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首次攻打上海(1 / 1)

第一节 会见外国传教士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就与来自上海的外国殖民者的官员、传教士有所往来。在攻克苏州后,影响长江三角洲,逼近上海,上海和太平天国就更贴近了。它引起了外国殖民者的注视,首先引起基督教传教士们的重视,他们接踵来到苏州,目的就是想以西方基督教的教义改造太平天国。

率先来苏州的是美国南浸会传教士高第丕(T.P.Crawford)、花兰芷(J.L.Holmes)和赫威尔(J.B.Hartwell),他们于1860年6月23日到达苏州,在苏州受到太平天国官员有礼貌地款待,但没有见到李秀成。

当时李秀成正忙于指挥南征和东征。

7月初,李秀成在忠王府接见了专程来苏州的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艾约瑟(JosephEdkim)、杨笃信(GriffithJohn)等五人。

李秀成很高兴接见这些传教士。他的时间相当紧迫,在陈玉成与他会晤后,即于当晚八时接见他们。为表示友善,同意接见时不须作拜跪仪式,而改为西方通行的脱帽鞠躬。当艾约瑟等人来到大殿,有炮声九响,杂以音乐声、打锣声。大殿上站立两班有百余官员,还有手提大灯笼,穿戴红黄绸袍帽的侍从。全殿只有李秀成一人端坐。据艾约瑟回忆,李秀成“身材不高大而奕奕有神,戴上眼镜,身穿锦绣黄袍,头戴有各种装饰品的金冠”。

这是李秀成首次与来自西方的英国人谈话,也是首次与传教士交谈上帝基督和信仰。

艾约瑟等后来在上海《北华捷报》所发表的《访问苏州太平军》记录了这次的对话。

艾约瑟等问:

忠王千岁,我们是英国人,来自上海,听说你们的宗教和我们一样,也是基督教,我们敬礼天父,也正与你们相同,所以我们前来请教一番。

太平天国的一个礼拜堂(呤唰画)

李秀成回答:

那么,显然贵国也像我们一样,信仰耶稣救世主。我们同一宗教,我们是弟兄。现在清朝已到末日了,天朝已占有半壁江山的苏州这城市,最近才攻下,现在还没有建立教堂,否则,你们可以和我们一道去教堂,参加我们的礼拜。

艾约瑟等说:

大多数的人都拜泥塑木雕的偶像,惟有耶稣的信徒知道只有信奉上帝才是对的。

李秀成回答:

我们在这里或别处常看见这些可厌的偶像,上帝曾遣送他的儿子耶稣来拯救世人于罪恶之中,我们的天王就是耶稣的弟弟。

艾约瑟等又说:

我们极愿把这些偶像从人类的信仰中连根拔掉。我们认识干王,他和我们在上海同住过几个月,后来他去香港,在那里,也受到我们传教士的保护,直到他后来去南京。他对我们的宗教信仰知道得很清楚。

李秀成最后说:

我们应该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曾照拂过天王的弟弟,谢谢你们。

他们还谈到通商。

艾约瑟等问:

英国对于在华经商是不够在意的,可是英国商人却极愿在嘉兴、南浔等地买到即将上市的新丝。这些地方,现在是天朝的势力范围,如果在这带地方经商不受阻挠,并在天朝的安排之下,能够继续,这对本地人和外国人都很有好处。我们将对天朝感到高度的满意。

李秀成回答:

天朝也极盼除去一切通商的障碍,如果通商能继续下去,天王将设立关卡,征收货物的进出口税。

李秀成关于上帝的叙述,使英国传教士认识了太平天国与基督教信仰,认为传闻的太平天国宗教是一副假面具,“不值得正统的基督教的尊敬和同情”,不是事实。他们在7月14日上海《北华捷报》著文说:

他们的宗教,虽有不小的错误,然其中仍有几个最重要点是他们所清楚明了及热诚信守的。这几点正是我们的宗教的根基,无此,则不能成为基督教了。他们关于上帝的观点是正确的。

各书中所包含的真理,至少都是各个领袖所熟悉的,这一点由我们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得知。在这个国家的中心,竟然有这么一大群诚恳的人相信及宣扬这些基本的真理,难道不值得感谢上帝吗?

这也是对李秀成拥有的基督教知识的评估。

李秀成对于基督教教义和上帝说自有一定的知识,当然也有肤浅、幼稚的认识,据杨笃信等说:“关于他们的错误,仔细地观察一下,在许多方面并不如传闻之甚。”“其错误多源于无知,而非由于故意作弊。”按,李秀成的基督教知识,启蒙于天王的言论和著作。天王拥有的低浅、甚至曲解的基督教义知识,必然也影响李秀成。我们或可就此发现李秀成和洪秀全与基督教的沟通,李秀成能接受洪秀全种种拜上帝说,能表意,能叙述,足可为太平天国高级官员们的表率。我想,这也是后期天王能信赖他的一大因素。李秀成在供词中指出天王“一味信天”,那是批评他不现实,并非说自己不遵从、信奉洪秀全那套天父上帝的空话、大话。

李秀成和艾约瑟等谈话,使传教士感到满意。传教士们回到上海后,又写信给李秀成谈基督教教义,并希望见到洪仁玕,幻想洪仁玕能帮助洪秀全,真正、全面完成太平天国基督教化。

李秀成报告了在天京的洪仁玕。

洪仁玕听了,赶到苏州,在李秀成处看到传教士等的信。7月21日,他致信艾约瑟,请来苏州会晤。翌日,李秀成也给艾约瑟等复了一封长信,内称:

兹有开朝精忠军师干王本天王之介弟,为朝纲之首领,前曾于香港、厦门、尚海等处,交游贵国教士,遍历各国,共证真理,想阁下均必熟识,现闻阁下有书贻余,故特降驾来苏,欲与阁下会晤,讨论壹是。

艾约瑟、杨笃信应邀前来,但当他们8月2日到达苏州时,只能会晤在等候的洪仁玕,李秀成已离苏州东征上海了。

洪仁玕虽在香港住过几年,也与外国传教士、商人有往来,但他缺乏与外国政界往来,没有近代外交观念。李秀成更是封闭,在与来苏州的外国人交往时,根本分不清官方和民间人士,还认为艾约瑟等几个英国传教士与他们的友好谈话,就是代表本国政府的意见,是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兄弟,是前来谈判,并认同太平天国和平占领上海的。

因而他充满幻想,以为此赴上海可以和平进军。

就在李秀成组织东征上海、松江,派出陆顺得等先行的同时,写出致上海英国大使的国书。有趣的是,太平天国专使持此书至上海,不知所以,何所适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投递,在来到虹口美国公使官署处,就从围墙外抛进,自己一走了之。美国人拾得传阅后,认为是说梦话,置之不理。英国官员和其他各国官员都没有看到。

这份书函,全文如下:

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忠义宿卫军忠王李致书

大英钦差全权大臣青览:盖闻通使讲和,自古国家常有,而修盟会好,从来中外联情。缘念我主天王本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之命,下凡复兴汉家旧业。自粤西起义而建都金陵,于今十载。伏思贵国自古在昔开创之主,即是耶稣下凡,御食万方。自我先主东西两汉以来,曾经执盟牛耳,结为兄弟之国。迨后虽经叠更国主,究皆汉家苗裔,素未绝其盟谊。迄自明末,清朝入接大宝,二百余载。今我主恭奉天命复汉,诚为中兴之主,非特媲美于前人,抑亦争光于贵国耳。自金陵定鼎以来,其时清朝方当强盛,江北江南,持全军之刀,更有向荣猖獗万状。一经我国天戈所指,将其追败丹阳,自行陨灭。及后,复命张国棵、和春、张玉良等统带官兵无数,筑造长濠,连营数十里,围我王城,两载有余。复经本藩提一旅之师,抄袭广德、武康、杭州各省郡县,声东击西,四分兵势,而复回军克取建平、溧阳、东坝、句容、高淳、溧水诸县,进扎淳化,立将张国棵等败死丹阳,和春自缢,苏郡张玉良偷生逃窜。

本藩复承简命统师进剿,即取丹阳、无锡、常州,而师克苏州。其时,忽有两广、两湖、三江义士,在清朝为官者数百员,统带兵勇两三万,前来投诚,当即留营效用。此皆仰赖天恩主福,并贵国庇荫之所至也。

现在附近昆山、新阳、太仓、常熟、江阴、嘉兴等处,尽入我国,而松江为我军取粮之处,不能不分兵往取。唯上海一县,为姑苏唇齿相依,通泽门户。其势又万不能不往收复。但该处上海,虽止一县地方,为诸贵国通商之所,泽物堆贮之地,各国钦差大臣,均在于彼。一旦兴师动众,我国原为打仗而去,并不与贵国为难。第恐我军多众,间有不守纪律者,迨至两下角胜之时,或有误犯贵国官民,或致骚扰贵国货物,虽非出自我国本心,总属有乖今日邻邦之好,昔年兄弟之情,岂不大伤和气,贻笑先人?

为此特字奉布,务望贵大臣上体上帝耶稣一脉之传,前盟不远,世好相传,仍祈结为兄弟之国。敢烦贵国各大臣劳步下降,一同各国来苏面商国事。虽结今日之新盟,实联昔日之旧谊。从此开疆拓土,我国收先人之业,而推心置腹,贵国无意外之虞,岂不美哉?望切望切!藉此布达,书不尽言。幸即如约,即赐降临,是所切祷,并问近佳不一。

太平天国庚申拾年五月日

李秀成呕尽心血发出这封书信,有如石沉大海。他还是望穿秋水,不见回复。信也不见于上海外国人书报,而是李圭《金陵兵事汇略》记载了,这才见到原来李秀成还有这样的举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