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他的布衣兄弟们(1 / 1)

刘邦传 邱开杰 1348 字 6天前

刘邦在建立大汉江山这条路上,有很多开国元勋,实际上,这些人的出身都和刘邦一样——一介布衣,要么是县府小吏,要么是市井小贩,但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刘邦恐难成大业,从沛县起兵一路厥功至伟,他们见证了刘邦从一名小小的亭长到大汉天子,他们自己也成为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成就了自己的一生。那么,他们都是哪些人呢,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助刘邦成就大业的第一人,当数萧何,在刘邦经常“犯事”的岁月里,无不是萧何替其解决后患,他无疑是刘邦及其家人的恩人。萧何何许人也?

萧何,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思维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萧何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有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名将周亚夫的父亲),由于他们年龄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对刘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

在刘邦初次起兵沛县、西进灭秦乃至巩固汉室的路上,萧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萧何天生具备王佐之才,管家天赋。且性格内敛、自持、严谨、周密,再说萧何为相后,正是他的性格、思维,使他能够平安度过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涯,做到了“位冠群臣,声施于后”,最终寿终正寝。

从某种程度上说,萧何是中国古今贤相第一人,两千多年来,多少能人死于帝王促狭的刀下,无数贤臣都被后人发现了隐藏极深的“小问题”来。至今,我们却无法找到萧何身上一星半点的瑕疵。他为官恭谨勤勉,政绩卓著;居家清贫素朴,少有是非。人生仕途端庄清净至于此,臻于完美了。

其次是曹参。曹参,字敬伯,汉族,泗水沛是(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老百姓作歌称颂曹参说:“萧何制定了法令,明确而又齐整;曹参取代萧何,谨守其规而未有变更,以清静之法处理政事,人民安宁不乱,其乐融融。”

《史记》作者司马迁对曹参这样评价:相国曹参攻城略地、野外作战的功绩之所以能有这么多,是因为他与淮阴侯韩信在一起。因而等到韩信被消灭,按各位诸侯成就的战功来封赏时,唯独曹参战功最卓著。曹参身为汉朝的相国,力主清静无为,最合乎治理国家的准则。而百姓们在遭受秦朝的严刑酷法后,是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天下的人都称赞曹参的美德。

再说樊哙。樊哙是西汉开国元勋,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寒微,早年从事屠宰行业。后来跟随刘邦起兵,经历了反秦战争、楚汉争霸,最终协助刘邦定鼎天下。

刘邦好吃肉,也因为吃肉刘邦结识了樊哙这位屠狗的屠夫。刚开始的时候,刘邦每隔几天就会到樊哙的狗肉店中点一份狗肉来吃,最后他也会付账。来来往往几次之后,刘邦就和樊哙这个狗肉店的老板打好了关系。熟悉了之后,刘邦来吃狗肉就不给钱了,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赊账。对于狗肉店老板樊哙来说,刘邦这位客人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直吃着霸王餐,一顿又一顿地欠着,不过一来二往,二人便称兄道弟起来。

樊哙是个讲义气的人,当初刘邦在放走秦朝的役卒躲进深山后,樊哙跑到山中投靠刘邦,成为刘邦的得力干将。后来,县令听了萧何和曹参的话,准备召刘邦回沛县,樊哙更是冒死通知刘邦,可见樊哙对刘邦的忠心。

大家认为樊哙屠户出身,又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所以在潜意识里就默认了这类人应该是有勇无谋,只适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不适合当丞相治国理政。可事实上,历史上的樊哙却并非一个莽夫,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论。

另外是周勃。周勃是沛郡丰县人,祖籍卷县(今属河南原阳县西南)。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后来又做了拉强弓的勇士。周勃出身贫苦,定居沛县后,因距邑城较近,故青年时期以芦苇编织苇箔、蚕具营生,间或为人在婚丧嫁娶之时充当吹鼓手维持生计。但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武有力。“周勃,以材官(训练步兵的低级武官)从高祖,战功居多。高后时,勃与陈平议诛诸吕,迎代王即位,封绛候。就国卒,谥武侯。”

周勃在县里做拉弓的武士时,认识了刘邦,刘邦的宽厚、热情、豪爽让周勃很是喜欢,在交往中二人成为好友,在刘邦从山里返回沛县时,周勃作为守城官兵为刘邦做内应,这才让刘邦很快拿下了沛县。

后来,周勃跟刘邦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灭秦、征项羽、平定内乱、防御匈奴。周勃的作战特点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冲锋”和“狙击”,在进攻下邑、啮桑、长社的时候,周勃首先登城,进攻槐里、好畤、咸阳、曲逆的时候,他荣立上等军功,以后又镇压燕王臧荼叛乱,镇压韩王信叛乱等。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夏侯婴。夏侯婴一开始是腾令奉车,也就是刘邦的司机。

这个人十分的重要,因为刘邦用他当司机,就是把自己的性命都托付给他了,毕竟,司机是专门带着刘邦逃命的人。刘邦对于这样的人,绝对要做到十分的信任。而且任何时候,他都会像刘邦的影子一样,跟随在刘邦的左右。因此,夏侯婴对刘邦来说,也就更加重要了。

其实在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他就认识夏侯婴了,两个人的关系很铁,有一次,刘邦和夏侯婴喝酒,他们舞剑弄刀,刘邦把夏侯婴给伤到了,他们竟然被多事的百姓告到了官府。

那时候任何人都是不能玩刀剑的,因为秦朝的法律很苛刻,更何况刘邦和夏侯婴都是“公务员”,若真相查明为刘邦伤了夏侯婴,刘邦肯定会丢掉官职。

尽管狱卒对夏侯婴用尽了各种刑罚,但是,夏侯婴始终不说自己是被刘邦弄伤的,他一口咬死,说自己是不小心划伤的。后来狱卒没有办法,就把刘邦给放了,夏侯婴被关押,坐了几年的牢狱。

这就是赶车的夏侯婴,这样的夏侯婴当然值得刘邦信任了。后来我们都知道,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的时候,夏侯婴有几次救刘邦死里逃生的经历。

所以,没有夏侯婴的几次临时救驾,刘邦早就被项羽杀了好几回了。

刘邦的这些得力干将们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人,这些人身份卑微,要么是杀狗的,要么是赶车的,要么是吹葬的,但只有这样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才有迫切需要改变命运的想法。若是有人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牢牢地把它给抓住的。且这些人个个侠肝义胆,对刘邦忠心耿耿,这就是刘邦为何能够成就一番帝业的原因,还是那一句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