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话说,“未购先想卖”,这就是我的想法。当我购入一件东西时,会作最坏的打算,这是我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交易前所要想到的事情,只有百分之一的时间,是想到可赚多少钱。
李嘉诚在商场上的角色,扮演的就是生意人的角色,或许很多人都明白,但在急功近利心理的驱使下,许多人都不愿做这种角色,而宁可做个投机家。
一个纯粹的投资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过分地执著于某一项业务,不要被一项业务套牢,不管这项业务的前景多么诱人。
李嘉诚在生意场中,有时坚持不懈,穷追不舍,甚至不惜“十年磨一剑”,有时却一见不利,及时撤退。无论他继续进取还是退避三舍,都是从该项业务是否有前途考虑的,有利则进,无利则退。
事实上,李嘉诚从不偏爱任何一项业务,他说:“不要与业务‘谈恋爱’,也就是不要沉迷于任何一项业务。”这是一种有着丰富商业经历之后,超然于商业的一种心灵感悟。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人来说,在他的眼中,应该是只有赢利的业务,而没有永远的业务。因为任何一项业务,当它走过自己的成熟阶段之后,必将走向衰落,而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还抱着不放,必将随这项业务的衰落而走向失败。
李嘉诚一个个大进大出,都是以“腌股”为后盾的,一待良机出现,便急速抛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87年,李嘉诚在半小时内就下定决心投资3.72亿美元,购买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的股份。这是一只值得长期保留的明星股。
3年后,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股价涨高,李嘉诚又以同样快的速度,将股票抛出套现,净赚近1亿美元(合近7亿港元),从这里我们看到,李嘉诚在股市中稳扎稳打,善抓机会,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李嘉诚凡事都会深思熟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之后才去做。众所周知,购买债券是一种极保守的投资,持有人只能享受比定期存款较高的利息,而不能参与分享公司红利。
李嘉诚所购买的债券,大部分都是可转换债券。这种债券有1~3年的期限,若持有人认定该公司业务能稳定增长,可以用债券换成该公司股票,从而获取更大收益。即使不成,也可将债券保留至期满,最终收回本金及利息,所以这种债券既和普通债券一样,具有风险小的优势,又比较灵活,能转换为股票。可以说是将债券和股票的优势合二为一,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
1990年,李嘉诚购买了约5亿港元的合和债券;另又购买了爱美高、熊谷组、加怡等13家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共计25亿港元。
在此后的发展中,胡应湘的合和表现最为出色,先后拿下广东虎门沙角电厂、广深珠高速公路、广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及泰国架空铁路等大型工程兴建合同,一时名声大噪,众豪争扯他的衫尾。
见此情势,李嘉诚马上把合和债券兑换成股票,这样一来,当初价值5亿的股票,到3年后升值近9亿,账面溢利达3亿多港元。同样,李嘉诚购入的其他可转换债券,也大都有不俗的表现。这就是商场上的机变为用的手法,如果一成不变,恐怕是自己堵了自己的路。
[投资金律]
在生意场上有一句话:机变为用,把不利形势变成有利形势。不知出自何人之口,却道出商海中致胜的关键所在。这就等于是提醒投资者:做事要找准机会,机会出现不仅要牢牢抓住,既不能出手过早,良机未到;也不能出手过晚,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