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随着卫生知识的推广,按照卫生的要求进行着装的人群在逐渐增多。这部分人群在城市空间中进行活动,这正是对身体卫生的不自觉展示。这样的身体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卫生象征,从而使卫生的影响力扩展至城市更大的空间及更多的人群之中,并形成持久的卫生印象。
总之,民国时,社会团体和医卫机构为了传播卫生知识,运用身体的展示能力,以创造性的表演对一定的社会群体施加影响,以仪式性的游行对活动在城市中的普通民众彰显效力,同时还影响了服饰的形式,推动了服饰观念的变革。这些身体展示行为或是有一定周期,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持续不断地对民众的行为和观念产生作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官方利用卫生知识制定了对一部分社会人群的身体进行控制的一整套严密的策略,并随着卫生知识普及程度的加深,对身体的控制范围在逐步扩大,控制能力在逐渐增强。
个人的身体在卫生知识的影响下,不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具有了公共性。符合卫生的个人身体,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还是宣传卫生的有力工具。个人在展示身体卫生的过程中,既要接受其他民众的观看,还要切实履行卫生的责任,由此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卫生的市民和国民。一些社会群体已经逐渐具有了这样的自觉,而许多普通民众还处在被动之中。要实现对人们身体的彻底影响,还有赖于卫生知识进一步的普及。
[1] 《青年会演戒烟新剧》,载《晨报》,1920-06-16(6)。
[2] 《卫生运动大会日期》,载《晨报》,1924-04-06(6);《春瘟流行中之都下卫生大运动》,载《晨报》,1924-04-08(6);《卫生运动会之进行》,载《晨报》,1924-04-09(6)。
[3] 《女青年会儿童幸福运动第一日》,载《华北日报》,1930-02-26(5)。
[4] 《女青年会举行模范家庭卫生会》,载《晨报》,1925-04-29(6);《模范家庭卫生表演会》,载《晨报》,1925-05-06(6);《模范家庭表演大会之最后一天》,载《晨报》,1925-05-09(6)。
[5] 黄济:《小学卫生教育之方法(三)》,载《北平晨报·卫生月刊》,1931-05-12。
[6] 北平特别市公安局编:《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公共卫生事务所第二暨第三年年报》,71页。
[7] 《本所护士一年之工作》,载《卫生月刊》(第一卫生区事务所),1929(6),13页。
[8]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一年年报》,83页。
[9]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63页。
[10]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一年年报》,89页。
[11]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一年年报》,86页
[12]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一年年报》,117页。
[13] 北平市政府卫生局编印:《北平市政府卫生处业务报告》,139页。
[14] 《本市决定十二日开卫生运动大会》,载《京报》,1935-05-05(6)。
[15] 《今日开幕之卫生运动大会》,载《京报》,1935-05-12(6);《平市卫生运动大会昨日分区举行》,载《京报》,1935-05-13(6)。
[16] 《北平市学校卫生委员会工作年报》,41页;北平市卫生局编印:《北平市政府卫生局业务报告》,179~180页。
[17] 《平市举行卫生运动大会》,载《新运导报》,1937(7),134页。
[18] 《国立医学演剧消息》,载《晨报》,1920-11-09(6);《国立医学演剧定期》,载《晨报》,1920-11-28(6)。
[19] 警钟:《二十九晚医专学生演的〈梅毒〉》,载《晨报》,1920-12-01(7);敦吾:《我对于警钟先生评新剧梅毒不平的意见》,载《晨报》,1920-12-04(7)。
[20] 《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2(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3(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4(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5(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6(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7(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28(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6-30(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7-01(7);《独幕卫生短剧苍蝇》,载《晨报》,1927-07-09(7)。
[21] 季青:《关〈孙中山〉》,载《医学周刊集》,1929(2),255~256页。
[22] 《卫生运动大会日期》,载《晨报》,1924-04-06(6);《春瘟流行中之都下卫生大运动》,载《晨报》,1924-04-08(6);《卫生运动会之进行》,载《晨报》,1924-04-09(6)。
[23] 《今日之拒毒大运动》,载《晨报》,1925-09-27(7);《昨日各界之拒毒运动》,载《晨报》,1925-09-28(7)。
[24] 《令各省民政厅、各特别市卫生局令发卫生宣传纲要等件仰督饬切实奉行文》,载《卫生公报》(国民政府卫生部),1929(5),23页。
[25] 王学泰:《春分琐谈》,载《紫禁城》,2006(3)。
[26] 《平市昨天举行清洁运动详情》,载《世界日报》,1928-12-16(7)。
[27] 《清洁运动大会次序单》,《北平特别市清洁运动大会传单》(1928-12-15),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67-001-00459。
[28] 《市党部主办拒毒宣传周》,载《卫生月刊》,1935(5),268页。
[29] 《平市清洁扫除运动明晨举行大会》,载《京报》,1936-04-14(7)。
[30] 《平市举行卫生运动大会》,载《新运导报》,1937(7),135页。
[31] [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2页。
[32] [英]维多利亚·芬利:《颜色的故事》,姚芸竹译,11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3]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61~62页。
[34] 《管理剃发营业规则(1909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164页。
[35] 觉生:《防疫感言》,载《正宗爱国报》,宣统三年二月初六。转引自路彩霞:《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1)》,137页。
[36] 朱国新:《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丧服变革》,24页,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7] 吴硕佐:《我的卫生理发谈》,载《医事月刊》,1924(4),23页。
[38] 《关于卫生事项·北平市取缔理发馆规则》,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54~155页。
[39] 《北平市理发业同业公会卫生公约规则》(1935-06-01),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107。
[40] 《本市理发业自动改善卫生设备,理发同业公会已拟定卫生公约呈准本局备案》,载《卫生月刊》,1935(8、9),99页。
[41] 《北平戒毒所成立》,载《市政评论》,1934(9),10页。
[42] 《猩红热之善后》,载《晨报》,1926-05-15(6)。
[43] 《秽气致病》,载《中华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五。转引自路彩霞:《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1)》,145页。
[44] 俞凤宾:《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载《东方杂志》,1918(7),111~112页。
[45] 博言:《卫生秘诀》,载《晨报》,1925-04-19(6)。
[46] 吴硕佐:《我的卫生理发谈》,载《医事月刊》,1924(4),24页。
[47] 《关于卫生事项·北平市取缔理发馆规则》,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54~155页。
[48] 北平市政府卫生局编印:《北平市政府卫生局业务报告》,74页。
[49]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35页。
[50] 《呈报遵令整顿理发馆情形请鉴核由》(1935-08-09),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095。
[51] 《北平市理发业同业公会卫生公约规则》(1935-06-01),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107。
[52] 《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八年年报》,92页。
[53] 丁芮:《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研究》,35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
[54] 《防疫事宜之汇志》,载《大公报》,1911-02-04(1-2)。
[55] 《令各省民政厅、各特别市卫生局令知拟订卫生警察领章襟章帽徽式样呈院核准仰遵照饬属知照文》,载《卫生公报》,1929(12),21~24页。
[56] 《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公共卫生事务所第五年年报》,38页。
[57] 《请发清道夫官衣》,载《晨钟报》,1918-05-27(3)。
[58] 《清道执行细则(1909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9~31页。
[59] 《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卫生督察队暂行规则》(1930-01-01),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20-33461。
[60] 《北平市城区粪夫管理规则》(1930),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20-33451。
[61] 北京市处理粪便事务所编印:《北京市处理粪便事务所业务报告》,52~53页,1938。
[62] 明夫:《近视眼的原因》,载《晨报》,1922-09-29(7)。
[63] 忘忧:《都是近视眼吗》,载《晨报》,1925-03-10(6)。
[64] 《“中国精益眼镜公司”广告》,载《医学周刊集》,1931(4)。
[65] 陈翼平:《眼镜与卫生之关系》,载《医学周刊集》,1928(1),102~104页。
[66] 《砂眼发生之状况及预防法》(1930),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2-001-0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