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年)出生于英格兰萨洛普郡首府什鲁斯伯里城,父亲R.W.达尔文是当地有名而又饶有资财的医生,祖父E.达尔文(E.Darwin,1731-1802年)不仅是当时著名的医师,并曾在著作《动物生物学或生命规律》(1794-1796年)中提出了与拉马克(J.B.Lamark,1744-1829年)相似的进化观点。
1825年达尔文进入爱丁堡大学学医,两年后转去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神学,并获文学学士学位。但其间,对古典文学、数学和神学课程不感兴趣,也无意于从事神职工作,对博物学却情有独钟。
1831年以博物学家身份随海军考察船比格尔号作了五年的环球旅行,途中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和化石,观察过火山、原始野蛮的火地人,经历过地震等。回国后先研究地质学,后致力于生物学研究。接着相继发表《物种起源》(1858年)、《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的关系》(1871年)等重要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致被认为:"除了弗洛伊德外,或许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的著作如此广泛地翻译过,如此频繁地评论过,并评论得如此详尽。"[1]
达尔文不是专业意义上的哲学家,但当他将进化论思想用于探讨美学问题时,自发地运用了英国自培根和洛克以来唯物主义经验论传统,反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在方法论上则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归纳法。
一 反对天赋观念
达尔文将其进化论用以反对天赋观念说,强调人类的理智能力(intellectualfaculties)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和发展的。并认为对这类问题的讨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
达尔文在讨论到人类有关宗教信仰上帝的观念时明确指出,人类并无天赋拥有这种"高贵的"信仰:
信仰上帝——宗教。我们没有什么证据,来说明人在最原始的时候便被赋予这样一个高贵的信仰,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与此相反,不是从那些匆匆忙忙过往的旅行家,而是从长期在野蛮人中间居住过的人那里得来的广泛的证据,说明许许多多一向存在而今天还存在的种族并没有一神或多神的概念,他们的语言中也找不到表达这种概念的一些字眼。[3]
他并对这种信仰的由来,作出了解释,声称:"要理解这种信仰的所由兴起,也并不困难。"[4]宗教的虔诚是高度复杂的一种感情,中间包含有爱,有对一个崇高而神秘的超级的东西的无条件的顺从,有一种强烈的托庇之感,有畏惧,有虔敬,有感激,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能还有其他的成分。除非一个人在理智和道德能力上已经进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否则他是不可能感受和表现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的。
最初把人引导到对各种看不见的精灵力量发生信仰,从而产生了当时的物灵崇拜。后来的多神崇拜和最后的一神崇拜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才能,在推理的能力发展迟缓或停滞不前的情况之下,也会导致种种奇怪的迷信和风俗的产生。在这些迷信或风俗里,有许多是骇人听闻的。正像J.勒博克(J.Lubbock,1834-1913年)在《史前时期》(1865年)中所说的那样:"在野蛮人的生命之上,一直像一片浓密的乌云似的笼罩着所谓'殃祸之变未知所移'的那一种恐怖心情,使每一份有生之乐都带上了苦味,我们这样说是并非言过其实的。"[5]达尔文由此得出结论:"高度发展的心理才能所带给我们的这些愁苦和间接的结果,和低于人的动物的本能偶然而间或造成的一些错误,也有可以相比之处。"[6]"一个普通而慈祥的创始者的这样一个理想,似乎一直要到长期而持续的文化已经把人提高之后,才在人的心理上出现。"[7]达尔文也正是以人类并无天赋观念,所有的观念都是进化而来的观点,深入探讨人类美感的由来。
二 怀疑和理性
达尔文之所以能发现进化论,从而在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上引起巨大的变革,同他本人的思想方法上的成就是密切相联系的。
正像他在回忆自己的辉煌的一生结束时不无自谦地所说的那样,他自己仅具有"中等水平的本领",竟会在某些重要问题上,对科学家们的信念,起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他自认主要归功于他的思想方法。他声称自己具备了一些井井有条的习惯和方法,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成功,不管它有多大,取决于种种复杂的思想品质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热爱科学;在长期思考任何问题方面,有无限的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资料方面,勤奋努力;还有相当好的创造发明本领和合理的想法。[8]
尽管他自己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缺乏一般的哲学修养,因此在形而上学和数学方面,从来没有获得什么成就,[9]但在整天搞科学研究工作之余,还是阅读了很多不同题材的图书,"其中也有几本关于形而上学问题的书本"。[10]
达尔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与他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或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坚持怀疑和理性:"我在一生的后半世内,传播怀疑主义或唯理主义;这比其他工作更为显著。"[11]
正是这种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促使他敢于冲破传统宗教观念的束缚,声称,"最后终于完全不信神了"[12],尽管这个进程的速度是缓慢的,但也没有什么痛苦的感受,从此也就坚定下来:"甚至从那时起连一秒钟也没有使我去怀疑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13]
达尔文这种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推动他在物种起源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学说:"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却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14]并把这一观点贯彻到有关人类由来的研究中,从而得出"人类和其他物种是某一种古老、低级、而早已灭绝了的生物类型的同时并存的子孙这一结论"。[15]
三 归纳和假设
在确认达尔文所持的是素朴唯物主义观点,坚信在理性指导下的怀疑主义,那么他又是凭借何种方法而达到一系列辉煌成果的呢?
E.迈尔在概括达尔文带来的变化的本质特征的理论中的六点"深刻的哲学含义"后,又指出达尔文运用的是"假设-演绎的方法"。根据达尔文的陈述,他在晚年对自己的智力作出评估时,对当时被认为是"混合性科学"("mixed sciences",指那些兼有实践和理性质的学科,例如数学、生物学、医学和农学等学科)中的"演绎推理方法,极不信任",[16]并自谦:"我既没有极其敏捷的理解力,也没有机智。"[17]因此,他赞赏有几位聪明的人士,如赫胥黎(T.H.Hurley,1825-1895年),怀有这些优良的品质。但他也不接受批评家全盘否认他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哦,他(指达尔文——引者)是一位出色的观察者,但是他却没有推理能力。"[18]达尔文不同意这种评价,认为"这种评语是不正确的"。[19]因为《物种起源》一书从开头一直到结尾,正就是一长篇论证,而且它已经使不少有识见的专家信服了。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推理能力,决不会写出这部著作来。"我有一点发明本领和合理见解,就是推理能力。"[20]但他依然自谦:"不过我自信,我在这方面的本领并不太高强。"[21]
达尔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是:在认真的经验观察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然后提出假设;当发现这种假设不符合事实,就及时放弃这种旧的假设提出新的假设,从而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最后得出经得起检验的学说。达尔文声称,他除了推理能力外,还具有比一般水平的人更高的本领,能够看出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作细致的观察,"我在观察和收集事实方面,勤奋努力,真是无以复加的了"[22]。而且,达尔文在他悠长的研究岁月中,对任何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始终进行自己的思考或深思,然后根据所能作出判断,但对别人的指示,并不轻易听信,盲目遵从。正因为这样,达尔文极不信任演绎推理方法,认为这种演绎推理思想方式,对于科学进步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