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有了刘邦的号召,百姓也都蠢蠢欲动,越发反对暴秦统治了,大家纷纷加入刘邦的队伍,加上萧何、曹参、樊哙等人在沛县本身有一定的威望,被他们一鼓动,刘邦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三千余人,这是刘邦没有想到的。人一多就需要官吏,于是,刘邦让萧何担任“丞”,负责督办公务,曹参和周勃为“中涓”,负责刘邦发布的日常杂务,樊哙为“舍人”,担任刘邦身边的副将,而夏侯婴,曾经刘邦欠了他一个大人情,于是刘邦给了他一个七大夫的爵位,还让他做了团队的“太仆”,不过他还是负责养马、驾车的工作,一到佣兵时,这些人都参与战斗。除了以上这些老朋友,刘邦还从沛县的乡亲中挑选了年轻力壮、有头脑的做武官,其中就有雍齿、周勃等人。
安排好一切后,刘邦便带领着他的三千士兵兴冲冲地去攻打隔壁胡陵、方与两县,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无奈,他只能退回到沛县,谁知道,刚退回来,就遭到秦朝派来的由泗水郡郡守带领的官兵的围剿,当然,官兵人数不多,因为此时的秦朝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攻打沛县的这些小“反动势力”上,为了鼓舞士气,刘邦亲自带兵迎战,很快击退了官兵,首战告捷后,刘邦乘胜追击,他决定自己带队去攻打泗水郡的郡府薛县,而让武官出身的雍齿驻扎在丰邑,这又是一次胜利,薛县很快被拿下,而其中一个叫曹无伤的小兵还一刀砍了逃跑中的泗水郡的郡守,一开始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让刘邦包括所有沛县百姓信心大增。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遭到了第一次挫折。
秦末已经是天下大乱,起兵的不仅有劳苦大众,还有曾经的六国残余势力和原秦朝地方官员,他们也想在这样的滚滚洪流中分一杯羹,局面十分混乱,但无论如何,各路人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秦王朝。
然而,即便大家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并未有什么合作,反而是钩心斗角,为了一点利益,甚至自相残杀,其中就有陈胜,他是各路起义军的领袖,然而,他居然对刘邦带的队伍下起了黑手,就在刘邦已经攻下沛县时,掌管几十万人马的陈胜居然以强凌弱,派大军直捣刘邦的沛县老巢而来。刘邦知道此事后气得破口大骂,然而,让他伤脑筋的一件事又来了,驻扎在丰邑的守城官雍齿竟然投降了敌军。现在他被大魏封为列侯,正带领着丰邑的老乡为大魏守卫丰邑城呢。
雍齿本来就看不起刘邦,当时在沛县一带,就知名度而言他并不比刘邦差。雍齿最敬重的人是沛县侠客王陵大哥,他私下和王陵一直都有来往。若是王陵让他守城他肯定不会叛变。周市率军包围丰邑后,派人前去劝降雍齿:“现在双方的实力差距一目了然,你若是缴械投降,我不但饶你一命,还会封你为侯,但如果你冥顽不灵,我军将会踏平此处。”其实他早就不想跟着刘邦了,新东家都主动邀请了,他果然马上缴械投降,并且,为了彰显自己的诚意,他还主动请缨继续担任丰邑的守城官。
他可以说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居然在这个时候造反,刘邦气不过,立刻回军进攻雍齿,但是却久攻不下,自己的兵都快打光了,而且自己也生病了,无奈只能退回到薛地。
养好病之后,刘邦就准备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要知道,如今天下大势瞬息万变,哪有时间静养身体,周围那么多势力虎视眈眈,稍有差池,就有可能粉身碎骨,刘邦认为,无论如何都要攻下丰邑,不然自己难以咽下这口气,而且,丰邑也是自己的根据地,如果根据地被占据,后面的仗也无法再打。
就在刘邦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现在的楚王景驹,刘邦认为自己可以与他结盟,因为论实力,景驹的势力明显优于自己,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他决定向景驹称臣,让景驹协助自己,而景驹也是一个爽快之人,没有多想便给刘邦拨了几千兵马,但是刘邦带着自己的人还没有出去,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农民军起义军领袖——陈胜被秦军击败,现在生死不明。
要知道,陈胜是全国农民军的精神领袖,陈胜率领的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连战告捷,让秦二世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一度打到秦国首都咸阳,而陈胜还令不下四支部队四处攻城略地,刘邦就曾吃过他的亏,然而秦二世起用了著名的将领章邯,对陈胜部队展开了疯狂的反扑,让起义军无法招架,结果两军局势慢慢发生逆转,秦军士气高涨,而陈胜的起义军则是连连战败,甚至还发生内讧,而起义军的另外一名将领——吴广则被杀死,起义军军心涣散,陈胜则带领起义军主力退守到陈县,然而却被章邯团团包围,起义军奋力拼杀,却是徒劳,最终全军覆没,陈胜则生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