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不能得到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私心。如果在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能够想到别人,那么,做人就会赢得别人的敬仰和信赖,也就不会给自己制造敌人。
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想一想李嘉诚这句话:“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善待他人,做对手不做敌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以势压人,是李嘉诚一贯的做人准则,即使对竞争对手亦是如此。商场充满了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能做到这一点,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香港《文汇报》曾刊登李嘉诚专访,主持人问道;“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伙伴,都十分的坦诚和友善?”
李嘉诚答道:“最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我的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就像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同样创造了奇迹。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
对于这点,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和老竞争对手怡和。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手中购得港灯,还带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李嘉诚并没有为此与纽壁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之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继续合作。”追随李嘉诚多年的洪姑娘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内声誉日隆,实力也日渐强盛,因而被大家推举为香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可以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潮商的塑胶热中,李嘉诚起了一定的表率作用,他的成功激励更多的潮商加入这一行业。李嘉诚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不忘给予潮商同行一定的帮助。
此时李嘉诚的兴趣只在经商,而且已越来越热衷于经商,对担任政府或社团公职没有多大兴趣。不过,他在任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期间,仍勤力而为,不孚众望,为打破进口商的垄断,挽救香港塑胶业,在李嘉诚的倡议之下,数百家塑胶厂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从而渡过了这个难关。至今仍被传为佳话功德无量的好事。
李嘉诚扶危济困的善举,为他树立起了崇高的商业形象,使他的声誉和声望如日中天。而这种信誉和声望又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暂且不论李嘉诚深层次的思想意识,以商论商,李嘉诚的这一举动,确实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我们可以假设,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援相助,而你也具备足够能力时,你又会做何行动呢?
很多人的做法是: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以为这样就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的扼杀了对方,其他的竞争对手仍会相继而来,绵绵不绝。由于你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他们必然会对你心存戒备,若有机会也会损你一把。这样,你的事业中便时时潜伏着危机。更何况风水轮流转,万一哪一天灾难落到自己头上呢?
像李嘉诚这样,救人于危难之中善义之举,不但能赢得人缘、信誉及声望,也会为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