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打造自身的金字招牌(1 / 1)

李嘉诚语: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总要留下一点什么吧!

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尽量做些能做到的事,尽量在人间播下种子,这才是值得的。

每个商人都应当有自己的金字招牌,这样才能有大效益。李嘉诚善于打出自己的金宇招牌,并在招牌寻找人生财富。

在广州,据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透露,从1992年秋起,他们就在与李嘉诚的长实、新鸿基地产、香港多间中资港资银行,商谈合作兴建一幢73层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大厦占地5.5万平方米,楼面积30万平方米,以当年物价计需投资3.5亿美元。

现在,这幢全广州市最高的摩天大厦,已在天河拔地而起,成为广州天河新城区的招牌建筑。

李嘉诚可称为广告大师,他有着非常强烈的广告意识。

正如说到白天鹅宾馆,人们就联想到霍英东一样,李嘉诚希望创出自己的招牌。

现在终于如愿,提到广州最高的摩天大楼,人们就会想到李嘉诚。

不管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层次,只要拔得头筹,都令人注目,就会变成无形资源。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广州至珠海段。

总投资为96亿港元,长实与合和共持控股权。

其余股份由新鸿基地产及数间日资公司拥有。

投资回报靠征收费用,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长线基础投资。

李嘉诚看准这段公路的前景非常广阔,虽然回报缓慢,但长期而稳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速公路还会升值,使用频率还会更高。

此外,铺路多少兼有行善积德的意蕴,而李嘉诚一向很注重好名声。

事实上,好名声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在上海,李嘉诚的一项大手笔是海港工程。

这是他1992年9月间在上海考察码头设施的结果。

11月23日,和黄集团及上海港务局,就合作经营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达成原则协议。

和黄投资60亿人民币,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

据预测,到90年代末,上海的货柜吞吐量,将会达到世界第一货柜港香港的1/3。

下世纪的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李嘉诚不仅在香港拥有货柜码头的半壁山河,还将在内地的货柜码头业坐大,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

在亚洲称王,使李嘉诚牢牢掌握了主动权。

内地与香港在货柜码头方面可以互为掎角,遥相呼应,兼顾统筹。

在海南,1992年9月初,长江实业、香港熊谷组、中信旗下的荣高贸易、台资大中华及海南省3间银行,合组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0亿港元发展洋浦自由港,长实占一成股权,投资约18亿港元。

感悟:

经商有法,但无定法。“打造自我”不是懒而不做,而是一种巧妙打造自我,推销自我的方法。每个商人都应有自己的金字招牌,这样才能有大效益。靠这种金字招牌,就能赢得顾客,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