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末的各路农民起义队伍中,项梁和项羽率领的江东子弟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项梁何许人也?项梁,姬姓,项氏,名梁,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朝末年历史人物,楚国贵族后代,楚国名将项燕之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项梁世代为楚国贵族,项梁之父项燕是名将,在秦灭楚的战争中被杀,其祖先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早期项梁因杀人,与侄子项羽(西楚霸王)避仇至吴中。项梁也是个生性豪爽、骁勇善战的人,在吴中威信颇高,贤士大夫皆入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
我们再来说项羽。项羽本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从小和叔父项梁生活在一起。项梁教他识字写字,他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得过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项羽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羽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事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最后一次巡游,当巡游部队经过会稽吴县时。引来了无数想要目睹天子真容的百姓观看,看着威望十足的秦始皇及其附属部队,百姓都不敢言语,然而人群中却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说道:“彼可以取而代之!”话音未落,就被旁边的一位中年人捂住嘴巴,并拉到隐蔽处。这个年轻人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西楚霸王项羽,而另一个中年人就是项羽的叔父项梁。
而其叔父除了教他写字外,还会教授部分军事方面的知识,项羽对领兵打仗之事颇感兴趣,期待日后可以带领军队建功立业。叔侄二人在旧楚地吴县生活,也在这个地方按照学习的兵法带领少部分人参与兵役之事,在这之中也锻炼了调兵遣将、冲锋陷阵的本领。
秦始皇驾崩后,胡亥即位,称秦二世。他推行残暴的治国政策,胡乱征缴百姓的财产,胡乱征兵,百姓苦不堪言。面对这种暴政,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起义,之后起义之火迅速在华夏大地蔓延开来。项梁、项羽叔侄二人觉得自己的时机已到,想暗地里讨论起义之事。
当时的郡守找到这叔侄二人,探听下这二人是否有起义的打算,想鼓动这二人和自己一起起义,并让他们做自己的将军。然而,项羽没等郡守说完,便拔剑砍杀了他,并将其头颅展示在衙役面前,官府中有愤怒的士兵冲向项羽,然而却都是白费力气,项羽将他们一个个全都降服。此时,项梁、项羽二人宣布正式起义,项梁为新的郡守,项羽为副将。同时在当地选拔了八千子弟兵作为正式起兵的常备军。
项梁、项羽组织带领这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一路上各地失败的义军将领、士兵等都加入到这叔侄二人的队伍中来,以至于没过多久,这支起义军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军事实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在当时的各路起义军中,项羽和项梁的八千子弟兵是较为训练有素的,这主要是因为项梁善于训练士兵,这是其他真正农民出身的队伍没有的素质,他们的实力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各路起义军中的佼佼者。
陈胜在与秦末大将章邯大战于陈县时,陈胜军迟迟没有攻下,他的部下召平听说了江东项梁的部队后,他赶紧假传陈胜的命令:“陈王拜你为上柱国(当时军队的最高将领),如今江东已定,你们快率军攻打秦国。”接到这样的命令,项羽和项梁毫不迟疑地收编部队,带领他的八千子弟兵北渡长江,投入到中原的争夺战之中。
渡江之后的项梁与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陈婴联合,共同抗秦。这个陈婴是谁?
陈婴是东阳县人,担任东阳县令史。陈婴从小就注意加强道德品行的修养,为人一向诚信谨慎,在县里很有名望,因此被人称为敦厚长者。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东阳县的年轻人杀死县令,聚集数千人,想推选一位首领,但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请陈婴出山。陈婴借口没能力辞谢,于是大家强行推立陈婴为首领,县里跟从陈婴的有二万人。年轻人想拥立陈婴为王,用青巾裹头,命名为苍头军,以区别于其他军队。
陈婴的母亲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女人,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你们陈家媳妇,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先有过贵人。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声望,不是吉祥事。不如找一个领头的,你做他的属下,事情成功还能封侯,事情失败容易逃亡,因为你不是当世被人注意的头面人物。”于是陈婴不敢称王。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婴对他的下属军官们说:“项氏世代为将,在楚国有名望。现在要举大事,将帅非这等人不可。我们依靠有大名的世族,一定可以消灭暴秦。”于是大家都听从他的话,把兵卒都归属项梁。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陈婴任上柱国,封五县。
项梁死后,陈婴随项羽征战;项羽死后陈婴降汉。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甲申日,封堂邑侯。堂邑侯封地仅六百户,因为陈婴后来做楚元王丞相的关系,有所增加,到一千八百户。陈婴受封堂邑侯十八年后去世,谥号“安”。
陈婴后裔三代四次与皇室联姻,显赫一时:陈婴孙子陈午娶馆陶公主,曾孙女是汉武帝皇后,曾孙陈蟜娶隆虑公主,玄孙昭平君娶夷安公主,这都是后话,此处不论。
就这样,将士们都听从陈婴的建议,愿意投入到项梁的麾下,这样,两支队伍就合二为一了,项梁与项羽的兵力大增,大军先是渡过淮水,又陆续收编了几支其他的小部队,此时的队伍规模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在当时的局面下,这支队伍的规模可谓是首屈一指了。
那么,这叔侄二人为何又要了景驹的性命呢?这是因为,他竟然敢自称为王,当然,项梁为此事找了一个很好的由头——景驹背叛陈胜自立为王。刘邦此时并不在景驹身边,而景驹身边都是些没用的虾兵蟹将,项梁取景驹性命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
在秦末,大鱼吃小鱼是司空见惯的事,项梁这样做无非也是如此,但是景驹死后,对于暂时拥立景驹的刘邦就再次陷入了迷茫中,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