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楚河汉界》(1 / 1)

和鱼去散步 刘兆林 1261 字 11天前

难得《楚河汉界》

曹雪芹长篇小说奖到2001年已经评选了六届。在该奖的激励下,辽宁的长篇小说创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扎实地发展着,繁荣着,本届参评作品明显比往年多,入围作品也多,就是有力的证明。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军区创作室专业作家马晓丽创作的《楚河汉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出版)能在六部初选入围作品中接近全票通过而获奖,也是全体评委对我省长篇小说创作整体成就的认同(第二届、第三届因没有超过半数票作品而空缺)。至此,该奖在有了描写辽东生活的《窑地》(作家出版社出版)、描写辽南生活的《歇马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描写辽西生活的《嘶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力作之后,又增添了一部描写辽沈及东北地区军营生活且具震撼力的长篇新作。

女作家马晓丽有着厚实的军营生活积累和深刻的军营文化思考,她是在发表了众多报告文学和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作品的基础上,又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才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楚河汉界》的。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较为统一的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出版后很快在军内外和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受到热烈好评。

这部长篇小说采用生命与死亡、历史与现实、家族与官场、军营与社会多重视角,以富有情感张力与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塑造了社会转型期的新老三代军人形象,揭示了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和情感历程。老军人周汉是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象征,作为戎马一生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和一个军人家庭的父亲,他的记忆中充满了沉重而神秘的历史感与对往昔**燃烧的岁月的反思。一次既是突发的也在情理之中的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的中风,让他变成了“植物人”,从而开始在生命与死亡的边际抚今追昔,他成了既是自身与一代人生命历史的叙事者又是整个长篇叙事的重要视点之一。作为这位正直忠诚而优秀的我军老一代军人的后代,军区组织部部长周南征与边防团团长周东进兄弟之间骨肉亲情的关系和不同理想境界的冲突,以及他们与出身截然不同的同代军人魏明坤的复杂关系和微妙而尖锐的冲突,描写得既生动深刻又令人信服。作者着力歌颂的主人公周东进,虽从军多年仕途不畅,但仍既不肯违背良心出卖忠诚,也不愿看破红尘放弃理想。尤其在他面临最后一次升迁机会时,他们团突然出现了两个战士因违规而造成死亡的事故,更使他面临了真诚与谎骗、荣升与辱贬的至关重要而又无比艰难的抉择。周东进作为理想主义的军人,他对所选择事业的耿耿忠诚,他对个人荣誉的高洁境界,以及他的爱才如命创新若渴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性格,都给人以震撼与鼓舞。

小说的叙事线索清晰,情节展开有力,人物性格鲜明,整体上气韵饱满、生动。军区大院的儿女和普通市民子弟的感情纠葛,理想主义军人和现实主义军人的人生较量与不同命运,为所谓大局而让战友蒙冤的历史悲剧和现实关系中的游戏规则,都既起到了对主人公卓尔不群品格的歌颂作用,也起到了对存在于军队内部和整个社会的弊端与鄙俗的批判作用。同时,作者也以真诚的忧患意识,表现了对当代军人应有何种素质的积极思考——部队究竟是军人的事业舞台还是军人的仕途台阶?真实与良知是否大于群体及个人的成败荣辱?面对日益现代化的战争语境,应该以怎样的精神姿态告别传统的理念和武器?等等。这些深层的反思和追问,为作品赋予了坚实厚重的思想蕴涵。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中,着力突出了理想主义精神的传承而不是毁灭。周汉和周东进父子两代军人,都有着英风豪气和对军人职业的深爱与执著,他们的人生际遇不同,在精神追求上却一脉相承,而这既来自人民军队的传统,也来自中华历史文明的深处,军人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不可泯灭的,它是真正军人素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较有特点。其人物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当代现实中的人物,如周东进、周南征、魏明坤、王耀文等;二是记忆中的人物,如油娃子、黄振中、李治夫,以及周汉本人;三是虽有现实底蕴,却又不同程度地被符号化或象征化了的人物,如黄妮娜、六指以及苏娅等。这是三组不同的人物群像,有当代军人,有老一代军人,也有社会众生。现实中的人物处于冲突碰撞中,记忆中的人物趋向于超然的理解,而象征化的人物,则扩展了这部军旅题材长篇的社会内涵和悲剧的审美意韵。如黄妮娜,从当年的将门闺秀到下岗沦落于社会底层,最后饮弹自毙,虽形象本身的说服力不强,但仍令人难忘,黄妮娜像社会转型期的一片凄美的落花,不仅代表了某些群体“金叶飘零”的必然命运,也呼唤着更高意义的社会同情与人性关怀。从整体看,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呈现,主要是突出了他们的行动性及其内在的人格力量,人物总是在行动中、在人格较量中展示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与个性。此外,对比或对立的性格设置,也是比较显著的特点,如周东进与周南征的对比,与魏明坤的对立;周汉与油娃子的对比,与黄振中的对立;六指与黄妮娜的对比,与周和平的对立,等等。这种对比或对立的写法,应该说有利于矛盾的展开与解决,同时也强化了小说所要表现的精神对峙与心灵突围的主题。

小说的叙述语言比较注重个性化,语气沉稳语感强烈,并富于思辨性和穿透力,表现了作者较充分的叙事及驾驭题材的功夫。而叙述视角的选择更见创意,“植物人”的视角是独特的,它不仅灵动地沟通了历史与现实,有利于调动与切换叙事场景,为现实事件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补充与客观见证,而且这也是一个“通神”的视角,“植物人”那种跨越生死边界的对话与思考,为整个叙事文本增添了形而上的终极关怀意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

《楚河汉界》也有几点不足:一是在人物塑造上,由于强化了性格的对比或对立,人物的精神特征比较极端,外在过于鲜明立体,而内在不够丰满。二是在叙述语言和情节设置上,在精心打造的同时也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因而整个叙事仍有放不开之感。三是稍有把军人的素质高贵化甚至贵族化之感,似缺平民视角。

但是,这部长篇仍称得上近年我省乃至全国军旅题材的精品力作和难得的收获,它属于主旋律的宏大叙事,并显示了难得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深度。期望作者获奖后能进一步向艺术创新的大境界攀升。

2002年11月28日宣读于辽阳颁奖会

原载《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