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饱览了南国名岛鼓浪屿风光,一时竟不想再游他山他水了,忽又接通知去湖南慈利县的索溪峪。同行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朋友们国内国外的名山大川不知游了多少,比我还不把索溪峪放在眼里。可一到目的地不得不刮目相看了,光是下榻的绿喁山庄周围就叫我们赞不绝口。奇峰异峦起伏绵延,柱石塔山各具风采,窗前有婀娜多姿的“睡美人”,屋后是百丈神鞭似的塔峰,四周古木森森花草幽幽,类似布谷鸟又不是布谷鸟但比布谷鸟的叫声更为悠长动听的鸟儿在专注地吟唱着,沁人心脾透彻肌骨的清清仙气伴鸟声悄悄而来,蝴蝶不时飞进屋里甚至落在茶杯上,令你错觉茶水里注入了醉人的香气。更让大家起兴的是,晚餐桌上刚刚举起杯,一只只小鸟就落在离桌三五米的屏风上欢唱不已。大家忘情地饮下满杯白酒,无不惊异怎的以前就不知有个这么美的索溪峪。陪同的人说索溪峪和相连的大庸市张家界、桑植县的天子山融为一体,在三县的交界处,虽风景奇艳,但怪峰异石不能种粮食,所以五年以前还是无人愿管的穷困区。1983年以来才被国内外游客所知,逐渐开发成专门的旅游区,目前已游人不绝,致使不少省市甚至外商也看中这块宝地,纷纷投资兴建旅游设施。旅游事业一兴,当地人也跟着富起来,才使政府和百姓一同认识到美也是一种财富,才开始注意向外宣传。真是有些事今人竟不如古人,原来宋、元、明、清以来文人墨客写下歌颂索溪峪的诗文已有百首之多了。明朝万历年间慈利县志就已用赞叹之笔描写过索溪峪的山:“万石笋立,高秀入天……闯眼突兀,奇甲天下。”清人吴肇瑞还有这样的句子:“……啼猿声处处,古木叶丛丛。日夕归来晚,泉声两岸风。”
听完清人这四句诗后,走出绿喁餐厅正值夕阳沉山,风送淙淙泉声入耳,丛丛古树之叶扑目,真的也有声声猿啼传来。陪同人说山下有猴,此时正是猴儿们在山下吃饭的时候。索溪峪山谷间分布着二十多个猴子的“王国”,共有一千四百多只,有青猴、麻猴、懒猴、猕猴等。在我们住所下边的小溪旁有一平台,是猴儿们聚集的中心地带,它们早晚玩于平台上,游客给几粒糖果、瓜子,它们就会乖乖坐你身旁同你戏耍,握手、跳舞,蹲到你肩上表示亲热。猕猴最有趣,能主动拦人要东西,如果你给了东西它会作揖感谢,若是捉弄了它,它也会无情地报复。据说有位花枝招展的姑娘拿块糖递向一只猕猴,那猴伸手接时姑娘又把糖藏了起来,猕猴大怒,蹿上前三五下将姑娘连衣裙撕碎。这等有趣的猴儿哪能不去看。看,老中青一群作家、评论家各自带了糖果点心等先后奔到猴台。不想上百只猴子刚吃饱喝足成群结队攀缘着参天大树向山上跑去了,那蹦蹦跳跳摇头晃脑你追我赶的情状如花果山的猢狲们一模一样。任我们怎样呼唤,它们置若罔闻,一忽儿便无影无踪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要去游西海和十里画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已摩肩接踵先我们而游了。潺潺溪流九曲回肠,卵石流沙之滩时隐时现,香樟贵柏携手相迎,鞭峰石林目不暇接。那西海果真名不虚传,一根根拔地而起触天直立的石柱峰或如七仙女远眺,或如李时珍采药,或如神帅点将,或如战舰劈海,或如凤鸟飞天,或如琼楼玉宇绕仙云——这些峰石错落有致,在我们这一群军人的眼里真是既有帅旗峰又有点将台,既有单个哨兵也有三五成群的散兵,还有营团建制的大军,千军万马腾云驾雾好不壮观。风景中最为奇绝的当数仙女洞口的自生桥了。天然的自生桥连着两道高耸绝壁,桥高三十余丈,长八丈多,像一道彩虹横跨蓝天,令人惊叹不已。
清清索溪在高高的峰谷间被截成波平如镜的宝峰湖,群峰倒映湖间,驾轻舟置身青山绿水间,那种飘然欲仙之感恐怕诗人也难以言传。而那神秘的黄龙洞更是画家难能描绘。洞长三十多里,总面积六百余亩,七大景区,钟乳石万千姿态,石柱最高达三十米,粗达九米,洞中还有长达四里的河,宽可泛舟。同行的三位女士也直说,有机会一定带丈夫再来一次。
(原载1988年7月17日《解放军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