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不但在生意场上是个胜者,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同样是我们的楷模,在关注祖国建设,为祖国的医疗建设,福利事业的捐资当中,他从来都是走在前面的。其中,由于他对残疾人的资助,使很多人重获新生。
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翟艳萍在地上蹲行了漫长的28年,是李嘉诚的资助,使她得以接受矫治手术,开始新的生活。如今的翟艳萍有工作,有家庭,还有了可爱的孩子。一提起李嘉诚,翟艳萍泪流满面:“28年来,这是我第一次站起来做人,李先生是我的大恩人,是他让我从新有了新生!”
在中国,像翟艳萍这样,在李嘉诚资助下改善了身体条件、生存环境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在内地七百多万盲人中,有107万白内障致盲者,在李嘉诚的资助下得到治疗并重见光明,占了盲人总数的七分之一。难怪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盲文传记就是《李嘉诚传》。众所周知,由于盲文的特殊性,盲文书刊成本非常昂贵,通常由国家补贴、按计划限量印制。但是,应盲人的要求,中国盲文出版社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自发出版了这本书。
《李嘉诚传》一书的盲文版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出版社附设图书馆留下供盲人借阅的20套《李嘉诚传》,也一直是在尚未归还的时候就被预定出去,读者遍及各地。现在,厚厚的牛皮纸上的盲文凸字几乎已被一双双手磨平。面对人们深深的感激,李嘉诚表示:“报效桑梓,是我作为一个国民应尽之天职。”
李嘉诚作为全球华人首富,在自己生活上的花费很少,但他花在慈善事业上的金钱和时间却不少。如今,他平均20%的时间都用在慈善活动中,并表示将来要为慈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李嘉诚已经捐了数亿美元,用于在香港、中国大陆、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以及开展医疗研究活动。
李嘉诚历年对公益事业的捐款达45亿港币,而其中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捐款,他认为“最深具意义”。自1991年与下属集团一起向中国残联捐款一亿港币之后,十一年来,李嘉诚从未间断与残联领导的晤谈,一直关心着残疾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状况。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感慨地说:“在我们创业之初,李先生的捐款真是雪中送炭,催生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带动了事业的全面发展,给六千万残疾人的命运带来整体而久远的影响。”
目前,由李嘉诚捐款一亿港币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正在扶助残疾人开创人生的新里程,在普及假肢、帮助盲童入学、帮助盲人就业、培训聋儿语训教师和增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是新世纪李嘉诚与中国残联共同描绘出的一幅美好蓝图——开发长江普及型假肢,建立农村装配服务网络。到2015年前,中国将形成年装配两万例假肢的能力,并满足更新维修的需要,让每一个下肢残缺者都能站起来;针对盲童身心特性、居住分散的实际和融入社会的需要,在中西部12个省份推行一体化教育,吸纳盲童随班就读,资助贫困盲童入学,于2005年使盲童入学率从现在的不足百分之四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进而努力使每个盲童都有学可上;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师,提高盲人就业率;创办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改写“十聋九哑”的历史,让更多的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从而能够开口说话。
有人曾问李嘉诚,自己是否考虑过捐赠眼角膜的事,他洒脱地表示:“我早已说过,到时所有还有用的器官,我都愿意捐出来。”可见,他对于残疾人的关怀并不仅仅是从金钱上、从物质上的,而是从内心深处,要帮助那些人。
如今,李嘉诚与中国残联正在为这美好蓝图的实现而不懈努力。那一天的到来,无疑将是中国数千万残疾人的福祉。我们共同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投资金律]
人们对未来不可预测的事情冠以“命运”两字,是因为人们在命运的面前的确毫无选择。或早、或晚、或突然、或意料之中,每个人都面临死亡。如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拥有什么,那么,就拥有为中国数千万残疾人的福祉不断努力的远大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