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诺千金,救人于危难之际(1 / 1)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什么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空头支票”不仅仅增添他人无谓的麻烦,而且也会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所以,对别人委托的事情既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又不要应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

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位著名的美国总统告诫我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赖的。在李嘉诚看来,以诚为本,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如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在李嘉诚看来,把牙齿能否当黄金是一个投资人是否守诚信的标准。商家求发展,首先依赖“诚信”二字。李嘉诚认为:做生意,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人家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家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为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因此香港的入口商乘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年初时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元到5元港币。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李嘉诚当时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但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的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向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入口商还大,因此可以直接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入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入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因此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而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给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姑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只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当行业中同行们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样做。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固然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扼杀了对手,也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不可能独霸一个行业,也不可能赚完所有的钱。更何况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确的取向是,应该从李嘉诚的行为中汲取精义,救人于危难之中,这样不但赢得了人缘、信誉及声望,实际上也为你日后发展大业赚大钱埋下伏笔。

不说是积善积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的所得势必要超过你的付出。以李嘉诚而言,一个被称为“救世主”的人,谁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商人要懂得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异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真诚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然而真诚在友谊宫殿中的光泽不仅不会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而减弱,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增添了光彩。如果为人处世离开了真诚,则无所谓友谊可言,一个真诚之人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真诚之人的共鸣。

古人云:“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的生活中应充满真诚,养成真诚待人的习惯,并且也惟有这样,你的心灵才会美好而快乐,才会安全地生活每一天,才会在你的事业上获得更多真诚的帮助。

人们常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来表达真心诚意可以解决很多难题。守信誉者,必有天下。同样,守信誉者,投资才能成功。李嘉诚把信誉视为投资成功的基石,这就是以诚经商。

[投资金律]

一个人守信是最可贵的品性,要成大事,必须讲信义。诚信之人都是讲信义的,也就是说,他们说过的话一定算数,无论大事小事,一诺千金。商人一定要记得中国人以信为本的做人处世之道,在你的事业中,养成守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守信,别人才会信任你;只有做到了一诺千金,你的事业才有望发展。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