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更美的风景
我最不愿打探别人的秘密,哪怕谁主动找我来传播某某的秘密,也真的不愿听。除非谁本人出于对我的信任,拿我当倾诉对象而又不带一点功利目的讲述自己内心苦闷时,我才肯听,也愿意听。我一贯都是靠这个原则了解人的。不了解人没法当作家。成不了别人的朋友也没法真正了解人。而想当作家,想了解人,就必得交朋友。朋友愿意让我了解他,我了解了,那是一种友谊。打探或刺探性质的获取别人的秘密,在我看来都不道德,若这样做了必定如偷了东西似的心里不得安宁。我对人的了解,不大相信别人的传说,而依赖自己的直接感觉。我感觉这人很好时,我就认为他是很好的。一个能让人感觉很好的人,内心必定有美存在着,或是执著之美,或是真诚之美,或是善良之美,或是智慧之美。也兴许那感觉是错觉,是人家装出来让你感觉的。那也无妨。如果能一辈子装成那样子,那他就已是那样子的了。这也并非闲话。为一本书写序,不能不谈及作者。而我对作者佟丽并无多少了解,只在辽宁省作家协会举办的青年作者读书班上认识了她,而且是先认识她所在的集体,后认识她个人的。不大的读书班里,她属于朝阳市这个集体。在读书班里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印象好坏,当然就和读书有重要关系。那次我对朝阳几个人组成的小集体印象不错。这个小集体一共才三个人。一个是未见其人先读其文,再闻其声,而后才在读书班里第一次见面的邸玉超。另一个是毕业于辽宁文学院的秦朝辉。最后一个才是佟丽,她讨论时在朝阳那个小组。
以往我没怎么去想朝阳这块地方,因为只在十好几年前匆匆路过那片土地一次,留下的印象是贫瘠、荒凉和苍茫,以及光秃的山石所塑造的坚强。常想起的倒是大连、锦州、丹东等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有水,有特别丰富和流动的活水。水滋润人,干净人啊。水总给人以生动、生长、生命等等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太需要水来洁净了。我有点洁癖。所居和所在之处,不管是长久和短暂栖身,不清洁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每到一处,只要环境不清洁,我第一件事必定是搞环境卫生无疑。与人交往也是如此。我总感觉一旦和谁交往了,这人便成了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一旦我觉这部分环境不清洁了,我就也想搞搞卫生了,不然心里也不静。一个人只要有清白洁净之心,与我交往不带庸俗龌龊的功利目的,我就不会想到搞卫生的。我对朝阳这个集体印象都很不错,首先是从他们的爱读书引起的。当时,我刚刚读过并热切希望别人读读的几本书他们竟都已读过了。不仅那几本,近些年国内外读书界和文学界比较看重的一些名著他们也都读过了。我先是吃惊,而后欣喜,继而开始重新想象朝阳。朝阳一定是片净土,不然怎么会孕育了一群这等清纯,毫无庸俗功利之心的青年文学信徒啊!不仅他们三人,我还联想到蒙古族文学家依湛纳希。于是我的想象中,朝阳也有了一湖清新的活水,那是清纯鲜活的文学之水。那湖文学之水养育了清洁了他们,他们也不断地纯净着增添和丰富着那湖文学之水。她们真是既朴素诚实又有朝气又有不落后文学意识的一群。这些都是我直接感受到的。关于她和他们,我几乎谁的话都没听过。因而有一天他们中的佟丽忽然打电话请我为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序时,我欣然答应了。我觉得我这答应不仅是对她自己,也包含了对他们那一群的美好祝愿。同时我也认为把他们扩展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必另费心思搞卫生的。
佟丽的散文绝大部分是写自己内心体验的,不是回味享受那些体验,就是解析审视那些体验。回味享受也好,解析审视也好,她亲身体验过的那些亲情、友情、爱情和界乎之间的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暧昧之情等等,写得都极其真诚和严肃。虽然她写的这些体验极少有针对别人教导别人的目的,但因其真诚和严肃,也使别人读来深受感染。加之她那篇《泪眼看萧红》所显示的对萧红的理解与崇敬,可以肯定地说,佟丽散文属于为人生的,而不可能属于为消遣,为娱乐,为艺术的,更没有一丝玩文学的可能了。她写得篇篇很真诚,如刺破血管输血给人,因而必定写得很累。我有这样一个感觉,越是把什么东西看得过于重要,过于神圣,甚至有点近于迷信时,肯定对待它就无法轻松自如,就放不开手脚。《泪眼看萧红》这篇是她极其看重的,但由于前边所说原因,写得拘束了自己,尤其那排比式的分段方法,给人以束缚感和做文章的感觉。写得出色的是内心体验表达得既由衷又坦率自如那些篇,这大概因了她写时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学和自己平等而亲情地对待了的缘故。其中,《等待的风景》写得最佳。她把人生中人人都有过但不一定意识得清楚的等待之情写得淋漓深透,虽不长,确有独到的感受和提炼。“突然有一刻就悟到了,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从生到死的道路就是通过抑制生活不可避免的焦躁心理,每天愉快地存在于周围世界中。因为上帝作为一份珍贵礼物赐予人的惟一一次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不可重复的。于是我慢慢地感觉着午后的日影怎样拖着散淡的步子迈入西斜,暮色又怎样默默跑上书桌。每一微尘之音都惊起深心一片颤栗,每一叶羽之影都使双眸迸出火焰。一半是希望的狂涛巨澜,一半是希望的坐陷如禅。时燃时息,时沉时浮,我成为一轮等到搭救的溺水之船,泅渡在冰点和沸点的深渊渴望靠岸……”“……当你不甘心做命运的奴隶而又未扼住命运喉咙的时候,必须学会等侍,让所有的眼泪在等待中化作轻烟……也许漫长的等待过程耗掉了我们最初的热情,使我们感到疲惫和不安,这时等待的风景便会出来拯救我,把我生命中最原始最生动的美呈现面前,使我排除掉那些焦急和迷乱的种种假象,使幸福和宁静再次充满心间……”还有,《受伤也是一种美丽》,由别一个女孩的一次受伤害而引发了自己的感悟,提炼出“受伤也是一种美丽”的主题。《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抒写爱情的,既热烈又含蓄,这两篇也比较难得。《留住黄昏》,写对父亲的复杂感情,也不错。可与《等待的风景》比美的是《余韵》,把忘年异性间一种十分微妙的情感写出来了,写得虽朴素但很深沉。
前面我说了,佟丽因对文学的神圣感而篇篇写得很真诚,如刺破血管输血给人一般浓重。那么,也许需要注意的也在此了。干吗非总去刺破血管呢。输血必在救命时才用,平时用些营养液、奶汁、补酒、水果饮料、矿泉水、白开水什么的,也很解渴滋养人。太神圣、太真诚、太浓重会不会约束了甚或是浪费了自己的才情呢。轻松些、空灵些、亲切些、自然些反而会更属于文学的。就她目前所显示出的才能,我有理由等待更美的风景出现。
原载《辽宁日报》文艺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