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民国时期的有关报刊文章、时人著作(包括今人重新编辑的有关当时人的史料汇编、文集等)
爱汉者等编,黄时鉴整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华书局1997年影印本。
八路军政治部编:《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上、下),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白崇禧:《实现总理的国族主义》,《边疆月刊》1941年第3期。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边区回民代表大会、回民文化促进会、回救边区分会同时开幕》,《新中华报》1940年10月20日。
步陶:《杂评二》,《申报》1914年3月9日。
曹亚伯:《武昌起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岑家梧:《论民族与宗族》,《边政公论》1944年第3卷第4期。
长风:《汉奸新论》,《创进》1937年第1卷第2期。
常乃惪(燕生):《中华民族小史》,爱文书局1928年5月初版。
常燕生:《国族的血》,《国论》1937年第2卷第10期。
陈伯达:《评〈中国之命运〉》,《解放日报》1943年7月21日。
陈辞修:《认识时代:一个民族复兴的大时代》,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秘书处,出版时间不详,疑为1937年前后,国家图书馆有藏。
陈登原:《陈氏高中本国史》上册,世界书局1933年版。
陈健夫:《西藏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年2月初版。
陈敬第:《满汉问题之解决》,《中国新报》1907年第1卷第5号。
陈立夫:《民族复兴与复古不同》,《河南政治月刊》1934年第4卷第8期。
陈启天:《新国家主义与中国前途》,《少年中国》1924年第4卷第9期。
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陈训慈:《民族名人传记与历史教学》,《教与学》1935年第1卷第4期。
陈伊璇:《民族英雄应具的特性》,《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陈仪讲,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编选:《民国三十四年民族复兴节广播词》,台湾书店1946年版。
陈雨耕:《认清中国的现代来找民族英雄》,《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5期。
陈玉甲编:《绥蒙辑要》,编辑印刷时间不详,据考时间为1937年(一说1936年)。
陈垣整理:《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影印本》,北平故宫博物院1932年套红影印版。
陈志良编著:《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科学印刷厂1942年版。
陈志良:《广西特种部族的新年》,《公余生活》1940年第3卷第8—9期。
《陈专员祭海演说词纪略》,《蒙藏旬报》1932年10月10日第6卷第1期。
陈子怡:《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一耶?二耶?》,《西北史地季刊》1938年第1卷第1期。
楚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现代青年》1936年第3期。
《辞海》子集,中华书局1938年版。
大车:《谁是汉奸》,《新中国》1938年第1卷第1期。
戴季陶:《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1928年版。
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上海民智书局1925年版。
《党的民族政策文献资料选编(1922.7—1949.10)》,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室1981年版。
邓长耀:《五族联欢歌》,《绥远月刊》1925年第1卷第3期。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原文》第15册,国民大会秘书处1946年版。
丁俊贤、喻作凤编:《伍廷芳集》上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杜威讲演,伏庐笔记:《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晨报》1920年1月21日。
《对于湘阴农村建设之商榷》,《湘涛》1936年第1期。
《俄蒙交涉档案》,《申报》1912年12月20日。
《二中全会通过之三要案》,《申报》1929年6月19日。
《发刊词》,《藏文白话报》1913年创刊号。
范晓珊:《中华民族万万岁》,《新音乐》1941年第3卷第5期“新人曲选”栏。
《防奸续议》,《申报》1894年9月4日。
费孝通:《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益世报·边疆周刊》第19期,1939年5月1日。
冯玉祥选集编委会:《冯玉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傅斯年:《内蒙自治问题——驳盟等于省旗等于县说》,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傅斯年:《中国做人的机会到了!》,《独立评论》第35号,1933年1月。
傅斯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独立评论》第181号,1935年12月。
傅运森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订:《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高等小学用),商务印书馆1911年版。
傅振伦编:《民族抗战英雄传》,青年出版社1935年初版,1945年再版。
高材世雄:《民族主义之教育——此篇据日本高材世雄所论而增益之》,《游学译编》第10期,1903年。
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版。
古城贞吉:《土耳其论》,《时务报》1896年11月15日。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顾潮编著:《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顾颉刚:《如何可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西北文化》1947年5月15日创刊号。
顾颉刚:《我为什么要写“中华民族是一个”?》,《西北通讯》1947年第2期。
顾颉刚:《西北回民应有之觉悟及其责任》,《抗敌旬刊》1937年12月。
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续)》,《益世报·边疆周刊》第23期,1939年5月29日。
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益世报·边疆周刊》第20期,1939年5月8日。
顾颉刚:《“中国本部”一名亟应废弃》,《益世报·星期论评》1939年1月1日。
顾颉刚:《中华民族的团结》,《申报·星期论坛》1937年1月10日。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1939年2月13日;《西北通讯》1947年第1期。
光昇:《论中国之国民性》,《中华杂志》1914年4月16日创刊号。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合编:《孙中山全集》第7、9卷,中华书局1985、1986年版。
《广西特种部族的舞蹈与音乐》,《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
郭士立:《古今万国纲鉴录》卷16,新嘉坡坚夏书院藏板1838年版。
郭士立:《救世主耶稣基督行论之要略传》,新嘉坡坚夏书院藏板1834年版。
《国家学上之支那民族观》,《游学译编》第11期,1903年10月5日。
《国民必读课本》(甲编)下,学部图书局1910年版。
《国民大会代表对于〈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意见汇编》上册,国民大会秘书处印,未标明具体出版日期。
《国民党宣言》,《民立报》1912年8月18日。
海斯(C.J.H.Hayes)著,蒋廷黻译:《族国主义论丛》,新月书店1930年版。
瀚:《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圣公会报》1936年1月第29卷第1期。
何国雄:《谈中华民族》,《文化动员》1939年第1卷第7、8合期。
何立山编选:《民族呼声集》(最新歌选),山东歌曲研究会1937年4月初版,1937年5月再版。
《河北回民的奋斗精神》,《回民言论》第7期。
赫志翔译:《中英对照中华民国宪法》,商务印书馆1947年9月初版,1947年11月再版。
恒钧:《中国之前途》,《大同报》1907年第1号。
胡炳熊:《论中国种族》,《东方杂志》第2卷第8号,1905年。
胡汉民:《胡汉民先生归国后之言论》(四),先导社1936年版。
胡石青:《“九一八”之回顾与展望》,《再生》1932年第1卷第5期。
胡石青:《蒙藏民族是否炎黄子孙》,《经世》1937年第1卷第8期。
胡体乾:《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新动向》第2卷第10期,1939年6月30日。
胡伟国:《民族自觉与蒙古独立》,《醒狮周报》第41号,1925年7月18日。
胡一贯:《国族之神圣与动力》,《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第3期。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编:《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黄奋生:《抗战以来之边疆》,史学书局1944年版。
黄奋生:《“中国之命运”与新民族政策》,《新中华》复刊第2卷第2期,1944年2月。
黄欣周编,沈云龙校:《常燕生先生遗集》第2卷,常燕生先生七旬诞辰纪念委员会1967年初版。
黄籀青:《西藏民族是黄帝子孙之后裔说》,《人文月刊》1937年8卷2期。
季陶:《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新亚细亚》第2卷第1期,1931年4月。
翦伯赞:《论中华民族与民族主义——读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后》,《中苏文化》第6卷第1期,1940年。
剑云:《“民族复兴”与“民族解放”》,《北大旬刊》1936年第2—4合期。
《江大民众教育学校开学礼记》,《申报》1928年4月2日第11版“要闻”栏。
江湘:《延安各界举行成吉思汗夏季公祭》,《新中华报》1940年7月30日。
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蒋坚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版。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蒋维乔、庄俞等编,荣德译:《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卷4,内府抄本1909年版。
《蒋委员长对回教代表训词》,《回教论坛》第2卷第2期,1939年7月30日。
《蒋中正日记》(未刊本),1941年7月10日、7月17日。
蒋中正:《三民主义纲要》,《中央周报》1929年第63期。1930年,它又以《三民主义的纲要》为题,发表于《中央半月刊》第2卷第24期。
蒋中正:《中国之命运》,中央训练团1943年版。
《蒋主席告国民党代表保持宪草重要原则》,《大公报》1946年12月17日。
绛央尼马:《对于民族扫墓之意见》,《大公报》1935年4月8日。
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编:《初级中学历史》第1册,国定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印行1946年版。
《解散汉奸说》,《申报》1885年3月6日。
《今日市执委会招集市民代表大会》,《申报》1929年4月18日。
金毓黻:《中华民族与东北》,《东北集刊》1944年1月第6期。
《旧金山华侨空前之大群众运动》,《申报》1922年1月10日。
举安:《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心——西康》,《康藏前锋》1933年第3期。
《卷头语》,《东方杂志》第26卷第20号“民族运动号”,1929年。
《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新华日报》1938年7月12日。
康有为:《救亡论》,《不忍》1912年第7期。
《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第6、7期合刊,1940年7月。
雷宾南:《民族的概念分析》,《新社会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7期。
黎洁华、虞苇:《戴季陶传记资料》(二),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
李楚狂:《中华民国宪法释义》,正中书局1947年版。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民彝》1916年5月15日创刊号。
李大钊:《人种问题》,《新民国杂志》第1卷第6期,1924年6月20日。
李寰:《国族与宗族》,《边铎月刊》1946年第7—8期。
李寰:《论共同进化与中国化运动》,《边铎月刊》1948年第1期。
李璜:《国家主义正名》,《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集,中华书局1925年版。
李清悚、蒋恭晟编:《初中本国史》第4册,大东书局1937年版。
李宗仁:《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民团周刊社1938年南宁版。
立法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宣传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说明书》,中正书局1940年7月版。
立斋(张君劢):《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新民丛报》1906年第18号,总第90号。
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新民丛报》第65—66号,1905年3—4月。
梁启超述,贾伸笔记:《中华民族之研究》,《地学杂志》1922年第2—3期,1923年第1—2期、第3—4期。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新民丛报》第5号,1902年。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2年1月初版,1987年影印版。
林森:《中华民族的正气》,《路向》1938年第4期。
刘炳藜编:《民族革命文选》,上海前途书局1933年初版。
刘德岑:《对于编纂历史故事的商榷》(续),《建国与教育》1939年第4—5期。该文第一部分载该刊1939年第2期。
刘觉:《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1945年三版。
刘揆一:《汉满蒙回藏民党联络意见书》,《民立报》1911年3月11—12日。
刘揆一:《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6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原件藏日本外务省档案馆。
刘晴波编:《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刘苏选编:《五大民族共和联合会章程》《平民党宣言书暨暂行章程》,《北京档案史料》1992年第1、3期。
刘苏选编:《五族国民合进会史料》,《北京档案史料》1992年第2期。
《刘廷琛维持礼教之片奏》,《申报》1911年4月4日。
鲁格夫尔:《来函两封》,《益世报·边疆周刊》第21期,1939年5月15日。
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年版。
《论治上海事宜》,《申报》1972年8月24日。
罗刚:《读〈中国之命运〉》,《中央日报》1943年4月27日。
罗家伦:《新民族观》,商务印书馆1946年2月初版。
罗家伦:《中华民族生存之路》,《大公报》1933年2月29日。
罗梦册:《中国论》,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骆叔和:《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问题》,《新创造》1932年第1卷第6期。
马国贤著,李天纲译:《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马鸿逵:《西北之两大问题》,郭维屏主编:《西北问题研究会会刊》,正中书局1934年版。
马鸿逵:《要用信教精神挽救中国民族的沦亡》,《回教大众》1938年创刊号。
马君武:《华族祖国歌》,《复报》第9期。
马天铎:《三民主义与回教青年》,《回教论坛》1939年第2卷第9期。
《满洲人权之保护者》,《申报》1912年6月14日。
毛起鵕、刘鸿焕合编:《我们的国族》,独立出版社1942年印行。
毛起鵕:《民族、种族、国族》,《军事与政治》1942年第2卷第5期。
毛泽东:《论新阶段》,《解放》第57期,1938年。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解放》第98—99合期,1940年2月25日。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蒙藏回族慰劳抗战将士团告全国同胞书》,《蒙藏月报》1938年第2期。
《蒙藏会议提案标准》,《申报》1930年1月20日第6版“要闻”栏。
蒙藏委员会编印:《蒙藏委员会法规汇编》,蒙藏委员会1930年版。
《蒙藏旬报》1932年第6卷第1期。
《蒙民的愿望》,《大公报》1946年11月24日。
《蒙旗同胞的责任》,《中央日报》1939年2月17日。
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民族问题研究会1941年4月15日初版。
《民族英雄》,《蒙藏旬刊》第7卷第1期,1932年11月10日。
《命令》,《申报》1915年1月3日。
《慕韩文集》,《民国文集丛刊》第1编第123册,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2008年版。
慕维廉:《地理全志》卷八,上海墨海书馆1853—1854年铅印本。
穆都哩:《蒙回藏与国会问题》,《大同报》1907年第5号。
《南京中执委会宣传部电一》,《申报》1928年10月7日。
欧阳薇:《一九三六年的中华民族及中学生》,《一中校刊》1935年第3—4期。
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七),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裴芷:《伟大的中华民族》,《国风》1939年9月第3期。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齐思和:《民族与种族》,《禹贡》第7卷第1—3合期,1937年。
岂凡:《中华民族和民族英雄》,《革命空军》1936年第3卷第1期。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黔首:《国际法上之国家》,《二十世纪之支那》第1期,1905年6月。
《强学报·时务报》,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
乔一凡:《大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补订案》,重庆市沙坪霸印刷生产合作社1940年印。
乔一凡:《武汉退却后上蒋委员长书》,中国民生教育学会1938年印。
《清德宗实录》卷13,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
《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10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清高宗实录》卷784,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
《清高宗实录》卷1435,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
《清圣祖圣训》卷52,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清圣祖实录》卷270,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清世宗实录》卷130,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全美华侨一致为外交奋起》,《申报》1922年1月10日。
阙名:《仇一姓不仇一族论》,《民报》1908年第19号。
阙名:《中国民族论》,《湖北学生界》1903年第4期。
荣孟源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芮逸夫:《行宪与边疆地方自治》,《边疆通讯》1948年第5卷第2—3期。
芮逸夫:《行宪与边民》,《边政公论》1947年第6卷第3期。
芮逸夫:《再论中华国族的支派及其分布》,《民族学研究集刊》1946年第5期。
芮逸夫:《中华国族解》,《人文科学学报》第1卷第2期,1942年12月。
芮逸夫主编:《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10册《人类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
裳:《华奸》,《救国》1933年第4期。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1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3卷,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申悦庐:《行健室文存》,石门县立中学1943年印行,1948年重印本。
申悦庐:《中华民族特性论》,《宗圣学报》1917年12月第2卷第8期。原未曾署名,1943年该文又重刊于《东方杂志》第39卷第19号,署名“申悦庐”。
沈吕巡、冯明珠主编:《百年传承、走出活路:中华民国外交史料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版。
沈明达:《本国史中补充“民族英雄史实”教材的拟议》,《浙江教育月刊》1936年第1卷第5期;另见《绍中校刊》1936年第2期。
沈勇:《论汉奸》(上),《抗议》1939年第5期。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初编第82辑,文海出版社1972年影印版。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5辑,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沈宗执:《大中华民族建设轮》,《新认识月刊》第3卷第2期。
施瑛:《中国民族史讲话》,世界书局1934年11月版。
《十一月三日大总统告令》,《申报》1914年11月6日。
史维焕:《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时事类编》1939年第31期。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5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束荣松:《怎样编辑中华民族英雄传记?对于中华民族爱国魂及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之批评和意见》,《天风》1937年第1期。
宋延庠、蒋子奇、刘祖泽、聂家裕编:《初级中学历史》(教育部审定),国定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1946年印行。
《苏州大会宣言》,《少年中国》第4卷第8期。
孙伯謇:《中华民族的现代性》,刘炳藜编:《民族革命文选》,上海前途书局1933年初版。
孙科:《关于宪草制定之经过及内容之说明》,立法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宣传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说明书》,中正书局1940年7月版。
孙科:《孙科文集》第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
孙绳武:《第二期抗战与西北》,《回民言论》第1卷第6期。
孙绳武:《再论中华民族与回教》,《回民言论》第1卷第12期。
孙绳武:《中华民族与回教》,《回民言论》第1卷第7期,1939年4月。
孙颖荑:《二十世纪的民族英雄》,《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孙正容编:《高中新本国史》,世界书局1947年印行。
谭少惠:《民族英雄的界说》,《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汤志钧:《陶成章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唐炎:《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之题名录》,《衡湘学生》1933年第6期。
《通俗教育会二次开会训词》,《申报》1915年11月18日。
汪荣宝编纂、张元济校订:《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中学堂、师范学堂用),商务印书馆宣统元年(1909)六月初版,宣统三年(1911)四版。
汪少伦:《中华民族的意义》,《国是公论》第13期,1938年。
王光祈:《少年中国运动》,中华书局1924年版。
王健生编:《民族生存》,中国民生学社1937年版。
王启汾:《中华民族的研究——依据近代学者的成绩》,《光华期刊》1927年第1期。
王庆仁、索文清编:《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王桐龄:《中国民族史》,北平文化学社1928年版。
王韦均、孙斌编:《朱家骅先生言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
王晓峰:《民国时期新疆地方宪政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之平:《民族复兴之关键》,1935年作者自刊。
卫惠林:《如何确立三民主义的边疆民族政策》,《边政公论》1945年1月第4卷第1期。
乌泽声:《大同报序》,《大同报》1907年第1号。
乌泽声:《论开国会之利》,《大同报》1907年第4号。
乌泽声:《满汉问题》,《大同报》1907年第1号。
无妄:《中国存亡问题系于民族之离合》,《大公报》1911年11月19日。
《吾人对于民国七年之希望》,《民国日报》1918年元旦。
吴定良:《中华民族优秀问题的讨论》,《毕节周刊》1943年第10期。
吴赓恕:《中国民族复兴的政策与实施》,青年评论社1933年版。
吴贯因:《五族同化论》,《庸言》1913年第1卷第8—9号。
吴鉴:《零言碎语——短评三则》之二《“汉奸”应正名为“华奸”》,《志成月刊》1936年第6期。
吴雷川:《基督教对于中华民族复兴能有什么贡献》,《真理与生命》第9卷第2期,1935年。
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40年版。
吴其昌等:《中华民族复兴论》,黄埔出版社1940年版。
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期,1942年。
吴文藻:《论边疆教育》,《益世周报》第2卷第10期,1939年3月17日。
吴文藻:《民族与国家》,《留美学生季报》第11卷第3号,1927年1月20日。
吴无忌编:《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吴研因:《国歌谈》,《音乐界》1923年10月第10期。
《五族国民合进会会启(附简章)》,1912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线装小册。
伍子建:《军人精神改造论》,台山胥山学会1938年版。
武汉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希夷:《本馆新屋落成几纪言》,《申报》1911年7月15日。
熙斌:《种族同化论》,《中国同盟会杂志》第3期。
夏德渥:《中华六族同胞考说》,1917年湖北第一监狱石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1920年重版本。
夏新华、胡旭晟整理:《近代中国宪法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萧一山:《中华民族问题》,《中央周刊》1938年第1卷第26—27合期。
撷华书局编:《宣统己酉大政纪》第16册卷1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5辑,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谢康:《革命文学与中华民族复兴运动》,《新广西旬报》1927年第3期。
谢康:《民族学与中华民族的认识》,《建设研究》1940年第3卷第3期。
《新省民政厅呈报成立宪草研讨会情形并附呈提案》,1944年5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政2-2-620。
《信阳市民大会情形》,《申报》1925年6月18日。
熊十力:《中国历史讲话》,最初于1938年在重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石印行世,1940年由黄埔出版社、正中书局等重版,收入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第2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虚谷:《“九一八”对中华民族复兴上的意义》,《新新周刊》1938年第18期。
徐虚生(徐旭生自署名):《用历史的观点对鲁格尔夫先生说几句话》,《益世报·边疆周刊》第24期,1939年6月12日。
徐用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一名《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史的观察》)第一卷,天津大公报社1932年版。
徐有朋编:《袁大总统书牍汇编》,上海广益书局1914年版。
许可经:《救亡歌曲集》,重庆,个人刊,1937年11月初版。
阎锡山:《复兴民族须先复兴发展富强文明的原动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处1936年版。
杨成志:《西南边疆文化建设之三个建议》,《青年中国季刊》1939年第1期。
杨度:《金铁主义说》,《中国新报》1907年第1号。
杨松:《论民族》,《解放》第47期,1938年8月。
杨天石、王学庄编著:《南社史长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杨筱农:《伊犁革命回忆录》,《天山》1934年第1卷第1期。
杨幼炯:《我国民族运动之理论与实际》,《东方杂志》第26卷第20号“民族运动号”,1929年。
杨幼炯主编:《中国农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部1934年版。
杨周熙:《中华民族复兴的原动力》,《南大周刊》第31期,1926年。
姚江滨:《论中华民族》,《民族公论》1940年第3期。
姚薇元:《中华民族之整个性》,《边疆通讯》第3卷第1期,1945年1月。
《姚锡光等发起五族国民合进会启》,《申报》1912年6月11—12日。
叶绍钧、吴研因、王志瑞等编:《中国的民族》,中华文库,小学第1集(高级),1948年1月初版。
《一周间:日本侵华与抗战情报》,《青年向导》1936年第1卷第1期。
倚冈:《也来谈谈中华民族复兴》,《南大周刊》第105期,1931年。
佚名:《回回民族英雄、中华民族英雄马本斋同志》,《祖国呼声》1944年第2期。
佚名:《由表彰民族英雄说到张骞西征》,《军事杂志》1937年第104期。
易君左:《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镇江江南印书馆1933年印行。
荫昌:《中国雄立宇宙间》,《政府公报》第1095号,1915年5月26日。
隐青:《民族精神》,《东方杂志》第16卷第12号,1919年12月15日。
友琴:《汉奸释义》,《华北评论》1937年第1卷第2期。
于右任:《黄帝功德记》,南京仿古印书局1935年排印版。
余国光:《察哈尔的代表们》,《中央日报》1946年12月1日。
余家菊:《国家主义概论》,《新国家》第1卷第8期,1927年8月。
余家菊:《教会教育问题》,《少年中国》第4卷第7期,1923年阴历九月。
裕端:《大同义解》,《大同报》1907年第2号。
《杂志启示》,《再生》1932年第1卷第2期。
曾今可作词,周大融作曲:《中华民族的复兴》,《江西地方教育》1939年第159—160期合刊。
张大东:《中华民族发展史大纲》,军训部西南游击干训班1941年2月印版。张书1942年9月又曾在桂林由文化供应社印行,署名“张旭光著”,书名也略有差异,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纲》。
张汉光:《论边疆文化国族化》,《边疆通讯》1947年第4卷第4期。
张君劢:《国家社会主义》,发行人冯今白,1938年初版,1939年三版。
张君劢讲,成炳南记:《中华民族复兴之精神的基础》,《再生》1934年第2卷第6—7期。
张君劢讲,王世宪记:《民族复兴运动》,《再生》1932年第1卷第10期。
张君劢:《我们所要说的话》,《再生》1932年第1卷第1期。
张君劢:《张君劢集》,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
张君劢:《中华民族之立国能力》,《再生》1932年第1卷第4期。
张君劢:《中华新民族性之养成》,《再生》1934年第2卷第9期。
张梦九:《中华民族独立与国民大学》,《少年中国》第4卷第11期。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1978年第二次印刷。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武汉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张其昀:《黄帝子孙》,《妙中月刊》1941年第23期。
张其昀:《“少数民族”名词的纠正——并论中国边疆问题》,《申报》1946年3月24日“星期论坛”。
张其昀:《中国民族志》(新中学文库),商务印书馆1938年7月初版,1947年4月三版。
张其昀主编:《蒋总统集》,国防研究院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版。
张其昀撰述,邵元冲校阅:《中国民族志》,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张岂之主编:《五千年血脉——黄帝及黄帝陵史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清云笔记:《由西藏返京后的感想——黄专使慕松在蒙藏学校演词》,《边事研究》1935年3月第1卷第4期。
张慰慈:《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东方杂志》第25卷第15号,1928年8月10日。
张闻天:《边区回民代表大会、回民文化促进会、回救边区分会同时开幕》,《新中华报》1940年10月20日。
张闻天(洛甫):《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解放》第43—44期,1938年。
张秀山编:《最新中等音乐教科书》,琉璃厂宣元阁1913年版。
《章炳麟拟国歌》,《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1卷第3册,1913年4月。
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赵澍:《养成民众的民族观念和把爱国作为最高道德的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5年8月4日。
赵玉森:《(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
甄克思著,严复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震东:《回教民族英雄——左宝贵》,《绿旗》1939年第1卷第3期。
郑鹤声:《近三百年来中华民族融合之趋向》,《边政公论》1944年第3卷第2期。
郑鹤声:《应如何从历史教学上发扬中华民族之精神》,《教与学》第1卷第4期,1935年10月1日。
郅志选注:《猛回头——陈天华邹容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等编:《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解放》第98—99期,1940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