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恩图报,以诚从商(1 / 1)

李嘉诚说过:“做人就要对人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如果要想真正地做到却不容易。作为一个著名投资家、作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楷模,李嘉诚是实实在在地将这一点做到了。

在塑胶裤带公司工作的时候,年仅20岁的李嘉诚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经理。但是,李嘉诚并不满足,他一直想创业,自己做老板。在塑胶行业待了很久的李嘉诚,从平时的观察和调查中发现,塑胶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他想在离开这个公司后也从事这方面的经营;但是,不可避免的,他今后就会和现在的老板成为竞争对手。然而,对于李嘉诚来说,没有这个老板就没有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怎样才能不辜负老板对于自己的恩情,怎样避免利益冲突,是李嘉诚考虑最多的问题。

李嘉诚离开公司的时候,老板在酒楼设宴为他饯行,李嘉诚非常感激,但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内疚。善良的老板在与李嘉诚几年的相处中,对他诚实守信的为人看得很清楚,而且对于这样一个勤奋又有能力的人来说,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面对老板的宽容和支持,李嘉诚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他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肯定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皆是,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不过,我向你保证,我绝不会将一个客户带走,也绝不会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路线。”老板绝对相信李嘉诚会遵守自己的诺言,当然也赞同了他的构想和做法。

在创业之初,李嘉诚并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他打工积攒的那点积蓄根本不够。这时候,他一生所尊崇的诚信又帮了他的大忙。因为李嘉诚平日就在众多亲朋好友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大家都对他的为人很放心。所以,当李嘉诚向他们开口借钱时,大多数人都很爽快的答应了。李嘉诚没有费多少周折就筹够了基本资金,从而解决了创业最大的困难。

那个老板果然没有看错人,李嘉诚一言九鼎,一直尽全力实践着自己做出的承诺。李嘉诚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后,有很多以前他在塑胶裤带厂发展的客户对他做生意诚实的态度“念念不忘”,想重新和他进行合作。面对可能会获得的巨大利润,李嘉诚全部婉言谢绝了,并且告知了对方原因。他还强调,以前打工的塑胶裤带厂和自己有着深厚的情谊,并且他们同样具有很强的实力,希望这些客户都能继续与他们保持一惯的联系和合作。

因为被这商场上难能可贵的友情和诚信所打动,那些再次找到李嘉诚合作的商人后来基本上又都和原来的塑胶裤带厂恢复了业务往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后,因为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香港塑胶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原料危机,很多实力不强的塑胶厂岌岌可危。这时候,已担任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公司的库存原料拨给自己曾经打工的那家塑胶厂,把自己以前的老板从水深火热中挽救回来。已经年过花甲的塑胶厂老板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我没有看走眼阿诚的为人。”

经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李嘉诚在商场建立起了诚信的形象和人人称道的口碑,为生意兴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此,李嘉诚说过:“一个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成功和利润便会自然而来。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可以说其中有70%的机会是人家先找我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北美房地产大王李察明曾经一度陷入财务危机,急需找一位重信誉且有实力的人来帮助他渡过难关,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李察明的财务危机只是暂时的,谁不想这样的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最后,李察明选择了李嘉诚,李察明说:“我相信李嘉诚的为人。”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李察明将纽约曼哈顿一座大厦40%的股权,以4亿多港币的折扣价拱手让给了李嘉诚。在这笔交易中,李嘉诚获得的巨大利润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他和李察明也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恪守信诺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能拥有一个具有这种美德的朋友,将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不要认为在商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对于一个胸怀宽广的投资人来讲,在商场是没有绝对的敌人的,即使是竞争对手,也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默契产生“英雄惜英雄”的感情而成为朋友。至于和客户之间,只要对别人足够真挚坦诚,就更容易结交朋友了。而不管是竞争对手,还是客户,与之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在很多时候,都会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扮演助你一臂之力的角色。

多结交朋友少树立敌人,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李嘉诚在商界纵横几十年,虽然不能说从来没有和谁有过敌对关系,但是因为他的诚信而结识的各方朋友却数不胜数。李嘉诚自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只要友谊长在,生意就不成问题。在李嘉诚迈向一个个成功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的确是朋友给他带来了很多支援和帮助。

李嘉诚在做推销员的时候,就非常注重结交朋友。每当拜访一位客户之前,李嘉诚都是先将他当做一位朋友,在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之后才谈生意上的事情。同时,他交朋友也不完全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李嘉诚说过,这个人今天成不了客户,也许将来会是客户;或者这个人不能成为我的客户,但是他可以向我引荐其他的客户;即使是与没有生意关系的人在一起,也同样可以成为朋友,因为朋友可以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帮着出主意。李嘉诚这个人对人热情诚恳,总是乐于助人,而且聪明又有渊博的学识,所以,走到哪里大家都乐意与他交朋友。

在香港商界,李嘉诚有一个惺惺相惜的朋友,对他的投资生意帮助很大。这个朋友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就是汇丰银行大班沈弼。李嘉诚和沈弼之间的友情,应该从李嘉诚从置地公司的虎口中成功夺下中环地铁上盖权说起。

在那之前,李嘉诚虽然已经在塑胶界大有名气,但是在整个香港商界来看,还只能算是众多默默无闻者中的一个。在与香港房地产大老置地公司争夺地铁上盖权的商战中获得胜利之后,李嘉诚立刻名声大噪,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李嘉诚在商战中显示出的非同一般的智慧和勇气,也让人惊叹不已,包括汇丰大班沈弼,也开始对这位地产“新人”刮目相看。

汇丰银行位居全球十大银行之中,是香港的金融支柱,被大家看做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财神爷。当时,汇丰银行旗下的物流业旧华人行已经拆除,汇丰正在寻求诚信可靠的合作伙伴,重新建立新的华人行。华人行在华人中具有很大的声誉和影响力,而且地处中区黄金地段,几乎香港所有有实力的华资房地产商人都想尽各种方法争取和汇丰银行的合作。

在李嘉诚一炮打响之后,沈弼对他格外关注。经过短时间的观察,李嘉诚就以他诚实守信的品格和高瞻远瞩的策略眼光获得了沈弼的信任。在李嘉诚取得地铁上盖权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沈弼就做出和李嘉诚确立合作伙伴关系来重建新华人行的决定。这对于刚崭露头角的李嘉诚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假如能取得汇丰的进一步信任,日后长江实业的发展就会有坚实的后盾和基础。所以,李嘉诚对此十分珍惜,决心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让这次联手合作成功。

李嘉诚以最快的速度重建了华人行综合商业大厦,并与汇丰合组华豪有限公司,长江集团的总部也迁进新华人行大厦。从此,李嘉诚和他的长江实业正式立足于大银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环地区,在商界的地位也更加引人注目。

拥有诚挚的朋友关系,就会有良好的合作。后来,在李嘉诚收购英资银行和记黄埔的一系列活动中,沈弼和他的汇丰银行功不可没。1985年,李嘉诚更是应邀成为汇丰银行的非执行董事。可以说,李嘉诚后来很多成功的商业运作,都是和汇丰的支援分不开的。

当被问到与汇丰合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时,李嘉诚说道:“其中没有秘密可言。但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总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最后还是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投资金律]

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