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说:“我不相信命中注定的大富大贵,却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就会定有所成。”
年少的李嘉诚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自谋生路,承担起糊养全家的重担,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冷酷,也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1943年冬天,香港出现了少有的寒冷。凛冽的北风掠过南岭和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治时期,街市萧条,再加上寒风彻骨,街头已是空****的,一片萧瑟景象。
在这样一个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里,没有人留心正踯躅于大街上的李嘉诚母子。母亲庄氏正领着儿子嘉诚挨门挨铺地寻找工作,他们已出来整整一天了,但他们的脸上依然是一片茫然和沮丧的表情。
夜幕早已降临,整座城市也笼罩在黑暗中了。那时由于日军实行灯火管制,而且燃料短缺,街灯要等到天黑透了才能照亮。
从酒楼饭铺里不时飘来阵阵酒菜的香味,李嘉诚母子已饿了一整天了,此时胃肠在饭香的刺激下一阵阵抽搐。
早上他们吃的是菜叶煮稀饭,现在已消耗殆尽,早已是饥肠碌碌了。
“阿诚,你饿了吧?妈妈去给你买糯米鸡吃。”母亲看着幼小的儿子,心疼地说。其实她身上只有仅存的几角零钱了。
“阿妈,不要,我不饿。”李嘉诚毅然地拒绝了母亲。他明白,如果他不能找到工作,莫说糯米鸡,就是一日两顿稀粥恐怕也没得喝了。
母亲看着儿子瘦削的面庞,不禁鼻子一酸,她微微偏过了头,泪水早已夺6匡而出,沿着双颊流下来。
看来,今天是没什么希望了。母亲说:“回去吧,孩子。等明天早点出来吧!”
母子二人步履蹒跚地回到家,李嘉诚再也没有力气了。他默默地地躺在**,一动不动。母亲则同样默默地把路上捡回来的烂菜叶用水洗净,打算生火煮粥。
舅父进来了,他为李家带来了一小袋粮米,顺便询问了一下——家人的起居生活,然后转身就走了。他早已看出了母子二人的疲惫和沮丧,但他什么也没有说。
第二天,天刚亮,李嘉诚便起床了。他打算独自外出找工作,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让可怜的母亲再陪他受奔波之苦。
就这样,李嘉诚靠一双脚行遍了港岛的大街小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铺子,却毫无结果。他的双脚红肿不堪,一走动便钻心的痛。也难怪,他以前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其实,脚的疼痛还好忍受点,最难受的是心痛。白眼冷语,深深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出门前,母亲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会帮衬潮州人的。”母亲随之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云经有交往。
本来,他不愿意去求人帮忙。但在无奈之下,他还是决定去找一个同乡长辈帮忙。不料,他按图索骥寻到的却是一家倒闭的空店。
他曾听舅父和父亲谈起过,日军当道,市景萧条,生意难做,生意人倒闭的多于开张的。
于是,李嘉诚就冒出一个想法:到银行去求职,扫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
他想,银行是存钱的地方,银行不会没钱,当然不可能倒闭。
然而,等待他的,只有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找工作的结果一览无余地写在他失意的睑上。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
“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两天,尽管他已备尝辛苦,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
母亲给他擦干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夺眶而出。
母亲含着泪叮嘱道;“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
谆谆教诲间,她瞒住了一个事实。其实,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李嘉诚到他的公司上班。但他担心李嘉诚这样就找到工作太容易,不思自强自立,所以想先让嘉诚尝尝找工作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
“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父亲的遗言及平日的要强行为,迅速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母亲大感意外,直愣愣地望着他,以为听错了。李嘉诚又果断地重复一遍。母亲不再吱声,她发现儿子在清高这点上,太像他的父亲了,并且比他父亲还要倔犟。同时,她也觉得儿子长大了。
母亲深为儿子的懂事而高兴,但心底里确实不忍心再让儿子饱受艰辛与磨难。
李嘉诚确实有几分倔犟,两天来遭受的种种挫折,不但没把他击垮,反而使他产生了一个坚强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找到工作!
他要凭自己的实力和努力闯出自己的路,而不愿依靠他人的恩赐生活。这充分显示了李嘉诚独立、自信、坚强的品质。而这恰恰是成大事者所必备的品质。是人才未必都能成大事,但成大事者必是人才。
李嘉诚年青时的理想,并非是叱咤风云的商业家,而是当一个教育家,如果不是迫于无奈,他是不会去从商的。李嘉诚后来回忆说,就是立业之初,他的理想还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由此可见,李嘉诚从商实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这也许就是时世造英雄。别无选择使李嘉诚义无反顾,以其坚韧的耐力和心境在商海搏击之后,终于成为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
从李嘉诚人生的遭遇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应该自加压力,发挥出自身的巨大潜能。
此外,父亲教给李嘉诚丰富而珍贵的做人道理。比如“贫穷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并延展为以后从商的准则。李嘉诚是有口皆碑的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