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各国的情况大致相同,到19世纪前俄国也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美学思想,至少从10世纪古俄罗斯的历史文献中的"美学残简"来看,俄罗斯的美学思想也有了将近一千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却首先是在德国18世纪下半期鲍姆加登发表了他的《美学》(1750年)才得以确立的。因此,在俄国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也经过了一个引进德国美学和形成俄国美学的过程。
俄国读者最早是从翻译德文著作中得知"美学"这门学科的存在和特点的。当时有一本译自德文的书写道:一切"美科学(当时将文学和艺术归入这样的科学)都把对美与和谐的审美趣味和认识作为基础,因此,它们都属于某个一般理论的范围,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描绘美的方式不同。(美)科学的一般理论不是别的,正是被称为美学的对美的认识"[1]。这本书实际上是把美学界定为:以审美趣味为基础的对美与和谐进行认识的一般理论。这种理解,看来是以鲍姆加登的定义(美学是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而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为依据的,不过,也有某些修正和补充。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理解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到18世纪的最后25年也被俄国舆论界所接受。
在《1784年莫斯科报纸增刊》上刊登了一篇《论美育》的文章,由于当时大多数非翻译作品一般都不署名,因而至今不知其作者为谁。从这篇文章来看,作者不仅知道美学这门科学的存在,而且还了解它的特点、可能性和用途。这位作者把美学定义为"以美的普遍规则为基础的各种趣味状态的汇总"。他还指出,美学的对象是"各种艺术中的一般",而美学本身"应是一切美艺术的基本理论",亦即这些艺术的一般理论。[2]这种观点也可以从鲍姆加登的《美学》中找到根据,鲍姆加登同样认为:美学是自由的艺术的理论,低级知识的逻辑,用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和类比推理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3]因此,可以认为,这位《论美育》的不知名的作者依然是从鲍姆加登或者介绍鲍姆加登的德文著作中了解了美学,并将他所认为适当的关于美学的定义在俄国进行传播。
数年以后,俄国著名感伤主义作家尼·米·卡拉姆津(1766-1826年)在《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中,介绍了他在德国莱比锡所听到的"普拉滕博士美学讲座"。他写道:"美学是趣味的科学。它探讨一切感性认识。鲍姆加登第一个把它作为一门独立于其他科学的特殊科学提了出来,这门科学把培养我们心灵的最高能力,即理性和知性的任务留给了逻辑学,自己去研究对感觉和一切感性,即想象及其活动进行修正的问题。一句话,美学指导人们享用、欣赏和感受美。"[4]卡拉姆津所介绍的美学同样没有脱离鲍姆加登所草创的美学的概念。
18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佚名的以《科学和自由艺术简明全图》为标题的《俄罗斯作品》。这部书的作者在历数了"语文科学"(语法学、演说术、清唱剧、诗歌)和"美艺术"(建筑、油画和素描、雕塑和雕刻)、音乐、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等之后写道:"所有这些美艺术的理论是对存在于感性事物中的美与和谐的趣味和认识。这些艺术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描绘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或者说呈现美的方式不同。在现代,美艺术的理论和与趣味有关的各种诠释汇总在一起,并构成了特殊的用希腊词"зcтeтиκа"(美学)命名的科学。"[5]该作者又写道:"美学(Aesthetica)是这些美科学和美艺术的一般理论,是关于自然界中可感的完善或被艺术生产出来的自然存在物的美的科学……"[6]。由此可见,《简明全图》的作者是对18世纪后半期以来俄国舆论界所接受的来自德国鲍姆加登关于美学的定义及其修正补订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小结,从而在俄国形成了自己的关于美学的独立科学的概念。正因为如此,这位作者的观点在大体方面接受和明确了鲍姆加登的观点,然而在美学的学科性质上却不同意鲍姆加登把美学当作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认为美学"是心理学和逻辑学的一部分"。这似乎在确立美学之初也就显示出了俄国美学的特点:强调美学学科的认识心理构成和艺术理论方面。
正是在18世纪最后30年俄国社会舆论界和知识界这种对美学概念的引进和传播之中,俄国逐步形成了作为独立科学的美学及其概念。因此,到了19世纪初,在俄国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发生了一个对于民族美学思想的发展和美学科学的宣传起了重要作用的事件:1803年至1805年,美学获得了在大学乃至中学讲授的权利。
第一部用俄文撰写的系统化的美学教程《俄罗斯帝国中学美学教程》于1813年在圣彼得堡出版。这标志着美学在俄国得到普遍承认并得以最终确立。
这部《俄罗斯帝国中学美学教程》的作者是路德维希·雅各布(1759-1827年)。他是德国哲学家,高卢大学副校长,1807年至1816年拿破仑占领了普鲁士并关闭了这所大学之后他便在俄国工作。
这部《美学教程》把美学界定为"包含着对美和崇高的感觉与判断因素的科学"。不过,他确信:"美艺术只以美为满足,所以它们要把一切不属于美的东西排除于自己的创作之外。"因此,该书有一半的篇幅专门讲述艺术理论,尽管它并没有规定美学为艺术的一般理论。
雅各布的这部教程是以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为依据的著作。作者曾明确表白:"表明真实的美和真正的自然鉴赏力的那些规则叫作鉴赏力批判的规则,因为鉴赏力要接受这些规则的检验。本书的目的就是揭示这些规则。"
这部《美学教程》还向俄国读者推出了一些新的术语。比如,书中以"зстетическое"(美、审美)作为"иэяцное"(美、优美)的同义词,并以此为基础,用词组"эстетическое чувство"(审美感、美感)代替"чувство иэяцносо"(美感),并认为"эстетическое искусство"(审美艺术)概念比"иэящ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美艺术)概念更准确。他还相应地建立了"эстетическая ирироgа"(审美本质)和"эстетический иgеал"(审美理想)来代替"иэящая ирироgа"(审美本质)和"иgеал иэящносо"(审美理想)概念等。尽管这些新术语当时没有得到俄国理论家们的承认,这些理论家认为,"иэящное"概念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更准确,但是雅各布的用意在于扩大鲍姆加登从希腊文中选用的这个词汇"Aesthetica"的用法,而事实上以后雅各布所用的那些概念也逐步在俄文中通用起来。
同时,在1813年还发表了A.Φ.梅尔兹利亚科夫(1778-1830年)的文章《简谈美学》。这篇文章把美学定名为"美艺术哲学",并认为,"美艺术哲学,或者说将无论是一般理论还是美艺术的规则都包括于自身的科学,均是从对趣味的考察结果中提炼而来的。"这就把美学提高到了哲学学科的层次,显示出俄国美学家们对于美学思考的新方向,与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的说法有了一些相似性。
梅尔兹利亚科夫还把美学分为两个部分:思辨的和实用的。"思辨部分"是以美艺术的本质为对象的美艺术的"一般理论"本身和这些艺术的"目标"——被艺术作品唤起的感觉,以及"令人愉快的和不令人愉快的事物"的主要类型和"它们对心灵的作用",也即艺术作品的具体内容。在这个部分里,"美艺术哲学"既要规定"审美对象的属性",也要规定这些对象在"呈现给理性"即艺术地表现出来时必须遵循的"那种方式或那个规律"。在"实用的部分","美艺术哲学"被看作各个艺术种类的"规则"。梅尔兹利亚科夫还把美学与伦理学直接地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标示出"美艺术哲学"的一个应用领域,他这样说:"连完善和美也只是在同善相联系时才能打动我们。"
格奥尔吉耶夫斯基(1791-1852年)于1816年至1817年在皇村中学讲授"美学导论",他对美学的对象作了这样的说明:"美学的主要对象在于寻找某种稳定不变的观点,从这种观点出发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形而上学概念来说明美的感觉,并根据这种说明为判断自然界或艺术中的优美(иэящное)或美妙(ирекрасное)提高基本的法则。"[7]他认为,美妙或优美是自然界的客观属性,就像除了理智和心灵的各种需要以外,审美需要也为人——感性——理性存在物——所必不可少一样。而且这种审美需要"只能在美妙的领域才能找到最甘美的食粮"[8]。由此可见,格奥尔吉耶夫斯基是把美学当作研究自然界和艺术中的美的科学。不过,他还把崇高、伟大、滑稽等也当作美学的对象,而且他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在此前的俄国理论家把滑稽看成特殊的(间接的)美的观点之基础上,将滑稽作为美学本身的问题明确地提出来了。
到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出版了一些有关美学的书籍。其中第一本就是И·П·沃伊采霍维奇(约1801-1825年以后)的《美艺术一般理论实验教程》。
沃伊采霍维奇把美艺术理论划分为两部分:"一般理论"和"局部理论"。前者"包含由对所有美艺术的全部考察结果所得出的规则",他将其称为美学。后者是"艺术理论本身",是由各种艺术的"规则"构成的。而且他认为,"美艺术是这一理论的唯一对象,因为自然界的作品和各种呆板技巧的作品一样与这一理论无关"。因此,他把美学当作"美艺术一般理论",这与黑格尔的思路和结论是大体相近的,尽管沃伊采霍维奇从未听过这位德国哲学家的讲演。
此外,A.И.加利奇(戈沃罗夫)(1783-1848年)的《试论美科学》,一方面同意沃伊采霍维奇将"美艺术"与"美科学"明确地区分开来的观点;另一方面又把美学绝对地排除在美科学的界限之外。他确信,把这种科学"在美学的名目下提供给各种浑沌感觉的悟性"等于自欺欺人。他认为,"美科学要么根本是不可能的,要么只是作为美哲学才是可能的……"而且,加利奇明白指出,美科学的基础并非像19世纪末至19世纪初所有俄国理论家所认为的那样是感性认识,而是被他看作"关于人的知识的总系统"(如我们现在所说的人学)的哲学。他的这种观点,大体上也与黑格尔的见解相近,即美学应该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加利奇还认为:"思辨必须与经验相结合,否则美科学还是不可能的(就像缺少哲学基础一样)。"这似乎又与鲍姆加登要把美学分为"理论的"和"实践的"的思路有些相仿。
大约写于1823年至1825年的,B.Ф.奥多耶夫斯基的著作《试论美艺术理论及其在音乐方面的特殊运用》,虽然未最后完成,也未发表出来,但它却表现了另一种美学倾向和尝试建立俄罗斯音乐美学的努力,他认为,在哲学上只存在"一种美的理论",它揭示美的实质并规定美,但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关于美的观点,因而也有自己独特的关于美的理论。于是我们遇到了统一的普遍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无限多的表现形式的现象。所以,美不是自然界的客观属性,它是我们对自然界认识的结果。奥多耶夫斯基强调:"美的基础不在自然界,而在人的心中。"他还写道:"美的基础在于在对象中直观自身的精神的活动。"[9]这些思想无疑也可以看到康德关于美在主观合目的性的观点的某些影响。
总而言之,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于18世纪末从德国引进俄国,而到19世纪初已经在俄罗斯理论界和教育界得到确认。尽管当时俄国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在美学观点和美学学科性质、对象等问题上,还深受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影响,但是,俄国毕竟是世界上较早拥有独立的美学学科的国家,而且俄国的美学家十分注意美学与艺术、教育、伦理等人类精神活动领域的关系,俄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把美学作为大中学校必修课程的国家之一。这样,美学也就逐步地在社会的广大意识领域和知识分子群体之中不断向纵深发展,不仅成为一门学问供人研究探索,而且成为文艺批评和社会批判的有力武器在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民主主义者)手中得到运用。尽管在尼古拉一世的专制统治之下,随着意识形态的高压政策的实施,哲学遭到迫害,美学也受到放逐,美学从大学和中学的必修课中被取消了,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内在俄国报刊和俄国理论著作中连"美学"这个词也很难见到,但是,美学仍然在前进,美学不仅在理论上更加系统化,而且与艺术实践和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 奥夫相尼科夫:《俄罗斯美学思想史》,11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本节的材料均出自该书。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2] 《1784年莫斯科报纸增刊》第59期,466~467页;第60期,474~475页。
[3] 马奇主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卷,69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莫斯科杂志》1791年6月第2册,311页:莫斯科1802年第2版,297页。
[5] 《科学和自由艺术简明全图:俄罗斯作品》,10~11页。
[6] 同上书,80页。
[7] 《美学导论》,载《十九世纪前三十年俄国美学论集》,第1卷,194页,莫斯科,1974。
[8] 同上书,196页。
[9] B.Ф.奥多耶夫斯基:《试论美艺术理论及其在音乐方面的特殊运用》,载《十九世纪前三十年俄国美学论集》,第2卷,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