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忠义虎将流芳千古(1 / 1)

——蜀汉骁将关羽

毛泽东也非常赞赏关羽的骁勇,但他认为我们的彭老总(彭德怀)比关羽更厉害。

【关羽小传】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起兵讨伐黄巾军。后讨董卓,曾斩华雄。刘备败投袁绍,关羽无奈降曹,封汉寿亭侯,仍不忘结义兄弟,护送刘夫人与刘备团聚。赤壁之战,他率水军立下战功,后任襄阳太守,五虎上将,率军镇守荆州。

襄樊之役,他水淹曹军,斩庞德,降于禁,威名远播。不久,吴军乘虚智取江陵,关羽三面受敌,孤军难支,败走麦城,被吴军擒杀。

【毛泽东评点】

张飞在古城相会时,怀疑关云长,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关羽形式上是投降了曹操,封了寿亭侯,帮曹操杀了颜良、文丑,你又回来究竟是干什么来了?我们一定要有严肃性,原则性。当然过火是要不得的,所以去年抢救运动,十几天,我们马上就停下来。

——摘自1944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的报告。

《三国演义》算我读到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吧,可也受了一点骗,许褚好像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了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哪个都比许褚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摘自1947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纵队转移途中与周恩来、任弼时等的谈话,见权延赤的《巨人的魅力》(中)《卫士长谈毛泽东》。

关羽这个人虽然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擒庞德,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日:“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孙权派诸葛瑾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以结秦晋之好,共伐曹操时,关羽却勃然大怒,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诸葛亮)之面,应斩汝首!休再多言。”诸葛瑾抱头鼠窜而去。孙权便攻占了荆州,孙刘联盟瓦解。刘备见关羽被杀,荆州丢失,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苦谏都不听,实在因小失大。

——摘自1941年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同李卓然的谈话,见杨震之等的《巨人之迷》第241-242页,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鉴赏】

毛泽东很喜欢读陈寿的《三国志》,在阅读过程中,对该书中的政策和策略,他都非常关注。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后在如何对待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问题上,共产党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主张从政治上、军事上立即全面反击,毛泽东认为:蒋介石既有抗战的一面,又有反共的一面。在反共方面也有两面性,既有对中共实行高压政策和军事进攻的一面,又有不愿从根本上破裂国共合作的一面。毛泽东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毛泽东援引和分析了关羽兵败身亡的教训,指出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而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派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以争夺荆州为要的关羽驻守荆州,关羽孤傲自大,大意失荆州,孙刘联盟瓦解。毛泽东以这段历史故事给大家以启示,特别忠告那些主张从政治上,军事上全面反击国民党的同志,千万不能像关羽那样,以匹夫之勇而破坏了当前国共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很快全党便统一了对皖南事变的认识。毛泽东从政策和策略的视角来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用来说明现实问题,体现了他超人的智慧。

张飞怀疑投降曹操的关羽,毛泽东认为他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因此在1943年4月,中央决定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普遍的审查干部运动。由于某些具体负责人夸大敌情大搞“逼、供、信”,致使一大批来自国统区的干部和青年学生,也像对刘备赤胆忠心的关羽一样,受到怀疑,更有甚者,不少人冤死九泉之下。幸亏毛泽东后来发现,停止了过火的抢救运动,但还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也非常赞赏关羽的骁勇,但他认为我们的彭老总比关羽更厉害。毛泽东和彭德怀在革命战争年代密切合作,互相尊重,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彭德怀是我军的著名军事指挥家,指挥了无数次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胜利。毛泽东曾写诗称赞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关羽一生“随先主(刘备),不避艰险”,不论是刘备寄人篱下,还是立足荆、益,关羽总是跟随其左右。下邳降曹后,关羽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战场上,关羽更是一名骁将,他单刀斩颜良于众军之中,在襄樊,水淹七军,降于禁,擒庞德,威震华夏,被称为盖世虎将。他单刀赴会,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刮骨疗伤,更体现他惊人的毅力。关羽又以义称道,被俘曹营,受曹操深情厚意,他知恩必报,为曹操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纵观关羽身世,不愧为一代人杰。

但关羽孤傲自大,以功自矜,老将黄忠位与之同列,关羽竟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诸葛亮信中称赞他“超群绝伦”,他便喜不自胜。当孙权派诸葛谨为自己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时,关羽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之语加以拒绝。关羽轻视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又为陆逊几句赞美之词所麻痹,对部下严责以罚,最后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不亦憾乎?

关羽在我国古代被视为“忠”、“义”、“勇”的化身。他死后不久,当地人便在其死处玉泉山建庙奉祀。他的影响,随着岁月而不断增长。他的忠勇仁义,为后来统治者所称道。

宋哲宗赵煦封他为“显烈王”,宋徽宗赵估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元朝皇帝又加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神宗朱翊钧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顺治帝给他加的封号更长达26字。尊奉关羽的庙宇,从京师遍布全国,关羽成为皇帝、臣民和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显赫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