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楼勤学艺,处处皆留心(1 / 1)

命运对人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你想要什么,命运便会给你提供得到它的条件,只不过,这些条件都是隐晦的,需要你去识别。假如你得到一份低贱的工作,你总是抱怨它与你的身份不配,与你的人生追求大相径庭的话,那你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你将其作为训练自己的毅力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的手段,你将会大有收获。

李嘉诚不愿依赖舅父的照顾:决心自己找工作。庄氏终于被儿子的坚毅所打动,同意李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但她又说:“事不过三,第三天还找不到的话,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吧。”

苍天不负有心人。次日正午,李嘉诚终于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却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老板要李嘉诚找一位有相当资产和信誉的人作担保。

李嘉诚一下子便把这几天的劳累与艰辛抛在了脑后,兴冲冲地跑回家,跟母亲说起这事,母子二人知道最好的担保人,就是在中南钟表公司做董事长的舅父。舅父不在家,李嘉诚实在等不及了,他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他央求母亲,跟他去看看。母亲无奈之下,只好随李嘉诚去茶楼。

母亲见了老板,向他诉说家庭的不幸。老板深深地被这对母子的遭遇所打动,竟然同意由母亲为儿子担保。

李嘉诚终于有了平生第一份工作,虽然只是一个茶楼的堂倌,但这是经过一番挫折之后才得来的,所以备感珍惜。而且,他开始体会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想做的,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茶楼里的工作时间长,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

在李嘉诚上班的头一天里,舅父送了一只小闹钟给他,让他掌握早起的时间。

通过求职这件事,舅父不再怀疑这位瘦骨伶仃的外甥的独立谋生能力。不过他还是没料到李嘉诚今后会做出大事业来。而当时的李嘉诚,也不敢有什么宏愿大志,他知道,眼下最现实的,是好好地做好这份工作,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

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白天,茶客较少,但总有几个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呆在茶楼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人寂了。李嘉诚后来回想起这段日子,说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于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李嘉诚后来对儿子谈起他少年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尽管这样想,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定好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后来,他一直将这一习惯保留了大半个世纪。而在今天,大家都知道李嘉诚的手表永远比别人的快10分钟,这早已成了商界交口赞誉、津津乐道的美谈。

正是因为找工作的倍加艰辛,才使李嘉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真诚敬业,勤勉有加,很快便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他也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其实,不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善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无论工作好坏,是不是为我们所喜欢,都是得到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是得到了一个体验人生,积累经验的机会。我们应该感谢第一位老板,感谢第一份工作,尽自己所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抱这种想法的人将来必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绝大多数机会不是能力带来的,而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带来的。而且,对任何人来说,此时干什么工作并不重要,关键看将来成为什么人。

茶楼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也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缘故,李嘉诚对于茶楼里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

李嘉诚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散布小道消息。他从这里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在家中、课堂上闻所未闻的,许多说法,都与先父和老师灌输的那一套大相径庭。世界在李嘉诚面前展现了错综复杂、异彩纷呈的一面。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尽管如此,父亲的遗训依然刻骨铭心,他在纷纭变幻的世界中并没有迷失自我。

渐渐地,他发现茶楼的客人各具特色,又各有喜好。言谈举止间,有的显得儒雅风流,有的粗俗不堪,有的则默默无语。于是,在干好自己手头工作的同时,他开始暗暗观察起每一个客人。

他首先根据各位茶客的特征,揣测他们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找机会验证。接着他又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看他们喜欢喝什么茶,喜欢什么茶点。

刚开始,他一点也猜不透茶客的情况。但他没有气馁,继续观察,不断总结规律。终于,他发现自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他高兴极了,觉得观察人太有趣了。

后来,李嘉诚对一些常客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了如指掌。如谁爱吃虾饺、谁爱吃干蒸烧麦、谁爱吃肠粉加辣椒,谁爱喝红茶、谁爱喝绿茶、什么时候上什么茶点,李嘉诚心中都有一本账。

李嘉诚投其所好,又真诚待人,顾客感到特别受尊重,高兴之余,自然乐得掏腰包。能赢得顾客并能让顾客乖乖掏钱,自然也能获得老板的欢心,老板很快便给他加了薪水。

于是,李嘉诚更加自觉地训练起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事,他因此很快成了一个十分出色的堂倌,并迅速了解了各种人情世故。

此外,茶楼也是一个传播生意信息的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暗自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

就当时而言,李嘉诚训练察颜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主要是为了干好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后来,他这种本领却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了解客户的真实需要、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若无这项本领,李嘉诚绝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