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进苏南
攻破江南大营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李秀成军事生涯里得意之笔。此次战争,李秀成全力以赴,只是他是召集人,而不是三军统帅,没有指挥、调度所有人马的大权,在整个战役中,没有预伏部队切断清军往镇江、丹阳的逃跑路线,也未有效地组织人马加速追击。它确有虎头蛇尾,走一步看一步的不足,对整个战役的进程也无全盘的考虑。因而此仗虽打了胜仗,却不是歼灭战。对此,李秀成在供词中也有认识:
那时虽解京围,攻破和、张两帅营寨,未杀多人,俱行连夜全军退去,直下镇江、丹阳屯扎。和、张军死者三五千人,散者多也。散下苏、常。
此仗也是政治仗,影响遍及全国,包括清朝皇帝和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也深感沮丧,它大振了太平天国国威,这是三河大捷后的又一次大胜利。所以李秀成也说:“此时我军军威大振。”
和春、张国棵等江南大营统帅连夜逃往镇江,随行人马还有一万三千人。他们留下一万人交与总兵冯子材镇守镇江,继续东逃。冯子材坚守镇江,靠着有江南水师接济粮草、弹药,在太平天国心脏深处坚持了四年,并采取以守为攻的战术,成为太平天国和天京的一个隐患和威胁,致使李秀成来往苏州和天京间,都要改道他行,很不方便。李秀成没有下决心拔去它,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解除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镇江属于天京省,是天王和洪氏家族直接管辖的,不是他所管辖的。他不愿自己大出血,让他人坐享其成。
在赶走江南大营的第五天,即5月11日,李秀成和陈玉成等各路军事领袖回到天京,走进天王府,向天王登朝庆贺。
天王大喜,征求下一步的作战方案。据洪仁玕称,与会者意见不一:
英王意在救安省,侍王意在取闽、浙,独忠王从吾所议云:为今之计,自天京而论,北距川、陕,西距长城,南距云、贵、两粤,俱有五六千里之遥,惟东距苏、杭、上海,不及千里之远。厚薄之势既殊,而乘胜下取,其功易成。一俟下路既得,即取百万元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另发兵一支,由北进蕲、黄,合取湖北,则长江两岸,俱为我有,则根本可久大矣!
三家分别建议,各有不同。李世贤所说,自是缺乏战略意义。李世贤毕竟是战将,有匹夫之勇,提不出高明的战略理念。陈玉成来自天京上游,从长期斗争实践检验中深明安庆等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所以力求须全力援救上游之危,赶走湘军的各路围攻,打出一场光辉灿烂的战略决战。但他也缺乏对战争的全局考量,如果十几万太平将士,都集中在已是内线的安庆战场上,没有后方基地,粮食饷源等后备跟不上,那是要吃大亏的。所以李秀成和洪仁玕合议,就显得稳妥可行。它也取得洪秀全的赞同。
洪秀全本亦认同陈玉成救安庆的方针。当时安庆已开始受湘军压迫,步步紧逼,所以他给李秀成以一个月为限,要他取得常州、苏州等地后,立即转师西进,参加援救安庆。
当时洪秀全主要考虑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夺取苏常地区这块财富堆积如山的区域,使天京有个金库和粮仓,为此,他也让陈玉成和他的主力暂不先赶回安徽去,先配合李秀成向苏常大举进军。
李秀成是必须要攻取苏、常的。他虽自1857年救镇江始,已拥有隶属于自己的几万人马,但就是缺乏一块固定的地盘征粮征税,提供给养,安排家属;原来在皖东南的滁州、全椒等几个州县,也都因李昭寿的叛变沦失了。因此他必须占领苏南,在给张洛行的信里,他明白地说了自己的战略:
窃思京都地临大江南北,原有金城汤池之固,然必铲平南方妖穴,方可永定磐石之安。故今拟指日率师下扫苏、杭、常、镇,冀图开疆拓土而环宇肃清。
李秀成是要把苏南以至浙西之地,尽作为自己领地。陈玉成所以也参与东征苏南,开疆拓土,是也想在此处能取得一席之地。农民领袖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天王府御前决策东征。5月15日,李秀成会同李世贤、杨辅清为主力东指。陈玉成在攻打江南大营时负伤,留在常州休养,部将黄文金、刘昌林参加东征。殿后军刘官芳等回守皖南,李秀成派出平西军主将吴定彩与前军主将吴如孝赴皖北凤阳解救征北主将、捻军领袖张洛行之围。
江南大营兵败如山倒。和春、张国棵等逃出镇江后,直奔丹阳。
5月19日,李秀成大军绕过镇江,直指丹阳,击溃张国棵在丹阳组织的湖北提督王浚和总兵熊天喜二支人马,击毙王浚、熊天喜。张国棵匹马逃跑,因走道挤满溃兵,拥挤不堪,追兵赶来,他无法逃脱,跃入丹阳河溺死。
张国棵是太平天国死对头,李秀成从小兵到统帅就与他缠斗累年。李秀成敬佩张国棵的善战,在起获张国棵尸首后,配好棺木,葬在宝塔根下。
5月20日,和春奔常州、无锡。
5月21日,两江总督何桂清借口督师,亦离开常州东逃,当地士绅几百人跪在城门口劝阻,何竟下令卫队开枪驱逐,冲出城门东逃。奉何桂清命赶到常州的张玉良军,见何带头逃命,也掉头逃跑,并在跑前大毁城外民房,兵丁乘势焚掠民间,纵深延及五里内外。
5月26日,李秀成军进入常州。
5月30日,李秀成的先遣队由惠山而下,占领无锡。
和春、何桂清先后逃至苏州。
江苏巡抚徐有壬,拒绝接待何桂清,并封闭城门,不允许何及随从人员进城;和春也被拒于城外,退至浒墅关自缢而死。
江南大营游勇散卒沿途掳掠民众,把自镇江以下至苏州的城镇一线搞得鸡犬不宁。据后来赴苏州访问的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目睹记录,徐有壬为对付太平军进攻,还“下令烧毁苏州护城河与城墙之间城郭的一带住房”,“许多经营商业的街道和房屋都化为灰烬”。溃兵和地方流氓乘机抢掠。时人有作《姑苏哀》:
溃军十万仓皇来,三日城门扃不开。
抚君下令烧民屋,城外万户成寒灰。
健儿应募尽反颜,弃甲堆积如丘山。
在李秀成等大军尚未来到时,包括士绅的地方民众多有自发地组织起来,持械追杀游勇散卒。时人吴大激亲眼目击“由陈湖出塘桥至谢塘,见多人持械夹岸斩杀溃兵败兵”。李秀成供词里也不止一处提及,他说:“和、张之兵陆路抢民间物件,众百姓怒之”,“初到阊门,将分困各门,看阊门街方等村百姓多有来迎,街上铺店民房门首俱贴字样云:‘同心杀尽张、和两帅官兵。’民杀此官兵者,因将丹阳之下,到苏州水陆民财,概被其兵抢掳,故恨而杀也。”
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部进入苏南地区活动图
李秀成大军在沿途民众热烈欢呼声中凯歌行进。广西《藤县志》记述有当地有来自江南的客家,能说苏白,这也许使李秀成能听懂当地语言,带来些沟通的方便。
行进苏南,也使李秀成扩大了兵力,他自称收容了江南大营的叛勇降卒五六万人众,他直属的人马,很快递增到十几万人,成为太平天国后期诸军事领袖中所拥有兵力最多的一个王。但也是因兵员来源复杂而缺乏战斗力的一路人马。他军队的番号仅是定格于殿后军、定西军就很不够了,于是经天王赐予,又增加了御林忠义宿卫军、南破忾军、北破忾军等名目。每军有四位将佐:主将、大佐将、正总提、副总提。
有军就有权,李秀成部人众气壮,且都在他一人掌握之下,他先后把苏南、浙西作为自己的管辖区,区内行政、财赋、各级官员任免都听命于他,天王和天京中央政府不得参与,亦无法跳过他直接下达诏旨和命令。后期太平天国的大小各个军事领袖也形成为准军阀和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