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之死
俗话说,兵无常势,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经过东阿之战,秦军的嚣张气焰得到了抑制,原先摧枯拉朽的态势转变成了边战边退,反过来,楚军在经过这一战役后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和曙光,项梁也是如有神助,先是取得了定陶之战的胜利,接着又派刘邦和项羽各带一路人马与秦军在雍丘大战一场。
雍丘一战,秦军主帅是三川郡郡守李由,这是一个劲敌,为此,刘邦与项羽打了一场合作战。项羽主攻,刘邦从一旁策应,这样猛烈的攻势让秦军难以招架。最后,李由战死,秦军大败。雍丘一战的胜利,让刘邦和项羽都很高兴,二人也是初次合作,且认识到了彼此的作战能力。
此时,项梁可谓是春风得意,他认为范增曾说的:“亡秦必楚”,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而与日益膨胀的项梁相比,此时屡战屡败的章邯,心态上无疑要好很多,虽然经历了东阿、濮阳、城阳以及雍丘四场大败,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失败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当然,困守濮阳城的章邯并不是什么都没干。此时的他,一方面召集援军,保障后勤,另一方面他密切关注项梁方面的动静,准备抓住时机反败为胜,一举雪耻。
从表面上来看,在定陶之战前,章邯做足了文章,他率领秦军龟缩在濮阳城中,示敌以弱,以此来麻痹项梁。暗中却请求朝廷抽调正在河北攻击赵国的王离所部前来救援,章邯的目的便是,集中兵力,合力攻打日益骄横的楚军。
但是,项梁却日益轻敌起来,竟然将后背交给章邯,准备去定陶城,连续的胜利,也让项梁骄傲自大了。但是此时的楚军中,还是有明白人的,这个人就是项梁的部下宋义,宋义建议项梁:“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宋义的这段话,说得还是挺委婉的,没有明确指出项梁大意,而是委婉地说楚军在连续胜利之后,将领骄傲,士卒惰慢。然后才警告项梁,说现在秦军的援兵,正源源不断地赶来,不能够掉以轻心。
不过这个时候的项梁,已经被连续的大胜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把宋义的话当回事,为了避免宋义继续烦自己,便派遣宋义出使齐国,去与田荣、田横兄弟交涉出兵的事,毕竟,自从齐国内乱之后,齐国就没有出兵帮助楚国了。
宋义前往齐国的路上,恰好碰见了齐国派往项梁军营的使者高陵君田显,在得知高陵君要去项梁军营后,他劝说道:“我预见项梁肯定近日兵败。你如果慢行缓去,或可免于一死;如果快马加鞭去,肯定不免大祸。”
高陵君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听从了宋义的建议,在路上放慢了行进速度。果然,在几天之后,项梁在定陶兵败身死的事就传了过来。因此,高陵君对宋义很是佩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定陶之战的经过。
就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大秦帝国调派来的几路援军和王离所部秘密到达了白马、濮阳一带,然后悄悄渡过黄河,成功地和章邯会合。随着援军的到来,章邯所部的气势随之大振。
而因为濮阳所处的位置优越,所以章邯的后勤补给是非常有保障的,而此时,章邯的兵力已经有了十多万了,所以,章邯觉得反击的时刻到了。于是,章邯率领秦军主力,从濮阳出发,急行军二百多里,直奔定陶城而去。
这天夜里,项梁的楚军主力已经对定陶城形成了合围,项梁万万也没有想到龟缩在濮阳城的章邯竟然敢率军突围。所以,毫无准备的项梁,便被突然出现的章邯所部包围了,此时,定陶城中的秦军,见到章邯进攻楚军,便也打开城门冲了出来。
就这样,项梁的部队被团团围住,楚军直接被秦军打得晕头转向,秦军趁此良机,直接把楚军杀了个血流成河。在这样的乱战之中,项梁纵然是铁打的也撑不下去,最终的结果便是楚军大败,秦军大胜,就连项梁也被击杀在了乱军之中。他的头颅也被章邯下令砍下,作为战利品悬挂在秦军的大戟上。
正所谓,骄兵必败,项梁在几番大胜之后,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是日益骄傲起来,其部下的兵士见主帅如此,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了。部队在这样的氛围中,难免就越来越轻视对手,加之此时的项梁本人,又不听从劝告,甚至将劝谏自己的宋义,派出去出使齐国了,这不就是求死之道么。笔者认为,与其说项梁败给了章邯,还不如说项梁输给了自己的骄傲情绪。
反观章邯,能够在战败之后,调整好心态,观察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最终取得这场定陶之战的胜利,其实并不会让人感到太意外。
就这样,项梁被乱箭射死,终于坠下马来,曾经叱咤秦末的反秦统帅项梁就这样死了。
项梁死后,局势逆转,他在反秦义军中的影响力不亚于当初陈胜,他的死讯传来,全国震惊,楚军丧失主帅,军心涣散,很多士兵潜逃。项羽突闻噩耗,大哭一场,刘邦也是惴惴不安,他感叹的是时局动**,更不知前途和未来在哪。二人连忙躲避敌锋撤退到国内,与此同时,王孙心也从盱眙被护送到彭城。
曾被项梁一手捧上王位的楚怀王王孙心是怎样看待项梁之死的呢?他确实不悲伤,甚至有种心中大石落了地的感觉,因为自从他被拥立为王以来,不过是项梁的傀儡,实际军权和政权一直在项梁手里,项梁死在秦军手里,反而让他觉得眼中钉被拨除了。
表面上,王孙心号啕大哭,并为项梁准备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而背地里,他一边将军权分给刘邦(他将刘邦视为知己好友),分封刘邦为武安侯,统领楚军在砀县的兵力,以此削弱项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他也不刺激项羽,因为现在全军上下,真正能在战争中扛大旗的还是项羽,他封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这样,楚国成了刘邦和项羽二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