要在家里“好好补觉”,找一些合适的书籍阅读。睡足了觉后,他还要打网球。对记者提出的“早餐是否由夫人送进卧室”问题,施罗德一句话给顶了回去:“这是我们的私事。”

施罗德不愿像日本人那样忘我地工作,他希望在度假期间能使身体得到充分恢复。施罗德今年59岁,已经第二次出任联邦总理,但是他还一点儿也没考虑退休的事情,“即使年纪大了,没有工作会感到不舒服”。他准备卸任后当一名作家。

总理回家乡度假,不仅给汉诺威这座享誉世界的博览会都市增添了光彩,而且还带来了许多商机。一位颇有眼光的商人就准备了大量印有“总理的城市”的运动衫和汗衫,向游客推销。

施罗德以阳台度假取代享受意大利沙滩,隐含着对意大利官员口无遮拦的不满和由此引发的德意关系的微妙变化。

第二,人物消息记录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生活的潮起潮落。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昨日的一国之尊,今天成了布衣。

【美联社莫斯科1991年12月25日电】戈尔巴乔夫在今天宣布他的辞呈前3分钟,一边捆他的文件,一边低声说:“如果你必须走,你就得走。现在是时候了。”

1996年6月16日,在俄罗斯总统大选上,原苏联总统、总统候选人戈尔巴乔夫在一个投票台投票(新华社稿)

此时电视台摄影记者还没到克里姆林宫的接待厅。戈尔巴乔夫眼睛盯着桌子,并没有看他的助手,显然,他在自言自语。

8月事变时他的态度是对抗的,拒绝政变者要他辞职的要求。但从今天戈尔巴乔夫的行为举止看来,他很坦然地把权力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及新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他的讲话简单而不失尊严,但绝没有气愤和报复情绪。

当他坐在电视摄影机前却逐渐紧张起来,因为这不仅是向苏联,而且是向全世界作实况播放。

当戈尔巴乔夫在摄像机前落座后,摄像机尚未开始运转,他摸摸西装上衣口袋,发现他忘了把笔插在里面。

于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公司总经理汤姆·约翰逊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一支圆珠笔递给戈尔巴乔夫,在放弃他的总司令之职并把核武器控制权转交给叶利钦的政令上戈尔巴乔夫就用这支笔签了字。

第三,人物消息记录了方方面面的奇闻趣事,有较强的可读性。

【埃菲社罗马7月19日电】意大利一位91岁的老人为取得小学毕业证书,决定参加考试。今天他已经同西西里岛一所小学的学生一起参加了相应的考试。

这位老人名叫安东尼奥·索拉,居住在当地已多年。他今天参加的考试科目有意大利语和算术,其中包括欧元计算问题。据他的老师说,他的算术很好。

这位老人准时来到考场,接受生平中第一次笔试。当他来到考场时,在场的电视台和报界记者都感到惊讶,大家纷纷把镜头对准这位不同寻常的考生。

陪同他前往考试地点的有他的儿子和3个孙子。

穆索梅利市市长杰罗·瓦伦扎宣布,将在老人居住的地方举行一次庆祝活动,祝贺他将取得他所希望的小学文凭。对于他能够取得这张文凭,所有人都不表示怀疑。

安东尼奥的经历已经被德国一家电视台制作成特别节目播放。

三、写作人物消息的方法

长期的新闻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如何写好人物消息的方法。

第一,选准新闻人物。国际新闻报道中人物消息的对象大多为世界政要或享誉世界的大牌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会成为或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或会成为某种时尚潮流。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剃了光头,时尚小伙们就不蓄发;他把头发扎了起来,街头小辫则多了许多。此外新闻人物要“新”,也就是说,要有较强的新闻性,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就是被媒体特别关注的新闻人物。

第二,不要贪大求全。由于篇幅的原因,人物消息最好在一篇报道中写人物的一件事,一个侧面,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其余简单地作背景交代。下面这则人物消息只介绍了秘鲁总统减薪的事,有关他的其他情况则一字未提。这样做可以使文章比较紧凑,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人物写生动。

【埃菲社利马7月9日电】据今天公布的官方公报说,秘鲁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的薪水已经削减了55%。

公报说,托莱多的月薪经过两次削减,第一次是根据部长会议的决定削减30%。第二次是总统主动要求削减25%。他的税前月薪是18900索尔(合5400美元),扣税后月薪为12813索尔(合3660美元)。

公报指出,第二次削减25%是捐助性的,托莱多把这笔钱捐给了秘鲁擦鞋匠联合会成员子女的教育基金。

社会各界批评总统的高薪待遇,他们说原来的高薪超过了发达国家领导人的薪水,一个穷国的总统薪水不能定得这么高,因为这个国家有54%的居民生活贫困,大多数人每月的工资都在200美元以下。

第三,既概括,又具体。尽管人物消息篇幅有限,又只要求一事一议,但在写作时也要力求既有概括性叙述又有具体描写。形象性的描写有助于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品性特征。这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不能平均分配笔墨。对关键性的材料、新颖的材料,应多加笔墨,而辅助性的材料则几笔带过。《日本经济新闻》描写朝鲜总理朴凤柱的人物消息是这方面较好的范例。

第四,通过事实表现人物。虽然人物消息主要是写人,但需要注意通过事来表现人物,即所谓“以事显人”,应该精选事实来表现人物,其立足点仍在人物身上,要避免详略不当,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