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正处在一个推陈出新的时代,城市的空间也在不断更新,以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公园在舆论和市政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创设,反映了人们获致卫生环境的美好愿望,政府和社会都对其抱以支持态度,并以公园作为教化民众的新据点。近代市场是市政机构积极引入西方商业管理模式的产物,而东安市场和屠宰场的成败对比,反映了政府在新型空间创设过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公益能否战胜功利,则要看行政权力有无实力压缩商业利益的存在空间。近代医疗空间是集中体现卫生观念和实践的场所,市政机构通过积极地扶持和引导近代医疗空间的成长贯彻自身的卫生诉求。
这些新式空间诞生于卫生知识的指导,又造就了卫生的精神。卫生知识与城市空间的更新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共同获得了发展。政府对新式空间的影响力最大,甚至成为其能否产生的关键因素,鲜明地标示出政府在城市空间更新中居于的领导地位。通过主动增强卫生的教化能力、努力赢得与商业利益的博弈,政府的空间统治形式得到了丰富和扩展。
在北京这个典型的传统城市中,新旧因素互相影响,新式空间在创建过程中对传统空间进行了积极利用和改造,体现了新权力对旧秩序的破坏。同时传统空间也对新式空间的产生了影响,使得传统因素在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并丰富了新式因素的形式和内容。卫生知识在与中国传统的相互角力中获得了较大范围的胜利,但其收获的战利品,不纯然是陌生的产物,而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能量,潜移默化中,新之不全为之新,旧亦不再复为旧。
[1] 熊月之:《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研究》,载《档案与史学》,1996(6)。
[2] 《中国京城宜创造公园说》,载《大公报》,1905-07-21(2)。
[3] 《考察政治大臣端方、戴洪慈奏陈各国导民善法请次第举办折》,载《大公报》,1906-12-08(5-6)。
[4] 刘志琴主编,闵杰编著:《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532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 万牲园,在西直门外,俗称“三贝子花园”,设于农事试验场内,第一批动物来自端方等大臣出洋考察期间购回的各种动物。参见刘志琴主编,闵杰编著:《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426~531页。
[6] 史明正:《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革》,139页。
[7] 丁义华:《公共花园论》,载《大公报》,1910-06-08(3)。
[8] 黄以仁:《公园考》,载《东方杂志》,1912(2),3页。
[9] 《论公园与市民之关系》,载《市政通告》,1页,1917-1918。
[10] 《中国京城宜创造公园说》,载《大公报》,1905-07-21(2)。
[11] 丁义华:《公共花园论》,载《大公报》,1910-06-10(3-4)。
[12] 中央公园委员会编印:《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1页,北京,和平印书局,1939。
[13] 《朱总长请开放京畿名胜》,载《申报》,1914-06-02(6)。
[14] 中央公园的名称几经改换,1914-1928年称中央公园,1928年被国民政府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以后改称中山公园,1937年9月-1937年10月称北平公园,1937年10月-1945年称中央公园,1945-1949年称中山公园。当时的北京人们若只称“公园”,即指中央公园。本文行文根据时间相应更改名称,实际所指为同一公园。
[15] 冯秉坤:《论良善公共娱乐所应具之要件》,载《市政评论》,1935(22-24),14页。
[16] 中央公园委员会编印:《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9、30页。
[17] 《关于公用事项·中南海公园园务之进行》,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66页。
[18] 一说卫生陈列所在1915年为京都市政公所设立,可参见《关于卫生事项·卫生陈列所》,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3),82页;方颐积:《平市卫生局最近施政概况》,载《卫生月刊》,1935(2),237页。相关的研究著述中多采此说,见于杜丽红:《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的公共卫生教育》,载《北京档案史料》,2004(3)。本文采用内务部设立说,可参见《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史明正的《走向近代化的北京城——城市建设与社会变革》一书也采用此说,但时间为1917年,见于该书153页。卫生陈列所于1927年移交京都市政公所办理,“本年八月间内务部函商本公所援照民国五年京师传染病医院由内务部拨归公所之例,将卫生陈列所移转公所管辖,本公所以该所之设立诚与市民卫生知识有关,当即函复照办,亦于九月间派员前往接受。”[载《市政月刊》,1927(21)]
[19] 中央公园委员会编印:《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17页。
[20] 《卫生局关于卫生陈列所展品致自来水公司函》(1927-08-31),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67-001-00459。
[21] 《关于卫生事项·卫生陈列所》,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3),82页。
[22] 《为拟请改编卫生陈列所为卫生陈列室各缘由》(1935-08-21),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1-003-00067。
[23] 《改良市政计划》,载《晨报》,1927-12-17(7)。
[24] 《关于卫生事项·卫生陈列所》,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3),82页。
[25] 《北平市卫生局业务报告(1935)》,见王康久主编:《北京卫生大事记》,62页。
[26] 《法厅定期焚土》,载《晨钟报》,1917-10-22(6);《法厅定期焚土》,载《晨钟报》,1918-02-22(6);《定期焚烧烟具》,载《晨钟报》,1918-05-17(6);《昨日京师第一次焚烟》,载《晨报》,1919-05-16(6)。
[27] 《警厅定期焚土》,载《晨报》,1919-05-10(6)。
[28] 《关于卫生事项·取缔医药》,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3),82页。
[29] 《中西联合禁烟会本日成立》,载《晨报》,1922-09-18(6)。
[30] 《今日之拒毒大运动》,载《晨报》,1925-09-27(7)。
[31] 《关于卫生事项·举行第一次卫生运动大会》,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4页。
[32] 辛不留:《这一日的北平》,见茅盾:《中国的一日》第“八编 北平·天津”,8·3页,上海,生活书店,1936。
[33] 幻龙:《教育上之公园观》,载《教育杂志》,1912(1),6页。
[34] 中央公园委员会编印:《中央公园廿五周年纪念刊》,54页。
[35] 《和平公园还欠和平》,载《京报副刊》,1926-03-10(434)。
[36] 朱季青:《北京的三大怪状》,载《医学周刊集》,1928(1),239页。
[37] 罗泉贤:《乱写乱画》,载《晨报》,1925-09-04(7)。
[38] 鹤:《公众的卫生》,载唯生医学社编:《唯生汇刊》,第1集,203页。
[39] 朱启钤:《中央公园建置记》,见汤用彬:《旧都文物略》,58~59页,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
[40] 姚祝萱:《北京便览》,51页,北京,文明书局,1923。
[41] 婆心:《是公园?是私园?》,载《晨报》,1925-02-05(6)。
[42] 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16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43] 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42页。
[44] 陈秤心:《拟建中央道旁公园意见书》,载《晨报》,1922-09-06(7)。
[45] 鄞□:《不公园》,载《晨报》,1925-08-06(7)。
[46] 神经病:《今天逛公园——不用花钱》,载《晨报》,1922-09-01(7)。
[47] 《关于卫生事项·举行第一次卫生运动大会》,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4页。
[48] [美]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上),247页。
[49] 吴廷燮总纂:《北京市志稿·礼俗志·庙集》,377~378页,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50] 吴廷燮总纂:《北京市志稿·礼俗志·庙集》,387~388页。
[51] 张宗平等译:《清末北京志资料》,460页。
[52] 褚晓琦:《近代上海菜场研究》,载《史林》,2005(5)。
[53] 汤伟康编著:《上海旧影——十里洋场》,77页,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54] 彭善民:《公共卫生与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5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5] 太白:《北京的市场》,见周作人等:《北京城》,95页。
[56] [美]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上),220页。
[57] 《光绪三十二年创办东安市场史料》,载《历史档案》,2000(2)。
[58] 《光绪三十二年创办东安市场史料》,载《历史档案》,2000(2)。
[59] 《内城官立东安市场营业规则(1906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213页。
[60] 《函公安局请改建东安市场厕所等工程由》,载《卫生公报》,1928(1),136~137页。
[61] 《北平市政府社会局东安市场管理规则》,载《北平市政府公报》,1934(256),23页。
[62] 《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六年年报》,51页,1931。
[63] 《外城官立广安市场营业规则》,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235页。
[64] 《饮食物营业者注意》,载《晨报》,1918-06-30(6)。
[65] 《取缔肉行规则》,载《晨钟报》,1917-09-25(6)。
[66] 《京师警察厅拟订取缔羊肚作坊规则》(1925-03-05),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18-02778。
[67] 《取缔剔肉骨作坊规则》(1924-12-23),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18-00224。
[68] 《谨防吃着瘟猪肉》,载《晨报》,1921-08-01(3)。
[69] 《烂肉摊应取缔》,载《晨报》,1920-06-05(6);益公:《谈羊肉铺》,载《晨报》,1926-02-21(6);《伤害人畜之马肝铺》,载《晨报》,1924-06-30(6);《京话日报载有碍卫生新闻一则》(1925-09-20),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18-03550。
[70] 史梅定主编:《上海租界志》,第499页。
[71] 屠诗聘主编:《上海市大观》,上海:中国图书集志公司,1948年,第11页。
[72] 《北京城没有屠兽场》,载《晨报》1925年8月14日,第7版。
[73] 《设立屠场》,载《大公报》,1906-12-06(4)。
[74] 《设立屠场》,载《大公报》,1906-12-06(4)。
[75] 《内城左厅招办屠兽厂》,载《京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四,“本京新闻”。转引自路彩霞:《清末京津公共卫生机制演进研究(1900-1911)》,209页。
[76] 京都市政公所编纂:《京都市政汇览(中华民国三年六月至七年十二月)》,226页。
[77] 《京师警察厅卫生处关于请将孙致灏在京师设立屠宰场筹备处传案讯明的函》(1921-01-15),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18-13124。
[78] 《检验屠宰所将成立》,载《晨报》,1924-11-29(6)。
[79] 《函京师警察厅为关于设置规模完备之屠宰场仍应会商办理请查照见复由》,载《市政月刊》,1926(2、3),15页。
[80] 《屠宰场规则(1928年)》《屠宰场规则施行细则(1928年)》,见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选编(1912-1948)》,31~33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81] 《关于卫生事项·废止招商承办屠宰场办法并厘定官办五项原则》,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5页。
[82] 《本市改良屠宰,官厅注重公共卫生》,载《北平朝报》,1928-12-21(7)。
[83] 《不洁肉食取缔办法,设立屠宰场,并施行查检》,载《北平朝报》,1929-01-14(7)。
[84] 《关于卫生事项·废止招商承办屠宰场办法并厘定官办五项原则》,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5页。
[85] 《内政部卫生署关于召开卫生行政技术会议的公函及市政府的训令》(1934.01.01-1934.12.31),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1-003-00051。
[86] 秦和生:《平津保定之猪肉业》,载《农学》,1936(6),106~107页。
[87] 《牛羊猪三行拟组织肉类检验所》,载《世界日报》,1927-11-04(7)。
[88] 《关于卫生事项·废止招商承办屠宰场办法并厘定官办五项原则》,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5页。
[89] 奇光:《对于北京设立屠兽场之管见》,载《爱国白话报》,1919-12-23(1)。
[90] 《关于卫生事项·废止招商承办屠宰场办法并厘定官办原则五项》,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5页。
[91] 《北平市卫生局拟定的筹设屠宰场计划纲要及召集有关方面会议记录》(1936),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234。
[92] 《内外城官医院章程》,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城市管理规则》,103页。
[93] 徐世昌:《退耕堂政书》,第7卷,126页,北京,中国书店,1984。
[94] 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清代北京竹枝词》,126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
[95] 《医院诊治人数》,载《晨报》,1918-03-10(6);《呈报就医人数》,载《晨报》,1918-06-05(6)。
[96] 京都市政公所编纂:《京都市政汇览》,61页。
[97] 《设传染病医院》,载《晨报》,1918-03-14(6)。
[98] 京都市政公所编纂:《京都市政汇览》,201页。
[99] [美]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上),111页。
[100] 王玉辛:《清末的中央卫生行政机构与京城官医院》,载《中国科技史料》,1994(3)。
[101] 《将有中西合组之医院》,载《晨报》,1921-02-05(6)。
[102] 谢阳谷:《百年北京中医》,108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03] 京都市政公所编纂:《京都市政汇览(中华民国三年六月至七年十二月)》,201页。
[104] 《添设西医诊治所》,载《晨报》,1920-04-03(6)。
[105] 林几:《对北京市政卫生改良之意见(三)》,载《晨报》,1928-04-11(7)。
[106] 威:《市立医院之成立》,载《市政评论》,1934(1),85页。
[107] 《行动之医院》,载《晨报》,1924-03-23(6)。
[108] 《关于卫生事项·设置巡回医疗车》,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2),132页。
[109] 《内城官医院昨开诊》,载《晨报》,1927-12-16,(7)。
[110] 《关于卫生事项·设立市立医院》,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3(1),83页。
[111] 《内务总长京师传染病医院开院训词》,载《市政通告》,1915(23),138页。
[112] 《请拨医院地址》,载《晨报》,1917-08-20(6)。
[113] 《传染病院将迁移》,载《晨报》,1920-03-03(6)。
[114] 京都市政公所编纂:《京都市政汇览(中华民国三年六月至七年十二月)》,218~219页。
[115] 《设传染研究所》,载《晨报》,1918-07-18(6)。
[116] 大骅:《中国公共卫生行政概况》,载《民族》,1933(1-6),96页。
[117] 高晞:《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222、225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8] 《内外城官医院章程(1909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103~111页。
[119]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78页。
[120] 《附设疯人院简章(1908年)》,见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269~271页。
[121] 蔡恂:《北京警察沿革》,55页,出版地及出版者不详,1944;[美]西德尼·D.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上),120页。
[122] 《关于卫生事项·改组精神病疗养院》,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3(1),83页。
[123] 《关于卫生事项·精神病疗养院》,载《北平市政府行政纪要》,1934(3),81页。
[124] 方颐积:《平市十个年来的卫生概况》,载《卫生月刊》,1934(3),90页。
[125] 《呈为开设精神休养院请予注册发给开业执照由》(1936-08-2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3-00063。
[126] 《取缔医院规则》,载《晨钟报》,1918-01-31(6)。
[127] 《北京疗养病院开幕志闻》,载《晨报》,1924-11-02(6)。
[128] 陈志潜:《看病友》,载《医学周刊集》,1928(1),220~223页。
[129] 陈志潜:《医院浅说》,载《医学周刊集》,1929(2),113~116页。
[130] 《北京西郊万寿寺天然疗养院简章》(1935-09-05),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005-001-00084。
[131] 《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六年年报》,55页。
[132] 《北平市卫生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十年年报》,83~84页。
[133] 《内城医院讲演公共卫生次序单》(1930.06.23-1931.03.1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81-001-00680。
[134]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12~117页。其已详细论证了卫生区事务所与社区空间的关系,本研究不再进行类似的论述。
[135] 《北平市公安局第一卫生区事务所第七年年报》,95页,1932。
[136] 《第一卫生区事务所十周年纪念盛况》,载《卫生月刊》,1936(1),31页。
[137] 《艺中讲演公民教育》,载《晨报》,1926-05-06(6)。
[138] 殷体扬:《北平市第一次卫生运动大会认识》,载《市政评论》,1934(1),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