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和汉王(1 / 1)

刘邦传 邱开杰 705 字 6天前

鸿门宴上,刘邦可谓是经历了一场虚惊,幸亏有惊无险。不过刘邦倒是从中落到了不少好处,并且还及时揪出了军中的内鬼曹无伤,另外,他还在项羽的军中安插了眼线——张良的好友项伯。刘邦与项羽明争暗斗,但是很明显,完胜的将会是刘邦,我们且不说二人自身的才智、领导才能等,单就说二人身边的谋士,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足智多谋的范增,但很多时候,项羽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去范增的意见,除此之外,就是天真的项伯、毫无头脑的项庄,而刘邦身边,有谋士张良、萧何、曹参,就连屠夫樊哙都深明大义。比较下来,我们也能看到楚汉相争的结局如何了。

不过眼下,项羽似乎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在鸿门宴中的失误,依然认为这天下势在必得,因为刘邦势力还太小,他根本没将刘邦当回事。于是,项羽继续西进,杀了秦王子婴,屠戮咸阳军民,在秦朝宫殿大肆烧掠,大火持续了三个月,整个咸阳城残破不堪。还掠取宫中的财产和妇女,咸阳城的百姓都对项羽恨之入骨,再想到从前刘邦和百姓的“约法三章”,百姓们心中感慨万千,但都畏惧项羽的威势,也是敢怒不敢言。

项羽在咸阳城作威作福,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楚怀王口中说的“王”,然而,他还是派人给楚怀王送去一封信,问询如今的形势下该由谁来称王。他完全没想到楚怀王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决定,在得到回信后震怒不已。项羽原本就嫉恨楚怀王处事不公,在当时两队人马的选择途径上,楚怀王让刘邦走一条顺利的路,而将难题抛给自己,要不是自己花时间和精力打硬战,又怎么会落后于刘邦呢?

于是,项羽对楚怀王阳奉阴违,假意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上根本不执行楚怀王的命令。在项羽心中,自己早晚要自立为王,所以他召集了各路诸侯,对大家说:“我们农民军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必须要师出有名,所以为了顺应民心,我叔父项梁四处寻找,找到了楚怀王的后裔,让其登基称王,但在讨伐秦国的战争中,他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三年了,身披铠甲、奋勇杀敌、冲锋陷阵的是诸位将军和项羽我,而不是王孙心,我们就应该分割天下,自立为王。”这一说法让在场的所有诸侯都拍手称快,其中有人建议项羽选择四面险阻、土地肥沃的关中为驻地,但项羽则认为现在咸阳宫殿已经烧毁,而自己也思乡心切,“人在功成名就时不回家乡,就如同夜里穿着锦绣华服出游一样,谁会看见呢?”项羽执意要回彭城。

项羽在回彭城之前,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劲敌刘邦。范增告诉他刘邦有夺取天下之心,如果留在关中,势必会成为大患,但是按照楚怀王的提议,刘邦先入关,就应该称王,怎么办呢?范增又为项羽献了一计:“巴蜀之地也是关中之地,沛公应在巴蜀称王。”接下来,项羽采纳了范增的建议,自称西楚霸王,封地九个郡,定都彭城,封诸侯将相为侯王,各自有封地。其中,刘邦的封地在巴蜀、汉中,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各路诸侯认为这样的分配可以接纳,因为符合当初的约定,最主要是项羽兵力强盛,其他诸侯不敢不从。

虽然被封“汉王”,但刘邦心中着实憋屈,因为巴蜀之地道路不通、交通闭塞,一直是犯法流放之人去的地方,怎可作领地?但是在鸿门宴中差点丧命的刘邦,当下也只能选择隐忍了。

就这样,刘邦带着自己的兵马、项羽赠送的三万兵马,以及那些自愿追随自己的诸侯军,浩浩****离开咸阳奔赴南郑了。刘邦率兵进入通往南郑的山谷,在张良的建议下,他令人烧毁了身后数百里的栈道,一方面是防备其他诸侯或者盗贼袭击,另一方面是为了跟项羽做个了断,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