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居功”陷阱的意思是,我们必须改变天生对无私的厌恶感。正如这章开头所说,我们很难挖掘出自己的这一面。对于这一条法则,有时也会有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去年,我在休斯顿机场路小跑,因为我要赶上去菲尼克斯的联程航班。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辆货运马车停在我面前,司机说:“上来。”他问我要去哪儿,还说可以把我送到登机口附近。三十秒后我们就到了!我匆忙拿起行李,跳下车就冲向登记门。我听到远处传来一句:“你至少可以跟我说声谢谢啊!”真的吗?我认为我已经表达了我的感激之情,但我猜是因为我没有大声说出来或强调得还不够。
如果你花时间培养无私精神,你会发现这一伟大的潜力不仅能在工作上助你成功,还能给你的私人生活带来快乐。你的配偶或朋友没有因你做的事说声谢谢,你会跟他们生气吗?这种事发生的频率是多少?你是为了别人的感谢才去做,还是因为你就是想去做?
我的好朋友,费城电视录像制作人、摄影师肯·弗里森,这样描述无私的回报:“我的生活就是围绕着给予与服务大众——在某些方面看到他们很幸福,就是我的快乐,”他跟我说,“我不需要别人说谢谢……付出不求回报在职业、个人还有精神上都是我生活的关键部分。”
只是一次善意之举——可能会带来什么不同吗?哈!这里面隐藏着奥秘与魔力!我们付出是为了证明自己“做得很好”来提升自己,还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天赋能“适当”利用?毫无条件的善举的美丽之处就在于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答案。
——谢勒·汤普森,《灵感线》的编辑
我的另一位同事、朋友吉姆·布朗是费城卓越传媒公司的销售经理。他认为所有事情都想居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正如吉姆对我所说:“可能是因为幼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重视和理解’,我们的成长过程受到限制,导致我们变得自私自利,缺乏个性。我们的生活需要有更伟大的目标。我的家庭格言是‘做正确的事’。我们都需要致力于让自己尽可能成为最好的人。”
无私练习
所以,你是否想通过练习,让自己变得无私,努力做到分享荣誉、无借口的生活?那么,花几分钟时间看看下面几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愿意做哪一点就在哪一点后做标记:
□听好,不要抢话或打断别人的话;练习用三只耳朵倾听。
□帮助某人实现职业目标,就像把别人的名片递交给正确的人或提供、促成一次网上交谈机会一样简单。
□在人际关系网或其他社交网站上公开赞赏你尊重的同事或朋友的工作。
□帮助某人设计或构思一次即将进行的展示。
□即使你没有时间也会帮助他人解决电脑问题。
□主动校对发给他人的重要电邮、博客或文章。
□帮助他人解决行政工作上的难题。
□主动载你的同事去机场。
□某人想开自己的公司,你鼓励他。
□给某人打电话说声“谢谢”。
□对过去的错误勇敢地道歉并取得宽恕。
□告诉别人他们工作做得很棒。
□为适应别人的时间表而调整你自己的。
□毫无缘由地请别人吃午餐。
□提出商业或市场方面的建议。
□向别人推荐受尊重和效率高的同事。
□减轻他人某天的工作压力。
□分享你喜爱的书。
□提供职业建议。
□告诉他人别人是多么欣赏他们。
□主动帮助别人修改简历。
□主动拜访有一段时间没见的人。
□跟你喜欢的人对话,但不要用评判的语气。
□为他人做一些意义重大的事情,而且不跟其他人提及。
□为需要的组织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现在,重新读这几点,想想谁可能需要或欣赏你的无私天赋。在这句话末尾写下这个人的名字。如果你能完成这项任务,而且不求回报,就再给自己多加几分!
我们大多数人这一辈子都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几乎不可能有抛彩带欢迎我们的事情发生,也不会有我们的纪念碑。但是,这不能减弱我们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因为还有许多人等着我们这样的人来陪伴他们。有人会感激我们的陪伴,欣赏我们独一无二的天赋;有人生活得幸福仅仅是因为我们花时间与他们分享我们需要给予的东西。
我们经常低估一些举动的力量,比如一次接触、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词汇、一只会听的耳朵、一次诚实的赞许或者小小的关心,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改变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会强烈感觉到有许许多多的机会,能让别人感受我们的爱。
——利奥·巴斯卡利亚,“爱心博士”、激励演说家