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四十九天(1 / 1)

第一节 大主帅

1864年6月6日,洪秀全死后的第五天。

天王上天见天父,留下儿子做天王。这天幼主洪天贵福正式登上金龙殿,在和亲贵们起身向天父作了祷告后,接受众人朝贺。他是太平天国第二代天王,通称为“幼天王”。之前,洪秀全还封他为“真王”,刻在玺印上。清人奏报误以为他的名字是“福填”。

洪秀全反对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也反秦始皇,但却又学秦始皇,想洪家世世代代做天王。他的亲贵,也是屡代世袭,如幼东王、幼西王和幼赞王。世代为王,世代相袭,世代相辅,子子孙孙主宰中华小天堂无穷尽。

这是传统农民的理念。

洪天贵福在幼主时代,牙牙学语时,天王就要拔苗助长,为使他早日进入政治大舞台,就当儿子的文书秘书,代发诏旨,分封、奖励朝内外群臣。晚年洪秀全就为他安排了一套四人辅政的班子:萧有和、洪仁发、洪仁达和沈桂,主持全国军政事务。其中洪仁达权势极重,主管人事组织和粮食储藏和供求;沈桂是安徽歙县人,不是两广元老,中途来奔,却受到信任,人称“沈真人”。李秀成仍是主持天京防务,成天成夜忠于职守,在天京各门奔走巡察。两洪曾先后外出指挥过作战,但只打败仗,幼西王和沈桂从未带兵出征,攻城略地、指挥军队全是外行,因而他们在全国全军中没有威信。天京能征惯战将士多是李秀成麾下,不会听从他们的瞎指挥。

两洪妒忌李秀成,摒除李秀成,不让他进入天国核心领导层,但也很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带兵守城的才干。主持天京城防,带领将士,指挥打仗,还得靠李秀成。

如何强化天京防务,发挥李秀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他的才干为保卫天京,两洪与萧有和束手无策。李秀成对洪天贵福向来不错,幼天王对忠王亦有好感,此时此刻更得要仰仗李秀成。

沈桂真人头脑活络,他提出天京防务要设总司令部,设立六主帅制,由主帅们主持天京军事,包括城防和出击等事务。

沈桂提出的六主帅是:

大主帅:忠王李秀成,即总司令。

副主帅:纪王黄金爱,即副总司令。黄是苏福省水军主将,随李秀成进入天京。

东方主帅:顾王吴如孝,吴原驻守安徽庐江,庐江失陷,来到天京。

西方主帅:戴王黄呈忠;

南方主帅:刘逢亮。

北方主帅:养王吉庆元。吉是由常州调入天京助守的。

李秀成为大主帅,众孚所望,实至名归。他为天京防务,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大主帅。

大主帅会同六主帅,还有其他的各王各将,为天京城防作出种种有效措施,比如破坏地道,守御高墙,调兵遣将主动出击,甚至可能还考量当城陷失守、聚合突围的应急措施。

洪天贵福同意了。他在后来供词中记述了这些事情。但李秀成供词中没有写这些守城的事,也许他以为如实地写了会遭曾国藩之忌。他要竭力表明自己在主持天京防务时只是例行职事、消极防御,没有什么作为,让曾氏兄弟不懂得,正是他的指挥得方,调度有力,使天京危城仅以三千疲劳将士,抵御湘军水陆五万人众进犯,大大地推迟了失陷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