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力助中资,能进能退(1 / 1)

李嘉诚曾说过:“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在李嘉诚看来,能进能退方能体现出投资家攻守策略的高明之处。局势有利则乘胜追击,情势逆转则全身而退。智者于时局涨落之中而能辨其利弊,眼光开阔、从容应对方显商界奇才的睿智。

美丽华酒店是杨氏家族的祖业,但创始人却是一批外籍神父。50年代初,九龙尖沙咀有一家教会小旅店,专门收容被驱逐的内地教堂的神职人员。1957年,中山籍商人杨志云,因一次偶然机会购得这间小旅店。后来几经扩充,到70年代,美丽华已经是拥有千余客房的一流酒店了。

1985年,杨志云逝世,其子继承父业,美丽华仍风生水起。但是好景不长,1989年,香港旅游业空前萧条,到1991年美丽华入住率还未突破50%。杨氏兄弟遭众股东指责,集团元老何添出任美丽华集团主席。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香港旅游业转旺。至1993年,美丽华已恢复元气,渐入佳状。然而,各大股东间的矛盾并未因此而消融,并且杨氏兄弟也不是团结得如钢板一块,大哥杨秉正坚决不放弃祖业,而其弟杨秉梁则主张去美国发展。这正是外强“入侵”的天赐良机。

外中之强,首推香港首富李嘉诚与中资强豪荣智健合组的新财团。从1990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和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以长实的财力与中泰的背景欲得美丽华,简直如瓮中捉鳖。一位财经评论家说:“满香港,再也找不到第二对这么强大的黄金拍档。”

当时,美丽华集团的主要物业有三个方面:一是美丽华酒店,位于九龙尖沙咀商业旅游区,估值24亿港元;二是深圳蛇口南海酒店,估值12亿港元;三是柏丽广场,第一期估值10亿港元,第二期估值47.5亿港元。这三项加起来,总估值93.5亿港元。1993年6月5日,长实与中泰各占一半股权的新财团,向美丽华提出收购建议,每股作价15.5元(认股权证8元),涉及资金87.88亿港元。

美丽华集团于9日申请停牌,停牌前市价为14.8元。李嘉诚15.5元的收购价,溢价不到一成,一般要溢价二成方可生效(即为众股东接受)。市场普遍认为,李氏荣氏的出价太低。李嘉诚是股市收购的老手高手,他应当深谙此理。也许他是过于自信,认为不会再有强手跳出来与其角逐“猎物”。

据李嘉诚自己说,他们此番收购,是美丽华的一名大股东主动提出洽商,该股东有意出售其所持股权,并且持股数不少。这会是谁呢?难道会是杨氏家族掌门人杨秉梁?

1993年6月14日,美丽华董事总经理杨秉正发表公开信,声称全部董事均未与长实、中信达成共识,美丽华物业发展潜质极佳,资产净值为20元每股。信中提到,6月8日晚才接到李嘉诚、荣智健财务顾问的电话意向,而次日早上9时,收购建议书就送到美丽华董事局,“这么庞大的收购行动,未给予当事人适当时间去了解,而突然采取行动,那当然算不得友好和善意。”杨秉正显然对买主的15.5每股的价格不满。

市场传闻,主动与李嘉诚接洽的股东,很可能是美丽华董事局主席何添。据估计,何添所持的股权不及杨家的零头。李氏、荣氏欲获成功,杨秉正才是关键。

6月22日,杨秉正又刊启事,称公开信可能有不适之辞,致使公众对李嘉诚、荣智健两位先生产生误解,谨向两位先生深表歉意。

杨氏家族只持有3成多股权,李荣集团全面收购仍取胜有望。不料,“半路上杀进个程咬金”——李兆基的介入,使局势完全逆转了。

谁会想像李兆基会公开与李嘉诚“为敌”呢?二李交情之深,路人皆知。他们是地产老拍档,曾去温哥华共同投得并发展世博会旧址,总投资百亿。他们是高尔夫俱乐部的“波(球)友”,每周相聚一次,形影不离。更令人称道的是,不久前,他们共同推出一个“嘉兆台”高级地盘,把两个人的名字合成物业名,成为两人友谊的永恒象征。

原来,未陷债务泥淖的杨秉正,完全可抓住所持股权不放,但他真的担心“怀璧惹祸”,就寻找第三者为其“藏璧”。这个人必须是先父的至交,并且财力在香港10强之列,这只有李兆基了。

李兆基碍于李嘉诚的情面,开始十分为难。但现在至交杨志云遗孤有难,不帮又说不过去。杨志云在商界名声卓著,深得同仁尊敬。眼看杨家祖业行将被外强“吞噬”,身为杨志云生前的世间挚友,必会遭外人指责。

不过,真正促使李兆基下决心的,还是杨秉正的“送璧入怀”。美丽华前景广阔,谁不垂涎欲滴?商场无父子,就更不会有友谊。于是,李兆基就给密友李嘉诚致命一击,与杨秉正私下签订协议。

杨秉正以极优惠的条件,让李兆基保证只做股东,从杨氏家族购得略超过3成的美丽华股权。李兆基保证只做股东,管理权仍为杨氏家族所控,从而解了杨秉正的心头之患。杨秉正最担心美丽华一旦被另一家财团控得,杨家被清扫出局。

李荣集团一时方寸大乱,一贯不抱买古董心理的李嘉诚,一反常态,把15.5元的收购价提高到17元,与李兆基的同等收购价对撼。一位证券经纪商称:“头脑冷静的李嘉诚,也会情绪冲动,在古董拍卖会上竞价了”。

到7月12日,以杨秉正为首的8名董事,仍拒绝百富勤(长实与中泰委托的财务顾问)的收购建议,他们手中还控有7.61%美丽华股权。而以何添为首的5名董事持有5.37%的股权,他们主张接受收购。

7月16日,百富勤宣布全面收购截止。至此仅购得13.7%股权及9.2%认股权证,股权未购满50%以上,承认收购失败。而李兆基通过市场吸纳,使其所持股权增至34.8%。因未过35%全面收购触发点,无须发起全面收购,却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证券分析员说:“李兆基攻守兼利。如果李嘉诚再要发动全面收购,李兆基可以从杨秉正等股东手中买入股份,超过半数不太难,李嘉诚又可能徒劳无功。如果李嘉诚按兵不动,他也不动,稳可控制整个集团”。

李兆基敢挡李超人,轰动全港。舆论一直认为:超人之势不可挡,其锋不可争。圈中人道:“一帆风顺的李嘉诚,在美丽华一役铩羽而归,是超人在本埠走下坡路的起点。”事情真如这位预言家所说的那样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商场上你争我夺,硝烟弥漫,有闪失、有挫折都属正常状况。李嘉诚虽在收购美丽华酒店一役中失利,但他力助中资,与荣智健、首钢等企业的合作则又是他过人的精明之处。这一合作,必将为他事业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全局,李嘉诚的事业不仅没有走下坡路,反而蒸蒸日上,前景非常良好。

[投资金律]

大商人的眼光总是开阔的,总希望能从大局出发,把生意做活做稳做大。一定的道理投资也体现了商人的君子之风,为他的下一步埋下了伏笔,奠定基础,这样事业才会顺风顺水,商机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