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浪漫主义美学(1 / 1)

法国浪漫主义的兴起,是以1800年史达尔夫人出版的《论文学》一书为标志的。从时间上看,它与华兹华斯号称英国浪漫主义宣言的《〈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正在同一年。与德国则没法相比。浪漫主义的灵感和想象,追根溯源,公认是来自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康德将审美趣味界定为非功利的快感,不涉概念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无目的又有目的,最终是以美与艺术统一起一般与个别、理性与想象这些互为对立的两元,足以叫嗣后在欧洲范围内兴起的浪漫主义美学受用不尽。一个显见的例子便是英国的柯勒律治。柯勒律治专门到德国攻研过哲学,回英国后便对康德的超验唯心主义矢志不渝。

但是法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法国大革命足以让德国思想中的一切反叛努力相形失色。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理念,明显影响了欧洲不止是一代人的文学、艺术和美学,却又偏偏晚了一个节拍,才比较集中地见诸本土的浪漫主义美学。这还不全是高尔基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问题。欧洲浪漫主义开始勃兴的19世纪20年代,在法国正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但是一方面启蒙主义思潮涤**了第一第二等级的意识形态,革命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尤其是沧海桑田,变化叫人难以置信,以使悲观颓唐,感慨命运多蹇无常的风习弥散在上层阶级;另一方面,第三等级对一个既成现实的资产阶级社会体制,同样感到失望,因为它同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唯一标尺,描绘出的那个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大家都感到有话要说,都想避开现实,在另一个天地里来抒发寄托情感,这就有了浪漫主义兴起的社会基础。

不仅如此,法国浪漫主义的前面,还矗立着一个古典主义。法国是古典主义的本土,17世纪在路易十四统治下,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在欧洲独领**。虽然,18世纪启蒙运动背靠现实,树立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尺度,但是古典主义余风尤在。不说启蒙思想家们奉为圭臬的"理性"系与古典主义一脉而下,那时号称欧洲思想家泰斗的伏尔泰,对古典主义悲剧还乐此不疲,只恨自己没有高乃依和拉辛的天赋。甚至拿破仑也鼓励以节制、义务、王权至上的古典主义文艺。古典主义追根溯源有博大精深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像欧洲其他国家一样,把目光紧盯住中世纪民族文化雏形的法国浪漫主义,有勇气和实力同古典主义较量并且取胜吗?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一般特征,包括侧重表现个人情感,重情感轻理智倾向造成的主体精神突现,追求怪诞和异域风情导致想象力的格外高涨,以及为回归自然信念染上的神秘主义色彩等。回归自然是卢梭开启的传统,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传统背后的反叛和革命精神。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指出,现代社会的民主,不过是权力向少数特权人物集中的代名词,因为他们拥有权力,可以操纵文字,树立权威。所以同卢梭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返璞归真也好,回归自然也好,感伤怀旧也好,这些浪漫主义的口号和特点,无疑都是对现存秩序的一个强烈挑战,因为它们戳穿了自然人生来染有原罪,非经法律、习俗、宗教和政治的熏陶,不能同文明结缘的神话。相反,卢梭说,人生来是自由的,却处处受着羁缚,是一个异化社会的牺牲品。所以文化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反之,理想社会的新秩序,必须以"自然"为样板建立起来。正如伏尔泰的思想养育了吉伦特派,卢梭的激进最终是由雅各宾派把它变成了现实。

的确,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中,卢梭的影子是无所不见的。卢梭遗产的积极影响自不待言,不容忽略的是卢梭"回归自然"的信念,同样也产生了保守的、消极的影响。就英国来看,不但有爱德蒙·博克的先例,晚年的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在回归自然的大旗下,由年轻时的一腔热情走向退隐和保守,也为人所众知。进而视之,甚至华兹华斯早年的浪漫主义宣言《〈抒情歌谣集〉序言》,被认为也因一味把自然当作逻各斯追求,而使它针对18世纪的矫饰文风提出的以日常语言写诗的主张,显得相形失色。而在法国本土,夏多布里昂的例子更是再明显不过。

同各国浪漫主义思潮相仿,法国浪漫主义波及的主要领域有文学、绘画和音乐,而它的理论说明,则在文学领域中表述得最为充分。美国已故美学家比尔兹利(M.Beardsley)所著《美学简史》中,就艺术与美学的关系作过一个辨析:其一,可针对特定作品提出特定问题,如这支曲子是否佛里几亚风格?《俄狄浦斯王》中的突变是在何处?这些问题应当由批评家,而非美学家来作答。其二,可提出更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什么是音乐的模态?什么是悲剧的基本特征?这类问题与美学有关,但主要应由艺术理论家作答。其三,可针对艺术理论本身提问,廓清它的术语概念,考察它的潜在假设和论证方式,如此等等,这才是哲学的美学。换言之,美学所要探究的,应是悲剧如何成其为悲剧这一类"元命题",唯其如此,才是把握了维特根斯坦所谓表情达意的"语法"。这个辨析应是能够给人启发的,因为下面我们从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理论中来梳理美学思想的工作,正也是把目光瞄准了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这一章我们将主要整理史达尔夫人、夏多布里昂、司汤达、德拉克洛瓦和雨果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