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机未到,不可心急如焚(1 / 1)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卓越的投资家。

1979年,李嘉诚收购英资青洲英泥,就看好该公司在红墈海旁的80万平方英尺土地。

当时,传媒捅破了李嘉诚的“醉翁之意”:“首先,被收购之公司可提供合理的经常性利润;第二,被收购公司的大量平价土地可供日后发展;第三,若重估或出售该平价土地可获庞大利润。”

1983年4月8日,长实与青洲英泥发表联合声明:长实发2458万新股(相当于2.27亿港元)予青洲英泥。

李嘉诚在14个月内以私人名义购入新股,以获得鹤园地皮及红墈的有关物业。李嘉诚在这块地皮推出了高级住宅红墈鹤园。

红墈鹤园是九龙新发展的繁华区域,楼价在90年代高攀到4000至6000港元一平方英尺,李嘉诚赚得盘满钵满。

股市的兴旺与衰败,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李嘉诚对时机掐得准,是他时时关注整个国际时势的结果。然而,有时股市的突发事件,并非外界因素所然,谁也无法预测——这显示出股市极其险恶、变幻莫测的一面。

1987年华尔街大股灾,事发前并无明显兆头。灾后的一年,美国经济取得较满意的成绩。尽管学者们从美国政治经济深层挖原因,但却不是这些原因直接引发的。

80年代中期,香港股市持续兴旺,恒指连年攀升。到1987年,股市步入狂热。2月18日,恒指破2800水平报2801点;8月3日,恒指已升越3500水平;10月1日飚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

牛气冲天,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李嘉诚预计股市将会崩溃,但不太可能发生在年前。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四间公司一长实、和黄、嘉宏、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一次集资行动。对于这笔巨资的用途,李嘉诚表示将在3个月内公布。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将由五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泻508点。香港股市应声滑落,恒指暴跌420多点。

如果在9时之前,包销商尚可引用“不可抗拒”条款退出包销供股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在10时开市前得以顺利通过,开市后,将会造成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股市的连锁反应。

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侥幸躲过这场股市浩劫。长实系上市公司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而包销商则欲哭无泪——他们将承担包销的风险。

10月20日,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宣布停市4天。10月26日周一重新开市,香港股市崩溃。当日恒指暴挫1121点。五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出3096以上。

在这种形势下,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承担其责任的一半(51.5亿港元),其余价值50多亿新股由原有五家包销商及上百家分包销商承担。结果,长实系四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这就是被传媒评价的“百亿救市”行动。李嘉诚在这次股灾中,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大盘崩溃,约占香港总市值15%的长实系上市股票均下跌三成。依常规,这正是向公众股东廉价收购本系股票的好时机。

10月23日,李嘉诚向香港证监会提出一个“稳定股市”的方案,拟定动用15亿至20亿港元,吸纳长实系四公司的市面散股,以便“协助本港股市的稳定”。

李嘉诚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的经济不要太多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

尽管李嘉诚申明了自己的立场,仍有人认为“有为私之嫌”。舆论纷纭,人言人殊。当时,李氏家族控有长实35%以上股权,和黄的股权也近35%。

按照收购及合并条例,已超过35%股权的人士要再增购股权,就必须提出全面收购。李嘉诚无法全面收购,要求当局放宽限制。

证监会碍于条例不予批准,李嘉诚多次去港府力争,希望从“救市大局”出发。结果,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决定接纳李嘉诚的“救市建议”,暂时取消有关人士购入属下公司股份超过35%诱发点而必须履行的全面收购条例,但规定所购入最高限额之股份,必须在一年内以配售方式出售,同时,购入股份时必须每日公布详情。

李嘉诚对放宽限制表示欢迎,但认为既放宽收购点又限期售出,这是“措施矛盾”,“难消危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故表示出对附带条件的失望。这意味着,如一年限期内股价继续下跌,他收购的股票必然会蚀本。

某报章说:“李嘉诚原想酿的美酒变成苦酒,现在不得不喝下去——李氏购买了数亿股票。”这当然是一家之言,事实大概不会是此君的揣测。不过,许多人都认为,李嘉诚必蚀老本不可——依以往香港与海外股市的经验,股灾之后,必有两至三年的低迷。

岂料这次股灾竟恢复得如此之快,当年底,股市就开始回扬上冲。到1988年4月14日,恒指收市报2684点,已接近1987年初的水平。李嘉诚在一年的限期内,以配股方式将增购的股票出售,未蚀本,而且仍有小赚。对李嘉诚来说,小赚便意味着是几千万港元。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李嘉诚。

1987年10月31日,香港联交所宣布,在本周一与周二两天股市大跌期间,香港44家有实力公司,从股市回购大量公司股票,积极参与“救市”。其中,长实主席李嘉诚在股灾期间购入1300万股长实股份,增持行动对长实股价有正面影响。

李嘉诚集团的主席办公室证实李氏个人购入约0.5%长实股份,使其持股量增至34%,并已向联交申报。

李嘉诚购入该批股份价格未见透露,但过去10个交易日内,长实的股价已由每股76港元下跌到最低的44港元,跌幅达四成。若据前天收市价,李嘉诚购入的股价市值为7.18亿港元,为众多股东回购金额之最。

被称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以往都是在大市跌到股民都绝望时才出手救市。29日,他对记者说:“每次经济动**,我都会动用私人名义买公司股份。”股份接近35%全面收购的触发点,所以当问他是否有买其他公司股票时,他三缄其口,只说:“我当然先买自己公司的。”

大盘崩溃,股市下挫。在低点回购股票,是惯常的游戏法则,关键是眼光要准。

幸运成全不了股市常胜将军,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股市强人,靠的是他的远见卓识。因为,他在每一次股灾之中,都能够安然渡过,而不致于翻船落水。

马世民在会见《财富》记者时说:“李嘉诚是一位最纯粹的投资家,是一位买进东西最终是要把它卖出去的投资家。”

[投资金律]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不是随便去赌一赌。成大事者,很多时候不可操之过急,而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机会和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