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1 / 1)

刘邦传 邱开杰 2079 字 6天前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历代王朝刚刚创建之时,总会上演几段兄弟相残的戏码,刘邦的天下是他和他的布衣兄弟们一起打下来的,这点就更明显了:原来大家出身相同,来自同一阶层,彼此知根知底,他们都了解彼此的实力,他们也没见刘邦哪里比他们优秀,而到如今,怎么刘邦成了一国之君,而自己却只是人臣呢?大家从心态上还无法适应和调整这样的事实。

朝堂上的文武官员首先就表现出不安分了,一次刘邦走在通往朝堂的路上,远远看见几个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刘邦很是奇怪,便问同行的张良:“依你看,这些人在议论什么?”

张良早就洞察这一切了,于是,故意吓唬刘邦道:“他们在商议谋反。”这句话着实吓了刘邦一大跳:“这天下不是刚刚才打下来吗,为何他们又要谋反?”

张良:“陛下现今已经一统天下,正是给有功之臣封赏之时,但陛下至今所封赏的都是亲近的老臣,他们与陛下的私交都不错,但陛下对于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大多都是杀戮殆尽。这些议论纷纷的将士们,主要是因为封赏可能轮不到他们,甚至还可能因为自身与陛下您发生过矛盾,反而丢了性命,如此还不如再造反一次。”

张良的一番话点醒了刘邦,他便开始向张良寻求解决之法,张良反问刘邦谁与他积怨最深,刘邦自然就想到了雍齿。于是张良告诉刘邦一定要留下雍齿,试想如果能够封赏雍齿,其他人必然会想到,连雍齿这样的都能够被皇帝饶恕,就让自己更加坚定了能够获得封赏的信念。

而对于刘邦和他的大汉朝来说,私人恩怨的放下,往往就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虽然这一举措解决了近在眼前的朝中文武百官,但是远在四方的诸侯王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了,这些诸侯们都是早年间与刘邦一起逐鹿中原的地方割据势力,或者是刘邦帐下最可依赖的军事大将,人人手里都握有兵权,甚至实力与刘邦不相上下,大家当初聚在一起也是为了打倒项羽,但从内心来说,是谁也不服谁的,如今天下已定,刘邦成了九五之尊,但这些拥兵一方的诸侯们谁愿意心甘情愿听你差遣呢?于是,等刘邦的皇位还没坐稳,这些诸侯们就开始不安稳起来了。

第一个造反的就是燕王臧荼。公元前202年,就在刘邦称帝后的第五个月,臧荼就开始起兵造反,其实,臧荼原本是燕王韩广的一名将军,项羽分封诸侯后,燕国被分为不平等的两部分,藏荼被封为燕王,占据燕国的最繁华的地方。老燕王韩广成了辽东王,占据的是苦寒之地。没有人能预料到藏荼带兵出去一趟后,回来就翻身做了主人。所以说,臧荼是经过项羽一手提拔,才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的。

自楚汉争霸开始,韩信用强大的力量威胁臧荼,“聪明”的臧荼别无选择,只能背楚臣汉。当楚汉争霸激烈时,任何一方旗帜的变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最后,臧荼不得不投降,但其实他和刘邦并不是一条心,他起兵谋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臧荼谋反,刘邦亲自征伐,不足两个月,臧荼就被刘邦擒获。

不过谋反一事并未就此结束,接下来造反的就是项羽旧将利几,不过利几势力弱小,不足为虑,很快被刘邦镇压。接下来,有人举报楚王韩信要谋反,韩信的能力一直不低于刘邦,这也是刘邦忌惮的,此时,刘邦不管事情真假,将韩信从楚王贬为淮阴侯。

公元前201年秋,北方匈奴铁骑大军大举进犯中原,韩王信的领地被匈奴人围攻,韩王信孤立难支,刘邦赶紧派援军前往,但是还未等到原郡,韩王信竟投降了。这一投降,让刘邦花了几年时间去和匈奴周旋,最终收复失地,不过期间,刘邦差点丧命。

再说韩信,他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韩信三族被诛杀。

韩信被封“淮阴侯”的时候曾要求刘邦答应他“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刘邦答应。但后来因为功高盖主,被吕雉(刘邦之妻)骗到宫中,以布袋困住,用竹签捅死,刘邦做到了当年答应韩信的三个条件。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他,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刘邦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刘邦说:“是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蒯通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自取灭亡。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冤枉啊!”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当这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刘邦说:“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曾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功高必然盖主,有此悲惨结局,不得不说也是历史的必然。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刘邦手下的这些诸侯们一个个起兵,最终都落得悲惨结局,这也吓坏了那些未曾有谋反之心的人,其中就有梁王彭越,镇压陈豨之际,刘邦让彭越带兵协助,但彭越却称病不能亲自带兵出征,刘邦派人前去责问,这一问着实让彭越心生恐惧,再联想到韩信的悲惨遭遇,他觉得可能自己就是下一个韩信了,他马上准备带兵出征。他的谋士扈辙告之:“大王,一开始您称病不去,皇上数落您一顿,您立刻就去了,这就等于是说您原来就是装病,坐实了诚心消极怠工啊。到那儿皇上就得把您抓了,跟韩信一样。要我说啊,您不能去,但是您不去也过不了关,所以您造反吧。”

当然,彭越没有听这位谋士的话造反,但是继续装病,这样,刘邦派人暗中逮捕了彭越,刘邦原本也没打算杀彭越,而是将他贬成老百姓,发到巴蜀之地居住。如果不是半道上碰见吕后,彭越也许还真能接着活下去。

碰到吕后之后,彭越诉说自己的委屈,让吕后为自己求情,称自己只要不去巴蜀之地,可以不做官,可是吕后却这样告诉刘邦:“彭越可不是一般人,你给他扔到四川,还是个雷,不如斩草除根,杀了干净。”吕后说到做到,还发动彭越的仆人告发彭越又想造反,这样,彭越难逃一死。

彭越和韩信还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前面都曾经要挟刘邦要封王,他们的死亡导火索都是陈豨造反,最后也都是死在吕后手里。

最后,就是淮南王英布(黥布)。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淮南王英布成为异姓诸侯王之一。英布以六安为都城(今安徽省六安市),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汉十一年(前196年)吕后诛杀了淮阴侯,因此英布内心恐惧。这年夏天汉王诛杀了梁王彭越并把他剁成了肉酱,又把肉酱装好分别赐给诸侯。送到淮南时,英布正在打猎,看到肉酱,特别害怕,遂暗中起兵谋反。

军队向西挺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刘邦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刘邦就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和英布遥望,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啊!”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长沙哀王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因为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了英布。

诸侯接二连三叛变,让年迈的刘邦焦头烂额,他发现,在权力面前,哪怕有过命的交情也会反目成仇,于是,他彻底去掉了让外姓人做诸侯王的资格,将自己的刘氏兄弟分派到各地,并制定了“非刘氏不得封王”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