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蒜皮是中国形形色色不值一提小事的总代名词。最近有朋友说了一件此类小事,听后不由得想发几句感慨。
那朋友和一行中国人在瑞士访问,有天他们想步行到某地去而不知需多少时间,便在街头迎住一位瑞士人打听。那瑞士人听后说不知道,我朋友他们一行便扭头走了,想再打听别人。走了一小会还没等遇到别人,方才说不知道的那个瑞士人又撵上来告诉了我朋友一行说到某地去需多少多少时间。他们很奇怪问为什么方才说不知道现在又撵上来告诉?那瑞士人说方才我不知你们行走速度,所以无法知道你们到那里的时间,看了一会你们走路速度后我就知道了!这让我的朋友一行大为感动,一是感动人家办事科学,二是感动人家的热心肠。这难道不说明瑞士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高吗?再小题大作一点儿,难道不是在中国人心中为瑞士添了光彩吗?我在我们沈阳火车站附近也亲历过一件问路的事。有回我到某单位去办事,走到火车站十字路口正想打听一下怎么走,忽然看见一人身上斜背的红布带上写着:为您服务,专门指路!我便满怀欣喜上前打问。问完真诚地道了一声谢转身要走,不想被一声断喝吓住:请交一元钱咨询费!原来是有偿服务。可当时我兜里只剩一元钱,还得坐一次公共汽车呢。我再三讲明情况请求免收,到底没行。交了一元钱后便身无分文了,只好步行赶到那里,但是耽误了事。这与骗钱有什么两样?骗了同胞还不至于产生国际影响,骗了外国人呢?
由此我又想到自己在外国亲历的一件小事。前年去日本访问时,晚上我们五位中国作家在一个叫仓敷的小城市街头散步。那的确是个小城市,我们散步的街道也不是繁华的大街。我们看见有个一手牵只宠物狗一手拎只塑料袋的女人也在散步。我们闲走无事,议论一番小狗之后又猜那女人手中的袋子是干什么用的。五位男女中国作家一一猜了一遍均没猜对,最后问陪同我们的日本朋友才明白,是预备给狗大小便用的。几乎猫那么大点一只小狗,出门还要带上卫生袋,可想而知人了!日本人的确是出门带卫生袋的,在火车上用完盒饭喝完饮料都自觉将饭盒和饮料罐及烟头废纸等装进卫生袋,下车时提到站台扔进垃圾箱。中国是何等情况,大家都知道,痰不仅有人随便吐在街上,许多楼道里也可以经常发现痰迹。果皮,糖纸,食品盒,塑料袋,还有那看不见但十分讨厌的嚼过的口香糖不也是随处粘脚吗?就不说日见其多的宠物狗了,那些没厕所的街头小吃店附近,你去看吧,人的大小便迹不仅醒目而且刺鼻。我还在东京街脚看见过站墙根儿撒尿的中国同胞呢!
许多年来,中国一直把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当大事来对待,而个人卫生啊环境卫生啊礼节礼貌哇等等,常常被视为鸡毛蒜皮类小事置之不理,以至把那些认真对待这类事的人视为不抓大事整天忙鸡毛蒜皮的庸人。这就使国民中逐渐形成一种不讲卫生不讲礼貌的恶习,当然现在重视这些事了,想要改变这恶习已异常费劲了。因此我想到了所谓鸡毛蒜皮小事和爱国主义的关系。一个人,即使他整天嘴里喊着爱国爱国爱国,却随便往他的祖国身上吐痰撒尿扔脏物废物,他能是真正的爱国者吗?
记得我国以前的许多口号中,有个叫“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口号。我很感动我们国家还能把搞卫生和爱国联系起来,但也很遗憾讲卫生也要靠搞运动来完成。以前我们国家干什么都靠搞运动,建国以来搞了多少运动啦!说发展经济就搞大跃进运动,说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就开展人民公社运动,说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发动“**”运动……结果呢,许多“运动”的损失实在够惨重的啦。就说爱国卫生运动的口号吧,光我就听过不知多少次了!可仍没见国民中牢固地建立起高度的卫生观念来,原因就是总以运动为纲,搞什么运动时什么就成了头等大事,其他都当小事丢到一旁,弄得人民群众什么观念也不能牢固树立起来,只留下个追风赶浪的运动观念。其实,搞运动真的解决不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解决那些所谓的鸡毛蒜皮小事,就谈不上国民素质的真正提高。广大国民真正的爱国主义素质,只有靠天长日久扎扎实实潜移默化地加强法律和道德营养去实现。搞运动只能是剜肉补疮,越搞将留下越多的伤疤。
1997年10月12日草于沈阳家中
(原载1997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