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做大的商人在一定的时候,都会涉足于股市的,因为这块大蛋糕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李嘉诚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1972年,低迷多年的香港股市大牛出世,一派兴旺。李嘉诚看准时机,于7月31日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0月,向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挂牌。长实骑牛上市,倍受投资者青睐。上市后24小时不到,股票就升值1倍多,认购额竟超过发行额的65.4倍,包销商宝源财务公司和获多利财务公司不得不采取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谁是长实的公众股东。
其实,长实作为新上市的公司,并不是其本身有多么高的信誉。事实上,其他上市股票比长实股升值更惊人,只是李嘉诚拥有长远的眼光而选择了一个最佳时机将长实上市,而取得了喜人的开端。股票升值1倍多,意味着长实公司市值增幅1倍多。在选择上市时机上,李嘉诚又显示了其长远的眼光。
1973年的大股灾,造成了地产低潮。
李嘉诚深谙香港经济的兴衰规律。他认定,低潮过后,又是新一轮**。因此,股市地产低潮,正是拓展的有利时机。拓展需要资金。于是,李嘉诚就想到发行新股集资。
1974年,长实发行1700万股新股票,用以购买“都市地产投资有限公司”50%股权。实际上,是换取其励精大厦和环球大厦。两幢商业大厦,租金收入每年达800—900万港元。
由于地产低潮的原因,都市地产发生财政危机。李嘉诚占了便宜,又客观上帮助了都市地产,做了回“救世主”。真可谓一石双鸟。
1974年5月,长实与实力信誉卓著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实收资本5000万港元。李嘉诚任这间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长实引进外资和拓展海外业务开了一扇门。1974年到1975年间,李嘉诚两次发行新股集资约1.8亿港元。另外,李嘉诚在个人持有的长实股份中,拨出2000万股售予获多利公司,套取6800万港元现金。
这样,李嘉诚积聚了充裕的现金,使他得以在地产低潮地价偏低时,大量购入地盘。另外,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形势的转变,李嘉诚一反过去只租不售的做法,重点转移到发展物业上。这样,大大加速了资金回笼周转。回笼的资金又可及时吸买地盘,兴建楼宇。
1976年,香港地产逐渐光旺。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在整个地产界沉睡的时候,李嘉诚一刻也没有懈怠地活跃着,他那个小小的地产公司已经发展壮大成一个地产王国。
1972年,长实上市时,拥有物业为35万平方英尺。经过低潮期大量的购地建楼,到复苏的1976年,长实的物业和地盘面积迅速增至635万平方英尺。1976年,李嘉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长实又再发行新股5500万股,集资1.1亿港元,继续大举扩充物业和地盘面积。1977年,长实的物业和地盘面积一下子跃至1020万平方英尺。当时,香港除港府之外的首席地主——置地拥有物业和地盘近1300万平方英尺。就是说,李嘉诚在长实上市的短短5年时间,在地盘物业面积这一点上,已经直逼置地。
李嘉诚在地产业界的长远的眼光和气魄及其惊人的业绩,开始显示出他超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